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耐盐碱基因:让盐碱地里「稻谷飘香」

2024-03-07辟谣
撰文/于菲菲 沈正伟(中国农业大学)
近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耐盐碱基因,相关育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高粱、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的产量,让盐碱地里也能「稻谷飘香」!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作物杀手——盐碱地
看!这白花花的一片,有没有「疑是经冬雪未销」的感觉?这可不是雪,而是盐碱地里析出的盐。农民常说:「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盐碱地可谓作物杀手。
盐碱地指的是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地。具体来说,当100克土壤的可溶性盐分中苏打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在0.5毫克以上、酸碱度(pH值)大于9、含盐量大于0.3%时,便属于盐碱地。
作物生长需要相对稳定和适宜的外界环境,盐碱地高pH值和高渗透土壤环境,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这是因为,pH值过高会抑制作物对钾、磷、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作物「营养不良」;高渗透土壤会导致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过10亿公顷的盐碱地,而且这个数字还会增长。中国土地盐碱化形势同样严峻,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中国的盐碱地面积从约2.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约4万平方千米,且盐碱化程度还在不断加深。
土地盐碱化问题已经严重危及中国粮食安全,育成耐盐碱作物、提高盐碱化土地利用率、保护国家粮食安全迫在眉睫。
「锁定」关键基因
挖掘作物耐盐碱基因是进行耐盐碱育种的关键。
我们知道,作物的性状是由体内基因控制的。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作物的基因会产生差异,作物也会随之进化。
高粱起源于非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禾本科作物之一,相比水稻、小麦,它具有更强的盐碱耐受力。
我们收集了300多份不同地区的高粱原始材料,将它们种植在高盐碱的土地里,根据生长状况分为耐盐碱的品种和不耐盐碱的品种。通过计算,可以将不同品种的基因差异与它们对盐碱的耐受能力关联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不同性状的高粱品种到底是哪些基因发生了改变,并最后「锁定」AT1(Alkaline tolerance 1)基因。
那么,AT1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原来,作物受到盐碱伤害时,细胞会产生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活性氧物质是机体内或者自然环境中由氧组成、含氧并且性质活泼的物质的总称,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植物气孔关闭、病害防御等代谢反应,对于作物生长起积极作用。
但是,活性氧物质的生物活性很强,积累过多反而会破坏作物细胞的活性氧平衡(正常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含量不多不少,处于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如果想让作物的耐盐碱能力更强,就必须维持好作物细胞的活性氧平衡。
这里就需要水通道蛋白出场了。水通道蛋白是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和特殊空间结构的通道蛋白。它可以将细胞内多余的活性氧物质「泵」到细胞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通道蛋白都有这个功能,只有被磷酸化(一种蛋白质修饰)的水通道蛋白才有这个能力。
我们发现,AT1基因会抑制水通道蛋白的磷酸化。也就是说,使用基因编辑手段敲除AT1基因,就能赋予作物「忍耐」盐碱的「本领」。
盐碱地变成高产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实验成果都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检验。GS3是AT1在水稻里的同源基因,我们在东北吉林大安盐碱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GS3改良的水稻大田生产实验,年增产为24.1%~27.8%。同时,在高粱、谷子、玉米等作物的测产实验中,高粱、谷子的产量以及玉米的存活率都大幅提高。
如果全球20%的盐碱地能使用这项技术,每年至少能增产约2.5亿吨粮食,盐碱地将变成作物高产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培育耐盐碱的粮食作物是切实提高盐碱化土地生产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餐桌上的米饭、馒头、玉米,可能就来自盐碱地里的作物。
运用化学、生物知识,你还能想到哪些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知识链接什么是通道蛋白?
离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转运蛋白。
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通道蛋白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等。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自身也会发生改变。
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相结合。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原标题【耐盐碱基因:让盐碱地里「稻谷飘香」】,作者于菲菲、沈正伟,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