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维生素 C 是苹果的 10 倍!这种花营养丰富又鲜美,现在吃正好

2024-04-27辟谣
四五月份是槐花盛开的时刻,一串串像小铃铛一样挂在树上,随风舞动。鲜艳的外表、怡人的清香,关键是还能吃,味道甜滋滋的,真是很难让人不爱!
好吃又好闻的槐花营养咋样?都有啥吃法呢?
槐花的营养
槐花是豆科植物槐树的花和花蕾,在花蕾形成或者开花的时候采收,其中未开的花蕾称为「槐米」,开花的称为「槐花」。槐花不仅口感甘甜、鲜嫩清香,营养也相当不错。
1
碳水化合物
槐花富含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17g/100g,这含量和薯类中的土豆都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平时可以把槐花当成半个主食来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吃了槐花,建议当餐 主食适当减量。
另外,槐花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糖,所以吃起来口感很甜。其可溶性糖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槐花>小槐米>中槐米>大槐米(大槐米长度为 1.6~2.0cm、中槐米长度为 1.2~1.6cm、小槐米长度为 0.7~1.2cm),可见槐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不同发育阶段槐米中的含量。所以,我们吃槐花的时候会感觉比吃槐米更甜、更鲜美。
2
膳食纤维
槐花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很优秀,大约为 2.2g/100g,比白菜、苋菜、菠菜、荠菜、芹菜等蔬菜都高,趁现在正上市抓住机会多吃点,对肠道健康还是很有好处的。
3
维生素C
槐花的维生素 C 也比较高,【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其维生素 C 含量为 30mg/100g,这含量可以 和橙子媲美,是苹果的10倍之多 。 并且,槐花中的维生素 C 含量比不同发育时期的槐米都高,由大到小依次为:槐花>大槐米>小槐米>中槐米。
4
矿物质铁
槐花的铁含量在植物中很优秀,高达 3.6mg/100g,比大家认为铁含量高的菠菜还棒,是菠菜的 1.2 倍。虽然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差,但多少能尽一点微薄之力。
5
黄酮类化合物
槐花中还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比如芦丁、刺槐甘、槲皮素、山柰酚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其中,芦丁能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改善微循环、对控血压也有好处,芦丁在槐花中的含量小于不同时期的槐米。槲皮素与芦丁的含量呈正相关,芦丁含量越高、槲皮素含量也越高。
不是叫「槐花」的都适合吃
通常槐花有洋槐花(刺槐花)和国槐花两种,可以直接供我们食用或泡水饮用的是洋槐花, 香味浓烈;而国槐花一般不直接吃。
这是因为国槐花 的芦丁 含量要比洋槐花高得多,是其 5~10 倍,味道不如洋槐花,还可能会刺激消化系统导致身体不适, 需要炮制成生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芦丁含量才会有所降低,所以主要用于中药入药。
在外观上这两种槐花也不一样,洋槐花的树枝上有刺, 而国槐花的树枝上没有刺。并且,洋槐花干燥花呈白色且略带绿色,开花呈钟状,花冠白色,旗瓣近圆形,气味芳香,味道甘甜,沸水浸泡后,溶液为淡黄色;国槐花呈棕黄色,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开花呈钟状,颜色为黄绿色,旗瓣阔心形,味较淡微苦,沸水浸泡后,溶液呈褐色。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槐花的推荐吃法
槐花除了能泡水喝之外,还能做很多美食,比如槐花饼、槐花饺子、蒸槐花、槐花炒鸡蛋。
1
槐花饼
将槐花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放入面粉和打散的鸡蛋,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平底锅刷油后倒上面糊,烙成两面金黄即可。
2
槐花饺子
槐花清洗干净后控干水分,和猪肉、葱姜蒜、十三香混合在一起做饺子馅。煮熟的饺子满屋香气飘飘,吃着也是鲜香四溢。
3
蒸槐花
很多蔬菜都可以和面粉一起蒸着吃,比如大家常吃的有芹菜叶、茼蒿、胡萝卜、豆角,都很美味。槐花也可以这样吃,清洗干净的槐花,加一些干面粉拌匀,放在蒸锅里蒸上几分钟就能吃,松散清香。
4
槐花炒鸡蛋
将洗干净的槐花放入打散的鸡蛋中,撒少许食盐后搅拌均匀。热锅凉油,油温上来后倒入混合好的鸡蛋液,翻炒熟透后就可以出锅啦!吃起来不仅有鸡蛋的香味,还香甜可口。
总结:
春季里槐花开满枝头,空气中飘散着槐花的清香,它不仅好看好闻还好吃,吃它不仅能品到清甜,还能摄入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 C 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真的推荐大家趁鲜尝一尝。
你家都怎么吃槐花?来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参考文献
[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2]李文杰,高志慧.刺槐的槐花与槐米营养成分和芦丁含量的比较[J].食品工业,2020,41(03):337-339.
[3]钱文文,辛宝,史传道.槐花的营养保健功能及食品开发前景[J].农产品加工(下),2016(9):59-61
[4]付凤萍,高欣悦,余佳,吴建英,余琳,陈红英.国槐花与刺槐花中黄酮的质量差异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7):108-112
[5]王花俊,胡超,郭涛,杨林潇,张峻松,胡志忠.洋槐花挥发性特征香味成分分析及加香应用研究[J].农产品加工,2023(18):64-69
转载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