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走进城关区伏龙坪街道,柳枝吐芽、田野苏醒,纵横阡陌间,农人们备种、耕地、施肥……从田间地头到日光温室大棚,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耕作场景。
「科技范」春耕忙
3月19日上午九时许,记者在二营村看到,一辆辆红色的「大机器」伴着「轰隆隆」的声音在田间来回穿梭,农机所到之处,杂乱硬实的土地立马变得平整松软了。
「为保证今年的农作物丰收,农户们要犁地、耙地,将农田表层土壤松散开来,以利于作物生长。而这些高科技、高颜值的‘犁田、播种一体机’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一亩地10多分钟就翻完了。」二营村党支部书记王亚成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伏龙坪街道种植小麦1530亩、马铃薯1300亩、杂粮2170亩。年初,城关区农技人员深入到各村和种植企业进行调查,指导农民、农业企业利用春耕备耕生产时机,积极优化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生产特色、优质、高效品种,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同时,顺应市场需求,利用高科技机器优势,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确保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温室棚」效益好
走进伏龙坪街道三营村「甘肃一亩耕耘农业科技示范园」,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日光温室里郁郁葱葱,个头儿硕大的草莓红艳诱人,挂满枝头即将成熟的西红柿娇嫩鲜美。
三年前,村民范相林和几个伙伴发展起了温室大棚产业,从最开始建大棚、试品种,到现在已有5座大棚,种植7.5亩的西红柿、6亩的草莓。看着果蔬丰收的盛景,范相林脸上挂满笑容,「今年草莓品种多、品质好,吸引了许多城乡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据伏龙坪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三营村温室棚的建设,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又鼓了村民的「钱袋子」,今年大棚西红柿预计年产量可达18吨,草莓产量预计达3.92吨,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及全区果蔬产业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种植经营。
「路干净」好出行
「现在生活真是幸福呀!」村民康明东谈起家乡的变化,感触颇深。几十年前,康明东和家人顺着泥巴路出村进城,近年来,村里的土路变身柏油路,不少人又回到了村里,撂荒的土地也再次萌发出生机。
村庄环境清扫得整洁干净,旅游业态发展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田园民宿各具特色,现代化的家庭种植农场主题各异,绿色休闲的生态农庄鳞次栉比……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打造涵盖吃、住、行、游、娱等在内的旅游产业链,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中国兰州网全媒体记者 郭云莲)
(来源:中国兰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