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没忍住,自费去看了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发现演员不够美丽不贴脸只是不值一提的小节,确实也不美丽,演宝玉的边程浓妆艳抹,显得脸很长,愈发衬出当年杨洋的俊俏。
但问题最大的还是编剧和导演,居然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里塞进了半本红楼梦,还自创了不少新内容,面面俱到,支离破碎,没有一个人物有空间能立起来,废戏很多——如果非说有的话,那就是把黛玉所有发脾气扔东西的情节一丝不漏地演了,观众就记得黛玉的刻薄小性了。
既然名字叫「金玉良缘」,那正常人就会理解为主要讲宝黛钗故事,刘姥姥进大观园和元妃省亲没有必要拍,和主线也没有任何联系。至于思想内涵,那简直是观众要求过高了。看完这电影,最大的感触是编导演大约看的是漫才版【红楼梦】,导致其中的再创造就算不是原著党也能感觉出四不像。
大量的自创情节突出一个露骨,把阴谋诡计明晃晃地大讲特讲。最突出的是两个情节:一是贾府如何私吞了林如海的家产,二是薛家如何想和贾家联姻。
先是在林黛玉赴姑苏奔丧时,紫鹃和黛玉抱怨贾雨村与贾琏二人鬼鬼祟祟不知在谋划什么,让兴儿私下议论老爷们的事都比紫鹃合理点。
然后贾琏和王熙凤行完房事之后,问凤姐从林家搜刮了多少银子,凤姐伸出五个指头,贾琏想讨几个花,凤姐拒绝。不是,去姑苏的不是琏二爷吗?以他的个性,不先克扣几个怎么能到凤姐手里?他俩还说老太太让把林家的钱放进贾府库里,贾母成了算计外孙女的狼外婆。
搞掉包计的时候,贾母还说她找人算过黛玉的命,和宝玉有缘无份,白瞎了卢燕的慈眉善目。
既然都找关晓彤演元妃了,是不是让元春对婚事下旨更合理些?怎么除了87版电视剧,每个版本都对高鹗续书奉若圭臬?
薛蟠也和他妈他妹妹强调说贾府贪了林家的钱,缺钱用,必须和有钱的薛家联姻,生怕观众记不住。
另一个大反派是薛姨妈,她和王夫人告小状说宝黛好得蜜里调油,还自荐女儿嫁给宝玉,说这话时宝钗还在一边听着,这家人脸皮未免太厚了。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段也是,黛玉房里俩丫鬟听墙根,议论宝黛「不过半天就滚到一处去了」。
刘姥姥初进贾府,王熙凤冷着她,直到刘姥姥把贾蓉认作凤姐的丈夫,凤姐才喜笑颜开给刘姥姥发钱。这是生怕下人不闲言碎语吧,凤姐是厉害但不淫荡啊!
还有很多明显是没仔细读书造成的谬误,比如说贾珍把秦可卿生生拽进房中被焦大瞅见。焦大骂街时,其他仆人说他当年给太爷喝马尿,今天要让焦大吃马粪。明显是看书看岔了,书里说的是焦大把水留给主子自己喝马尿。
电影里贾赦称呼自己家为「贾府」,周瑞家的管王熙凤叫凤姐,凤姐对元春直呼其名,都不合礼制。台词的现代化比比皆是,宝玉对黛玉说:我想你了,人家心里有你。。。。啧啧。
王夫人来探视宝玉,宝玉吓得躲在床上,晴雯当着王夫人面让他「别装了」,这都不是宝玉和晴雯的行为逻辑。宝玉平时并不怕母亲,晴雯在这种事上总是维护宝玉的。
开篇时贾环去厨房偷鸡吃,苑琼丹饰演的厨房管事柳氏追着他打,这是小门小户才干的事,贾府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至于这么没上没下。
太虚幻境倒是也拍了,很短,就是宝玉的一个春梦,看见可卿躺在花瓣浴中,衣服半掩半露。不知是不是为了呼应可卿,宝钗婚前,也半裸着入了花瓣浴。
女孩子们结诗社,竟然让贾母做裁判,书里很明确说过贾母不通文墨,行酒令都是鸳鸯代行。
能理解由于篇幅的缘故需要打乱时间线,不过着实有点太乱,元妃刚省完亲,宝玉的玉就丢了,人也癔症了,进展太快了。前面又很拖,电影都演了一个钟头了,宝玉和湘云才第一次见宝钗,互相都不熟的样子。
比起剧情的奇特,演员白开水般的表演我都觉得可以原谅了。关晓彤在里面算演得到位的,只有一场戏,锅怎么也轮不到她背。
四大名著里,【红楼梦】肯定是最不适合改编电影的,因为它是一条长线从头至尾,难以掐断,故事细碎又处处伏笔,不像其他三部,每个故事可以独立成章。
八十年代末,谢铁骊导演过系列电影【红楼梦】,篇幅是足够了,也请了当时最强的阵容,刘晓庆的王熙凤,陶慧敏的黛玉,傅艺伟的宝钗,紫鹃是陈红,秦可卿是何晴……即使这样,也没有激起观众的热情。
红楼改编最多的在戏曲舞台,通常被截取戏剧冲突较强的段落,比如红楼二尤、林黛玉进贾府之类的。我小时候看过一本戏曲小人书,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也增添了不少情节。例如闹完之后贾母赶来,王熙凤脸一变恭维贾母是「圣老祖宗」,贾母让下人齐呼凤姐「贤二奶奶」,也挺搞笑的。
还有一种较为聪明的作法是集中精力塑造一两个人,比如马天宇主演的【黛玉传】,专注爱情这条线,不过显然胡玫贪多嚼不烂。
很早以前我还看过一本【司棋】,合理想象了她怎么和表弟相恋,被逐出后如何私奔不成又自尽,小而完整,比那些宏大改编有意思。
像【红楼梦】这类经典文学作品,还是应该由爱它懂它的人去拍,不喜欢的人就不要凑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