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散文 | 孙立柱:赶年集

2024-01-19图片

赶 年 集

孙立柱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我就盼着赶年集,这倒不是说有多少年货要买要卖。作为孩子,真的买不了什么,也不知道买什么。赶年集,就是图个热闹,东转转,西看看,提前感受一下过年的氛围。说实话,乡下长大的孩子,没见过多大的世面,能赶个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大年集,见得人多,听的事多,也算是开开眼界,这是多么令人向往,让人难忘呀!

老家的集市就设在家门口河边的沙滩上,五天一集,都逢二、七,民间约定俗成,临近春节的三个集市统称年集。这样说来,腊月十七、二十二、二十七三天,就是家乡的大年集了。

年集的前一天,太忙活,也太让人激动,一整天,我都在家中收拾那张破旧的抽屉桌。听说那是母亲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已经有些年头了,桌面掉了漆,花纹也不是很清晰,但还结实,两个抽屉也能拉合的严稳。这是每年的惯例,母亲知道我的用意,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只是淡淡地一笑。我依旧忙活着,直到晚饭前,总算把那张抽屉桌收拾利索了。

年集的早晨,我和弟弟慌慌张张地抬着桌子,拿着高凳子,快步向村边大沙滩的集市奔去。天气很冷,嘴里不时地哈出热气,但集市上已经聚了不少买卖人。远远望去,在集市西边的沙滩一角,鞭炮市里已经摆好了六、七张桌子。我们不敢停脚,很快也找到了一处合适的位置。刚安下桌子没有多久,就见有远路的鞭炮生意人走了过来,经过简单的讨价还价,桌子很快租赁成功。生意人很高兴,他们利用桌子存放鞭炮,并能站在凳子上大声吆喝。我的心里更是高兴,收拾忙活了大半天,眼下总算看到了收获,心里踏实了,这才想着快点回家去吃早饭。

母亲做了一锅芋头棒垂子面糊豆,不是很美口,但又冷又饿,舀上一碗,连吃带喝,呼呼噜噜地很快塞进肚子里。擦擦嘴,顾不得在家停闲,又急毛火速地朝外走去,就像有什么重大业务等着处理。说来好笑,什么正事也没有,就是忙着赶年集,凑热闹。

早饭后的时间里,山路上滚滚涌动着赶集的人流,有牵牲口的,有推独轮车的,有挑担子的,有挎笎子的,还有背着搭子领着孩子的,男女老少,说笑打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数不清的双脚正在从四面八方的小道上,朝着集市中心迈动着,真的就是一幅靓丽的山乡风景。

河边沙滩的边沿处,有一片柳树林,落叶后显得光秃秃的,在那树和树之间,横扎着不少木棍。这是肉市,架子上挂满了猪肉,在架子两边,挂着猪头下货。看看那水灵灵的猪耳朵,再看看那四肢绑在一起的猪蹄,有点眼馋,梦想着母亲也能买挂下货多好。想多了,差得还很远,赚个眼饱吧,转身过河朝闹市走去。

集市上丸子锅正在冒着滚滚的热气,特别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早晨,只见执勺大爷打开锅盖,向沸腾跳跃的丸子锅里撒了把肉丁笎荽末,长把勺子在手中一挥,大喊一声:「开锅的丸子——热的!」嗓门后音向上一挑,余音缭绕。忍不住,我远远地站在外围呆呆地看着。说实话,尽管我刚刚吃过早饭,但还真的想喝上一碗。千万别怪小孩子眼馋,想想那碗芋头糊豆,再看看眼前这热气腾腾地笎荽肉末丸子汤,不时地摸着嘴巴,拉不动腿呀!

后边有人叫我,是我提前约好的小伙伴来到了,他刚刚吃过早饭从家中跑了出来,拉我一把:「看么,咱又没钱。」我笑着搓了搓双手。他又说:「炮仗市里人还不多,不到时候。那边打话相的来了,咱去看看吧。」

在我们乡下的集市上,有些背着破旧搭子的要钱人,他们打着竹板,在每个摊位前都要表演一番,意思就是博得摊主的欢心,以求得点钱财,乡亲们把这类竹板表演者称为打话相的。千万别小瞧他们,这都是些聪明的混子,说唱笑闹很有一套,都能根据眼前的摊位,编出许多精彩的顺口溜。每逢年集上,我总爱跟他们一段时间,大多的也是寻个开心,顺便还能学几句滑稽有趣的经商歌谣。

我们刚刚赶在一处水萝卜摊前,讨钱人正在打着竹板演唱着:

「箩卜粗,箩卜长,

又不黑心又不糠,

能炒菜,能做汤,

人人都说箩卜香……」

他刚唱完一段,还没有得到摊主的奖赏,我们几个孩子就开始起哄:「那边有卖肉的,正在砍肉来,你快过去唱呀。」

要饭人接过萝卜摊主的二分钱,很快来到肉架子前边,竹板轻轻地一打,又是一段:

「这边凑,那边凑,

又有肥,又有瘦,

掌柜的卖的五花肉,

一刀两刀割(ga)不透……」

太开心了,我们几个孩子高兴地几乎跳了起来,于是又喊:「前边有个卖姜的,看看你还会唱吧。」

表演者总是不会让我们失望,他又来到卖生姜的摊位前:

「这边张,那边张,

掌柜里卖的好辣姜,

你吃包子我喝汤,

你发财来我沾光……」

「噼噼啪啪……」几个孩子还想起哄,远处传来一阵鞭炮声,炮仗市开张了,那里更热闹,我们只得舍下要饭人,快步地朝西边跑去。虽是开张,但时间还早,人是聚了不少,大多的都是看热闹,听听响声,以观察货好货孬,再出手掏钱。小孩子们手里没钱,买不起鞭炮,只是随着人流拥来挤去地胡闹腾,少不得还能抢个落地哑口的炮仗头,自觉着很是开心。在我出租的那张桌子上,抽屉底部放着不少鞭炮,桌面上只有很少的两盘,而且还用小被子和油布盖着,以防点燃。桌旁的凳子上,卖货人站在上面,正声嘶力竭地高喊着,以吸引买家。我们几个小孩凑过去,大声喊叫:「唱一段,唱一段,不唱没人买。」有些看热闹的大人也跟着吆喝:「你这炮仗响不响?是从哪里进的货?」卖家看看人不少了,为了销货,是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了,当真站在凳子上,大声喊唱起来:

「说起我这鞭炮的来历,兄弟爷们都听着,俺是一进腊月就出了门,这次直接下江南,您听听——

我是下名关,走乍口,

曲安二阜俺都走。

泗水城,打打肩,

四十五里到苗馆。

伙计们会推我会拉,

吱吱勾勾到了家。

你走走东,观观西,

谁的货好买谁的。

大年间别买扑出出,

炮仗头,蹬了屋,

杆子打,扫帚扑,

惊了牛,跑了猪,

锅里包子下成一锅烂糊涂,

亏来西院里他二叔,

你看唔嘘不唔嘘。」

小段刚刚唱完,在拥挤吵闹的「哈哈」大笑声中,一挂鞭炮点燃,清脆的响声伴随着打碎的纸片,像飞雪一样纷纷落在大沙滩上,不时地就有人前来掏钱购货。这里的鞭炮,大的论盘、小的论挂出售。除了鞭炮外,其它还有什么明关急、摔炮仗、窜天猴、钻天锥、滴滴金、转转莲……。

太阳老高了,大沙滩上显得暖和了许多,说书艺人也已开张,这同样是我年集必到的场所。泗水县的说书艺人张宪奇正在评说【铁道游击队】中「巧打岗村」一段,简直太迷人了。我们几个孩子悄悄地在人群前面坐下,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老张,是在看他打着竹板的精彩表演。当然了,由于这是大年集,虽是听书,也不安心,总是想着其它行市还有更热闹的玩家。一个回头听过,正当说书人敛钱之时,只听外围有人喊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我三舅,他朝我一点头,就看他把手一甩,两挂鞭炮从空中飞入我的前怀。三舅笑一笑,转身赶集了。每年年集都是这样,老舅和姑家的表兄们,都知道我爱玩鞭炮,也知道家中日子困难买不了多少,他们总忘不了赶年集买上两挂送给我。他们知道我不在家,也知道在什么场所能找到我。

接到鞭炮,我心里真是高兴,也顾不得再听书了,赶快起身去找老舅,心里想着让他老人家去我家吃饭,这也算是一种心理的感恩吧。集市上的人太多了,拥拥挤挤,一眨眼的功夫,就找不到老舅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又在集上胡转悠,不知不觉来到家禽市,刚巧在这里碰到母亲。她老人家带有埋怨地说:「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家去吃饭?」这时我们才知道,太阳已经偏晌了,年集上还正热闹,我从来也没有觉着饿,忙说:「不饿,等过晌午散了集,一块向家抬桌子。」

母亲是很忙活的,过年吗,虽然家里穷点,但她考虑的很是周全,一会买这,一会买那,花钱不多,但样数是不能少的。我张望了一眼母亲挎的篮子,上面用一块包袱盖着,里面满满不等的,像是买了不少年货。我忙问道:「您都买的啥?」

「割(ga)了点肉,好剁馅子。还给您妹妹买了个花褂子,过年了,咱都得图个新鲜。」

一听母亲这话,我咧咧嘴:「光给她买?」

母亲笑着哄我:「你大了,有事得让着您妹妹点,再说你的衣裳也不少。等过了年开学,给你换个新褂子。」

我笑了,把三舅给的鞭炮拿出来一晃:「有这个就行,俺三舅给买的。」

「每年都这样,光让您舅花钱。长大了可不能忘了您三舅呀。」

我点点头,往口袋里装着鞭炮:「您还买么?」

「我再过来买只鸡。」

我很惊喜地:「过年杀鸡吃呀?」

「你就想着吃。年三十请家堂,能不上贡?买只公鸡,让您二哥杀了,盘起来贡到桌子上。」

「咱家不是有只大公鸡?还有怎么多母鸡。」

「可不行,那只公鸡是打鸣的,再说母鸡哪有上贡的。」母亲说着,给了我几毛钱:「别光瞎转了,你去买点肴药面子,包饺子煮肉都得用。」我接过钱转身刚想走,母亲又交待:「别忘了去买张灶敬(王)老爷,再买张红纸,还得写门对子(春联)。」

听了母亲的话,我和几个小伙伴很快来到灯笼、年画市里,一盏盏的灯笼悬挂在架子上,有花灯,有转灯,扎制的很是精彩,不少大人正领着孩子在那里挑挑拣拣。年画市里很是热闹,大沙滩上都有各自搭起的画棚、画架子,挂年画、神像、祖谱(轴子)等。年画有「麒麟送子」「八仙庆寿」「天女散花」「三羊开泰」,还有「四季花鸟」「梅兰竹菊」……卖年画在这里称为「揭画儿」,买神像、祖谱称为「请神」、「请祖谱」。贴年画是乡民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希望,不少赶集人的手中都拿着一两幅年画。我买了一张灶王爷神像,顺带着买了一张红纸。然后,又匆匆地转到杂货市里,找到卖肴药(五香材料面)的摊贩。这里同样也很热闹,摊主面前摆着一张小木床,靠近里面的床腿处安了一盘小石磨,卖药者边用手推着小磨,磨出细细的肴药面粉,嘴里不停地拖着长腔唱着早已编好的售卖歌谣:

「买的那就买,捎的那就捎,

心想买来那就把钱掏。

有丁香,有茴香,

有陈皮,有良姜,

花椒皮子都放上。

包饺子,剁馅子,

团丸子,炖粉皮,

锅里炖了个小鲤鱼,

都离不了这肴药面子……」

听掌柜里唱完一段小曲,我支钱买了包五香面,转身又走。年集上,热闹的场面太多,不能在一处摊位前久留,我们很快又挤在人流里。远远地,闹市中不时地传来各类经商小贩的哼唱声……

卖针的摊贩,铺上一块长方形梧桐木板,手中捏着几根针,用力一甩,针便如同队伍一般插排在木板上,摊主叫喊:

「大杠子针,明晃晃,

好似罗成那杆枪。

纳鞋底,缝衣裳,

媳妇小心别受伤……」

卖老鼠药的摊贩,面前摆着一些老鼠危害人类生活的图画,不时地打着竹板,边敲边唱:

「快来瞧呀快来看,

老鼠是个大坏蛋。

它东间跑西门串,

偷喝香油偷吃面。

老鼠药,药老鼠,

药死老鼠净好处。

小老鼠,真是精,

单咬你的凡尼丁……」

家乡的大年集,真的是太热闹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滩上,人头攒动,「嗡嗡」作响,热烈欢快的气氛甚至都超过了过年本身。年集上的行市分门别类,各占区域,有青菜市、水果市、粮食市、柴草市、肉市、鱼市、豆市、鸡蛋市、家禽市、牲畜市、木器市、铁器市、缸瓦条货市、扫帚苇席市、花鸟金鱼市、旧货市……名目繁多,皆具特色。所有货物除日常消费品如新衣、新帽、布匹、百货、食品等等种类与数量都大大增加外,又有一些新市出现,如年货市、鞭炮市、窗花市、对联市、年画市等等。年货市里,还有专门售卖祭神祭祖用的香纸、蜡锞、蜡台、香瓜、糖瓜、红枣、栗子等。

太阳偏西了,随着一阵西北风的刮起,河边的沙滩上寒气袭人,集市上的人流慢慢地稀少了。几个孩子来到鞭炮市里,那些买卖人正在收货装袋子。我来到自己的出租桌旁,经过核算,用一天的桌子,应该给四毛钱,但租主只给了两毛,另外又给了两挂鞭炮。说实话,我很高兴,我爱玩鞭炮,再说这两挂火鞭,也是两毛钱买不到的。我看到卖鞭炮的生意人也很高兴,想想他们可能也没吃亏。过年吗,人人都愿图个好的心情,这也算是皆大欢喜吧!

天快傍黑的时候,我和弟弟抬着桌子回到家中,感觉很累,也有点饿,但心里甜滋滋的。晚饭后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又在胡思乱想,是在盼望着下一个年集的快快到来……

故乡的年集,多么淳朴,多么诱人呀!这简直就是一幅涌动着热烈而憧憬的乡村图腾。春夏秋冬,四季交割,乡亲们一年汗水的付出,辛勤的劳作,获得了丰硕的回报,所有的快乐和满足,来年的向往与期盼,都尽情地展现在赶年集的日子里。在人流涌动与买卖的说笑声中,处处传递着亲切耳熟的乡音乡语,传承者浓浓厚重的乡风乡俗,凝聚着简单朴素的乡情乡谊……多少年了,故乡的年集,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难以忘怀,也从未忘怀……

作者:孙立柱

孙立柱 ,山东新泰人,作家、民俗学家、方志学家。

先后创作出版【野花泪】【风流岁月】【边寨谍影】等3部长篇小说;【我的母亲】【在边疆的日子】【桃花峪记事】【泰山作证】等4部长篇记事文学。其中长篇小说【野花泪】【风流岁月】先后荣获泰安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先后主编【新泰民俗】【新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5卷)【新泰民间传说故事集】等。其中【新泰民俗】荣获首届「东岳文学艺术奖」民间艺术类最高奖;【新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荣获山东省文化厅一等奖。

先后主编【新泰市志】【新泰年鉴】【新泰人物】【新泰综合大全】【新泰古树名木】【新泰村庄】(21卷)【千秋石莱】及十余部专业志书。其中【新泰市志】【新泰年鉴】先后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