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拉二胡时附有肢体语言的表达,这是正常现象,把握好「度」是关键

2024-01-07图片

拉二胡时,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动作展示,这种动作,或表现在四肢,或表现在躯体,更多的则是表现在面部表情上,这都属正常现象,是乐曲情感表达上的需要。

细心观察一下,每个二胡人在拉二胡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肢体动作,木雕泥塑一般、面无表情的演奏者,实践中根本是见不到的。可见,肢体语言,也是一种表达形式。

现实中,对于肢体语言的表达,反应是不一样的,有认为是必要的;有认为是多此一举的。更多的人则认为,二胡是听觉艺术,听众听的是声音,而不是看你的舞台动作表演,声音,是征服听众的唯一指标。基于此,一些舞台动作过分夸张的演奏者遭到人们的非议,很不受待见。

我要亮出的观点是:二胡的肢体语言是正常和必要的,因为它是乐曲情感作用于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行为,无可非议。但过分夸张的肢体动作不可取,因为它有喧宾夺主之嫌。

我们知道,乐曲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人的七情六欲,都溶入其中。我们之所以喜欢拉二胡,一是因为二胡的曲子所表达的情感感染了我们。二是我们要用这种情感的表达去感染别人。这种双重作用,才是我们喜欢二胡的根本原因。

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身体的左右摇摆、前倾后仰,其中尤以头部的动作最为典型,点头、晃头最为常见。这些动作,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例如点头,既有对乐曲表达情感的赞许,又有对自已二胡表现技艺的肯定,是一种进入艺术境界的表现。

肢体语言最为丰富和细腻的表现,莫过于人的面部表情了,因为人的情态,主要都是体现在面部,面部表情,可谓是人的情绪的晴雨表,眉飞色舞、眉头紧锁、嘴角上翘、向下耷拉、面部肌肉紧绷或松驰,都是各种情绪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二胡曲子的情感表达及演奏者的情绪状态,都可在人的面部表情中找到答案。

每个人在拉二胡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定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拉【江河水】这首曲子时,表情必然是以悲为准,如果演奏者仍然笑逐颜开,或者是摇头晃脑,那就大错特错了,观众或听众肯定是接受不了的。相反,在拉【赛马】、【喜送公粮】这类欢快的乐曲时,演奏者眉头紧锁,一脸苦相的话,这肯定是不适宜的,拉奏这类曲子时,必须要把笑意写在脸上,才是正确的情绪表达,总之,肢体与面部情绪的表达必须与乐曲情绪的表达保持高度的一改性,才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二胡曲,表达的是中性的情绪,在情绪上谈不上悲与喜,反差并不是很大,而是怡然自得、神情自若,如刘天华先生的【良宵】、【闲居吟】等,这类曲子,既无大悲,又无大喜,表达的就是一种恬谈的心境,悠然自得的心情。演奏这类曲子时,肢体语言不可过分夸张,面部表情松驰自然,这才是正确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过分的肢体语言,都会冲淡这种艺术氛围,都是表达上的不恰当。

二胡的肢体语言,不光是演奏受曲子情绪作用的必然结果,更是演奏者进入艺术境界和技艺表现的结果。当演奏者演奏某首乐曲时,他对自己演奏技艺进入何种状态,还有个随机判断和认定的过程,技艺分寸的把握、技巧与乐曲情感表达的默契程度如何,都在自己的判断之中。一旦这种表达很理想,演奏者便会不由自主的点头对自己的演技做出肯定,面部表情也会呈现出自信的神态。

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二胡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会时不时的闭上眼晴,这说明,她已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之中,进入曲子或自己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并为这种氛围所陶醉。这也是一种身不由己的行为,这种肢体上的行为,只能说明艺术感染力的强大,别无它解。

综上所述,二胡演奏时的肢体语言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形式,是人的情感作用于乐曲的自然行为。但其中的「度」应该是有所考虑的,过分夸张与过于拘泥都是不可取的。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缩,以恰到好处为是。如何把握好「度"其关继在于分寸的把握,而分寸的把握在于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做到作品情感的表达与演奏者情感表达上的一致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