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
文| 银桑
编辑| 南烛春之晚
惨啊,呕心沥血18年,最终出来的票房根本对不起这些付出。
其实【红楼梦】电影如今这般田地,不是没有预兆。
虽然全网都在说胡玫导演的选角有问题,根本不还原原著。
但是,这件小事背后,透露出来的却是胡玫对观众的「傲慢」。
01、浓缩的也不一定是精华
神作之所以被称之为神作,就是因为给人印象深刻,至今难以超越。
胡玫要挑战的,可以说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
而且这座曾经用「电视剧长线叙事」才能爬完的山,
她要缩减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去爬上山顶。
想法很好,但是出发点有问题。
首先,红楼梦单独截出来一段来讲,确实可以拍成电影。
但是如果把一整个红楼梦塞进电影里,那就容易「撑着」。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就是一部被「撑着」了的作品。
整部电影就好像是对【红楼梦】电视剧的「长篇宣传」。
把一整部作品的经典场景全部塞进去,让两个小时的剧情跳跃度极大。
不仅如此,时间太短,故事太多,就容易没有深度。
【红楼梦】不是轻量级的喜剧作品,它是讲述了一代历史家族的兴衰史。
没有深度,无疑是宣告了电影的「死刑」。
整场看下来,【红楼梦】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好像没看懂。
这不是故事干巴晦涩,也不是剧情扑朔迷离,而是因为它没有核心。
出场人物不少,为了给名场面安排镜头,就容易丢了重心。
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炫技」。
用最为经典的场景「黛玉葬花」来讲。
放眼望去,一片粉红色的桃林,草也盎然,花也盛开。
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怎能体现出林黛玉的忧伤呢?
也许演员的演技确实有待提升,但是单就这个场景来讲,不了解的人会以为:
「接下来是要安排某个角色来和她命运的邂逅了吗?」
整个环境给人的感觉完全没有悲伤可言。
拍摄角度大多采用远景,像一部旅游宣传片。
而且光晕给人的感觉很梦幻,像「林黛玉梦游仙境」。
这样的「迷之角度」,和胡玫一贯的拍摄手法脱不开关系。
早期成就她的【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就是「罪魁祸首」。
02、来自经典的「傲慢」
你说胡玫会拍摄这种镜头细微的儿女情长吗?
她肯定是会的,而且还是靠着这个出的名。
1984年,胡玫的【女儿楼】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从点点滴滴中体现军队中女性的情感生活。
那她怎么变得拍个红楼梦就这么费劲了呢?
这就要从她的两部「视角独特」的作品说起。
【雍正王朝】,这个听名字就霸气侧漏的电视剧,让胡玫用了完全不同的拍摄手法。
为了体现一代王朝的兴衰,电视剧大部分镜头都侧重体现「宏伟」。
在电视剧中,雍正从下到上对大清进行改革。
「抄贪官的家,真正地体恤灾民,摆鸿门宴,追讨国库逼老臣上吊。」
一生操劳,为了给大清的以后铺好路,最终猝死在了御案旁。
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自然不能拍得「小家」,要拍得「大国」。
也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大火,让她开始尝试这种「宏伟的角度」。
到后来的【汉武大帝】更是如此。
汉武帝的手腕更是强硬,大败匈奴,实行改革。
于是胡玫沿用【雍正王朝】的拍摄手法,主打一个宏观。
当然,这种拍摄手法是成功的。
【汉武大帝】同样收视率居高不下,获奖不断。
虽然后续也换过拍摄风格,但是一到【红楼梦】,她就陷入了思维定势。
她太想把自己脑海中的【红楼梦】拍得成功了。
这个想法导致她下意识地沿用了偏宏伟的拍摄手法。
她想要通过一部电影把家族兴衰拍够拍足,
还想要把经典的场景给拍得漂亮,拍得引人入胜。
这也不怪她,只怪【红楼梦】于她而言是「心病」一样的存在。
那时的她年仅9岁,没有电视机,连环画都难有一本。
母亲藏在床下的【红楼梦】就成为了她接触文学的途径。
从9岁,到如今65岁,她因【红楼梦】结缘文学,也因【红楼梦】困于文学。
就像宣传片中的那句「谁解其中味」一般,恐怕很少有人能懂。
她想圆梦,她就容易过于注重自己的个人感情。
她想圆梦,她就容易忽视电影主要的表现手段。
她想圆梦,她就容易听不到观众对电影的期望。
这是这部电影的「遗憾」,也源自于她早年成功的「傲慢」。
对于【红楼梦金玉良缘】,她说这是圆了自己的梦。
可观众并不会为了她的梦想买单,只会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买单。
更易在微观处见真章的【红楼梦】,其实交给张艺谋会更为出色。
03、细节决定成败
张艺谋和胡玫两人都是顶尖的导演。
但之所以国师只有一个,那就是张艺谋能在细微处也彰显自己的实力。
早在【菊豆】这部电影中,他对细节的把控就让人觉得「惊为天人」。
在菊豆和杨天青情感爆发前,有一段描写就很耐人寻味。
从周围的布景来看,立得笔直的木头柱子,木桩打击的声音都意有所指。
从人物衣着来看,菊豆的红鞋子,杨天青赤裸的上身,无不在宣泄着荷尔蒙。
从动作戏来看,菊豆舔筷子,抢过杨天青的萝卜玩味地咬一口,直接把故事推向高潮。
「好的镜头取决于细节的打磨。」
红楼梦需要的就是这样细微的表现。
因为你要讲儿女情长,要讲爱恨情仇,你就不能不讲情感的细微。
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的胡玫真的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场景美极了,故事却「烂完了」。
18年的结局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其剧情出色,人物深入人心。
按理说18年的打磨不应该会出现如此让人不满意的作品。
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很多人在功成名就后都会陷入「成功陷阱」。
胡玫就是栽在了这种陷阱里,从而没有听到观众的声音。
太优秀的作品可能会让导演陷入思维定势。
所以胡玫以前积累下来的成功,也正是这次失败的原因。
部分参考资料:
1905电影网|专访胡玫 | 花了18年,这部传世名著被拍出来了! 2024-08-18
豆瓣网|【红楼梦之金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