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2003年4月29日,国产武直-10成功首飞,这个远比歼-20首飞早的时间点,和后来武直-10留给外界的服役节点并不相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正是国产直升机产业,在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武直-10的首飞时间远比外界想象早
国产直升机虽然起源于苏联提供技术的直-5,但中间遇到断代,直到80年代引进直-9才算再次起步。鉴于美国武直在越南战争的出色表现,以及苏联武直对阿富汗战场的意义,国内在直-9基础上改出了一款直-9WA,属于最早的国产直升机火力支援平台。但不管是直-9WA,还是后面加装火箭弹巢的米-171,攻击性都很弱,也根本不能满足陆军需求。考虑到手中有越南、巴基斯坦提供的美苏先进武直样品,国内最终决定自己研发武装直升机,这就是武直-10的来源。作为最先意识到中国武直需求的国家,俄罗斯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展出了当时刚刚服役的卡-50(卡-52前身),但并没有拿到中国订单。
▲直-9WA属于国内的早期尝试
一方面,是因为卡-50着实算不上性能出色,实战表现非常不好(要是当时就有卡-52,国内说不定就买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武直-10本身就有邀请俄罗斯设计局参与,性能相当不错。在整个90年代甚至本世纪初,国内发展的歼-10、「枭龙」和武直-10,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俄罗斯技术援助(当然是付费的),称不上至关重要,但也确实效果不错。武直-10前机身出色的颜值,就是俄罗斯手笔,要不然以国内一贯风格,是不会出现这种设计的。武直-10在1998年正式立项,到2003年首飞并不算晚,但突如其来的发动机变局却浪费了大量时间。
▲武直-10的颜值是真不错
具体来说,最早武直-10计划搭载国产发动机(也就是「40号发动机」,即后来的涡轴-9),但很快和歼-10一样,出现了机体进度远比涡轴-9快的情况。歼-10后来是通过引进俄罗斯AL-31F解决问题,武直-10则是购入了加拿大PT-6C。借助进口动力完成试飞后,涡轴-9依然不成熟,并且功率明显低于进口型号,因此当时国内计划直接批量采购PT-6C,等到后面涡轴-9赶上来再取而代之。这个思路和AL-31F、涡扇-10的演变差不多,歼-10C最终也确实用上了涡扇-10,问题是加拿大不是俄罗斯。
▲直到歼-10C才彻底放弃使用AL-31F
AL-31F一直供应到国内不需要,而PT-6C供应很快就因为美国干扰而断绝,准备量产的武直-10,被迫搭载涡轴-9服役。这可不仅仅是换一个发动机的问题,由于后者功率不足,武直-10被迫花费几年时间,对整个机身进行减重,除了部分领域确实是进行技术优化外,更多时候只能直接取消非关键设备,比如防护装甲和红外抑制器。尽管设计/制造方已经竭尽全力,但陆航对早期武直-10性能并不满意,于是又经过反复多个批次改进,武直-10才真正得以批量服役。
▲早期武直-10的典型标志就是排烟口在侧方
前前后后地折腾花去大量时间,所以等到外界感觉经常见到成建制武直-10时,基本上已经是歼-20量产的时间了。这几年涡轴-9技术上来,原本被取消的设备也都一一回来,新出现的武直-10M基本达到设计时的巅峰水平,甚至原本压榨武直-10潜力的设计,反而造就了其不俗的航程。颇有一种早期苏-27因为雷达落后导致机身硕大,后来材料技术进步造就超大航程的味道。作为一款中型武直,武直-10发展到武直-10M时性能已经很不错,大致和意大利A-129、欧洲「虎」式以及美制AH-1Z,属于一个级别。能重新获得巴基斯坦陆军认可,击败发展不顺的土耳其T-129,也证明了武直-10M的真正实力。
▲排烟口向上的改进版武直10列装速度很快
新问世的「直-21」属于重型武直范畴,缺乏外部技术融入的直接结果,就是颜值骤降,典型的国内一切以为战力服务思想。浓浓的「直-20演变风格」,也表明国产直升机产业,真正达到顺手拈来,炉火纯青的地步。从现在回望武直-10的发展历程,其对国产直升机的促进不言而喻,但当初对武直-10的期望和指标,确实超过了国内技术水平,一路坎坷并不是意外,而是国内追逐先进武直难以避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