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湘江战役走散的红军埋藏6担银圆,直到牺牲都不让人挖,这是为何

2024-06-20军事

1934年,中央红军在转移重庆苏区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湘江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大批红军伤亡流散。其中有一名红军战士乔明增被分配到后卫部队,负责收容和安置流散红军。他手头有6担银圆和一些武器,原本是用于安置流散红军的。

然而,乔明增并没有将银圆据为己有,而是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埋藏起来。后来,他不得不逃回老家,但始终没有告诉任何人银圆的下落。直至重新参加抗日战争,最后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乔明增都没有挖出那批银圆。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 湘江血战,红军蒙受重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川陕根据地反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失利后,不得不拿起行囊,开启备受艰难的战略转移。这一决定,注定了红军将要经历一番惨烈的考验。

11月下旬,红军主力抵达湘江边,准备渡江突围。但敌军步步紧逼,周围重重包围,红军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红军后卫师奉命坚守阵地,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数日。

彼时湘江水位暴涨,两军苦战于江边的山地之中。国民党军队凭借其人员、火力和装备的优势,对红军阵地展开了疯狂的扫射。红军阵地遭到狂轰滥炸,失去了战略要地。在绝境之中,红军仍旧视死如归,奋勇厮杀。

最终,红军主力渡过湘江,摆脱了重重包围圈。但付出的代价太过惨重,整个红军就此锐减至三万余人。其中一万多名官兵被伤亡或遗落在湘江边。场面极为惨烈,到处都是红军战士的遗体,江水更是被血水染红了一片。

这支承担掩护任务的部队正是"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全师6000余人在湘江战役中奋勇杀敌,壮烈牺牲,仅存百余人。可以说,正是他们和其他红军将士的英勇牺牲,才换来了中央红军主力突围的机会。

二. 乔明增收容安置流散红军

湘江战役之后,大批红军伤病员沿途流散。为了妥善安置这些英勇的战士,中革军委专门下令各兵团派出精兵强将组建收容队,负责这一重任。

时年21岁的乔明增,作为红五军团参谋正好被分配到了收容队。作为中央红军后卫部队,红五军团的收容队自然就成为了全军的收容总队,其重任可想而知。

为了给予流散红军以妥善安置,上级拨付了一笔不菲的银圆作为经费。同时也给予他们一批武器,以备就地组建游击队的需要。这些资金和武器最终都由乔明增一人负责携带。

按照当时的记载,乔明增手中有6担银圆,约合1.2万块。此外还有3担火枪,数量可观。由于担负重任,乔明增就此与红三十四师的残余部队并肩同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员"。

一路跋涉中,乔明增时刻注意收容沿途的红军伙伴,暂作安置。可由于途经地区的敌军活动频繁,收容工作进展维艰。为了安全起见,乔明增不得不将手中的银圆和火枪暂时埋藏。

几经辗转,乔明增最终于广西灌阳一带暂时落脚。当地民风淳朴,是一处很好的暂歇之地。为了隐藏身份,乔明增便借住在一农户之家,以"打工仔"的身份隐姓埋名。

与当地农户相处甚欢,乔明增常年讲革命故事,赢得了一家人的信任。为了渡过燃眉之困,他还开荒自耕,种下了两亩荞麦。果不其然,第二年大旱,他的"乔明地"独享收成,足可见其勤劳务农的一面。

三. 回乡探亲,坚守信念

安顿在灌阳一带的乔明增,看似过上了安稳日子,实则丝毫未放松对革命事业的追求。他时刻惦记着那批埋藏的银圆和火枪,希望终有一日能将它们交还组织。

1936年春,乔明增获知老家山东遭了重创,父老乡亲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作为孝子,他再也无法坐视家乡的苦难,决定回乡一探究竟。

就这样,乔明增辞别了暂作落脚的灌阳,动身启程回到他的老家乔庄村。这一路上,他步行穷游,几乎是一路乞讨,历时7个多月的艰辛旅程。

重返家乡后,乔明增如愿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但家园却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到处是饥民的呻吟。他万分痛心,立志要为家乡带来新的希望。

乔明增把文家嫂子给他的两斤炒米带了回来,终于可以孝敬久别的双亲了。这两斤炒米,他视若珍宝,自己却只节衷度日。可见他对亲人的孝心有多重。

在老家的两年间,乔明增从未透露过手中埋藏银圆的事。他坚信革命终将取得胜利,届时这些资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心为革命而活的信念,根植于他的内心,无人能撼动。

1938年,抗日战争持续升温。乔明增很快就穷尽了家中所剩无几的积蓄,无法在家园久留。他毅然在当年从八路军大峰山独立营重新入伍,为抗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这样,27岁的乔明增转身告别妻儿,重新加入了革命的洪流。满怀革命的热血,他在入伍两个月后又一次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的坚贞和忠诚,由此可见一斑。

四. 传家宝般的革命信念

重新投身革命洪流后的乔明增,虽然身在前线,却从未忘记过自己手中埋藏的那批银圆和武器。在他心中,那是属于党和人民的财富,是革命胜利的重要资源。

时值1943年夏,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乔明增亲自率领一支游击队在山东临沂一带活动,时常与日伪军交火。那年冬天,一支残暴的伪军进犯乔明增的老家乔庄村,蓄意纵火烧杀。

面对家园被焚毁的噩耗,乔明增勃然大怒。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亲手终结这一切,为家乡人民除去后患。不久,凭借精心策划,乔明增的游击队给驻扎在乔庄的伪军以沉重打击,为乡亲们復了仇。

事后,乔明增回到故乡。亲眼目睹满目疮痍的家园时,他陷入了短暂的失神。一时间,许多往事如走马灯般在脑海闪现:1934年湘江战役的惨状、手握银圆和武器的艰辛、逃离灌阳的蹉跎...

转眼间,家乡百姓已将乔明增团团围住,纷纷慰问他平安无事。而且,他们似乎已经从其他老乡那里得知了乔明增手中埋藏的财富。一些人开始央求乔明增,指望能分一杯羹。

面对乡亲们的盘根问底,乔明增坚定地摇了摇头,缓缓开口说:"那批银圆和火枪,是党和人民的财富。我已将它们好生保管了这么多年,怎能半途而废呢?我宁可捐躯,也不会泄露分毫。"

五. 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

1944年9月,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八路军在临沂一带同日伪军展开了决定性的战役。作为八路军骨干力量,乔明增毫无疑问也卷入了这场龙争虎斗般的殊死搏斗。

就在战事紧张的时候,乔明增不慎负伤。他被迫撤离前线,暂时调往八路军驻地休养。伤愈后,乔明增恳请军方重新派遣到临沂前线,执意要亲自为家乡完全肃清倭寇。

九月初,八路军在临沂与日军遭遇惨烈的会战。面对敌人凶残的轰炸机,乔明增亲自担任了机枪手。为了阻止敌人轰炸手下骑兵,他孤注一掷,与轰炸机实施近身肉搏。

就在这最后的较量中,乔明增壮烈牺牲,永远长眠于他誓言解放的家乡临沂大地。时年仅31岁,留下孤儿寡母无家可归。临终前,乔明增始终未透露埋藏银圆的下落。

消息很快传遍了当地,乡亲们无不痛哭流涕。一位闻风而来的乡绅说:"乔明增同志是咱村的英雄,死得其所!那批银圆是党和人民的财富,我们理应将它视作传家之宝一般爱护。"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八路军专程派人将乔明增的遗体迁往山东滨州安葬。为了永垂不朽,纪念乔明增这位革命英雄,当地人们还专门在他的坟前树立了一块墓碑。

碑文上镌刻着乔明增的事迹,其中就有"忠义孝廉"四个大字。可见乔明增忠贞不渝的革命情操,实乃当代楷模,永远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