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网络上称为「国防七子」的西工大在航空材料上再获得重要突破,它们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可以耐受超高温的合金,据称可以在2400℃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性质,并且能够良好地抗氧化,而六代机因为超高速飞行的特征,航空发动机需要更残暴的力量,材料需要面对超高温的考验。
最近几年,关于我们战机的传闻很多,我们有了歼20,但是我们不满足于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基于歼20我们开发了歼20s,这是一种双座的验证版本,可能与大型的无人机、无人僚机配合,形成一个空中的作战网络;我们搞了歼35,未来可能用于外售和上航母;还有传言,我们的轰20也取得进展,之前一位空军的高管在回答香港记者提问时说到,我们造轰20没啥技术难度。
第六代战机研发,中国空间站或起到关键作用
要研发可耐超高温的材料,就需要在材料科学的基础科研上下更多功夫。原来我们只能在地球上进行实验,而微重力环境中各种金属材料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已建成,作为「国家空间实验室」,拥有进行材料学研究的实验柜——「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和「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可以开展空间材料科学实验。
西工大早就开始了新一代材料的研制,从2021年开始,我们在天舟三号到五号的货运飞船中塞了一些铌金属材料,在空间站中对材料进行了多种配比的测试,最终确定了最佳的铌合金的成分。
铌金属及其合金对第六代战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六代战机需要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运行,特别是在超音速飞行和高机动性作战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会导致表面高温,还可能导致周围的电磁性质发生变化。比方说,在高速飞行时,外壳材料由于高温变软了,那么它的强度可能就不适合载重了。那么,造出来的飞机就比较鸡肋。
而铌合金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够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和性能,是理想的高温材料。它的密度较低,但强度高,减轻战机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机动性。轻量化的机身还能增加战机的有效载荷,提高作战效能。可以用制造战机的关键结构部件,如发动机部件、机身骨架等。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使其能够在高应力、高温环境下使用,提高战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而铌合金还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可以用于提升战机的隐身能力,这是六代机必须具备的能力——高度的隐身性能。隐身可以规避敌方的探测,能够提高战机在敌方雷达系统中的隐蔽性,增强战场生存能力。但是铌金属比较难加工,需要用到增材制造等手段,能够实现复杂部件的高精度制造,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
中国第六代战机研发方向
六代机还有个特点就是高度的机动性,我们的目标可能是制造一款能达到6倍音速,具有高航程的先进战机,这对发动机、外形设计都有很大的挑战。
2015年的时候,航空新闻报道了一款无人验证机的试飞活动,新闻描述中说这架验证机 「任务剖面特殊、飞行方式独特,飞行速度和高度更是远超试飞中心成立以来所有其他试飞机型」的飞行器。 根据报道透露出的数据,这架验证机就可以达到大于6倍音速的飞行速度,外形像尖锐,可以在7000米以上的空中飞行,因为这个飞行高度,外界认为我们在超然和亚燃组合发动机方面的技术获得了一定的突破。
新一代的发动机或许可以支持战斗机在高超音速(Mach 5-6)下持续飞行,这将大大提高战斗机的突防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其外形必然是特殊的具备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减少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需要采用无缝连接、特殊涂层和吸波材料的应用。新型吸波材料和隐身涂层,进一步降低战机的雷达和红外特征,提高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考虑到超高音速飞行,第六代战机将具备无人驾驶能力,能够在无人模式下执行复杂任务,包括侦察、电子战和攻击,扩展了战机的作战灵活性。战机的设计或将支持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模式的快速切换,根据任务需求和战场环境灵活选择操作模式。与无人僚机协同作战。用无人僚机执行高风险任务,如电子干扰、侦察和火力支援,从而保护有人驾驶战机的安全。
随着在新战机的研发中,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的p0或许面临了一点小尴尬,在设计的时候可能部分技术不足,但是在验证或者后续的制造计划中,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战机进行更改。要知道,我们的官方媒体可是早就放出了「next」的图片,但是几年过去了,却一直不见踪影。要么就是技术还不够,要么就是有了新的研发制造计划。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后者,毕竟我们的发动机已经突破。
涡扇发动机虽然和六代机的发动机有所不同,但是一些关键的特性却是比较一致的,就比如上文说到的耐高温,尤其是1800℃以上的高温,这关系到发动机的耐用性等指标。由于我们战机的各种计划比预料的更早推进,美国的下一代战机计划也被迫做了一些计划上的更改,希望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据美国【航空周刊】21日的新闻,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20日在英国皇家国际航空展上透露,由于面临着中国空军的挑战,美国正在对「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机」项目进行重新审查,以便将这种昂贵的战机逐渐变为现实。但即便如此,美国的计划也最早在2030年前后才能初步实现,如果要实现替代现有的战机,大约需要到2040年前后。
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肯定也不会闲着。在全球基础科学没有大幅度进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去开发适宜的材料,适宜的战机布局。我们发展虽然晚,却有后发先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