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万历年间第一次抗倭援朝,李如松入朝,中日两国军队兵力对比如何

2024-06-22军事

【明朝果然很有料】-系列连载

【第二次忽悠】

一转眼,五十天就快到了,石星算算日子差不多了,十月初七派沈惟敬再赴朝鲜,任务不变,继续忽悠。

十一月七日,沈惟敬抵达义州,二十六日,抵达平壤。小西行长已经等急了,这次沈惟敬倒是有备而来,随身背着个黄皮包袱。见到小西,他表情庄重地打开包袱,里面赫然露出一封正式公文,封皮上盖着大明兵部大印和石星的私人印章。

小西行长一看肃然起敬,叫来手下中国通一翻译,大意如下:

我们已经知道日本的苦衷了。原来你们起兵,只是为了通贡天朝而已,都怪朝鲜背信弃义,才导致两国交兵。现在既然都是误会,你们赶紧把地盘和两位王子还给朝鲜,另外寻一条路来进贡就是了。

读完文书,小西和幕僚们研究了半天,也没弄明白这些汉字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本的肯定,对朝鲜的谴责。不过对于小西行长提出的两条要求,文书里一个字也没正面答复,反而还叫日本先把朝鲜王子和地盘还给朝鲜。

编辑搜图

小西便问了,是不是说,我们把王子和地盘还了,大明就答应我们的要求?

沈惟敬不置可否,说你还是不懂中国的规矩。大明是礼仪之邦,讲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你们难道没学过吗?

【论语】是古代日本上层必修书目,小西个生意人书读得不多,沈惟敬几句话说得他面有愧色,不得不承认错误:还请沈大人赐教。

沈惟敬很耐心地解释道:「皇上的意思,还是先看你们的诚意。诚意到了,我们天朝上国当然不会和你们斤斤计较这些巴掌大的地方。你看你们来进贡的时候,是不是每次都能带回价值贡品十倍、数十倍的赏赐,大明什么时候欺负过外国人?」

沈惟敬接着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你们拿出诚意,朝廷绝不欺你!」

小西行长一想,以往进贡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他信以为真,同时又为难地表示,自己很想答应这些要求,但是朝鲜王子在第二军团的加藤清正手里,朝鲜国土被八个军团占据。他必须回禀坐镇名护屋的关白秀吉大人,由他下令才可执行。现在他所能做的,最多只是归还平壤城,划大同江而治。

沈惟敬没想到日本人这么实心眼,他一看目的达到,便故作大度地表示可以接受提议,其他条件等禀明关白再说。为了安抚小西,沈惟敬还说自己这次回去,会先说服朝廷册封秀吉及小西,以示诚意。

一来一回又得花不少时间,这次双方约定,一月七日,朝廷会派特使前往平壤以北的肃宁馆进行交结仪式,并主持册封事宜。

四十多天,够大军集结,来揍你们这帮龟孙了。

临走前,沈惟敬还故作神秘地透露给小西一个内部消息:特使人选皇上已经确定好了,这个人叫李如松。此事还没正式宣布,你暂时不要泄露出去。

沈惟敬倒也不全是哄骗小西行长,万历确实选定了李如松,不过不是来谈判的,是来打架的。

编辑搜图

【李如松入朝】

万历二十年九月底,李如松攻克宁夏城,平定哱拜叛乱,还未来得及善后。万历降旨,任命兵部侍郎宋应昌为经略,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克期东进,抗倭援朝。

这一年是壬辰年,这场战争史称「壬辰之役」,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之役」。

李如松,前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长子。他起步靠的是老爸的恩萌,发达靠的是自己争气。出生于军人世家,在俞大猷、戚继光正读四书五经的年纪,李如松就已跟随父亲出征,过起了提刀砍人的刺激生活。

成年后,李如松的履历依次为武进士-指挥同知-神机营右副将-山西总兵官-宣府总兵官。平定哱拜之乱前,李总兵就已打破了一项纪录,万历特旨加他提督衔,尽统辽东、宣府、大同、山西诸道援军。

在此之前,明代武将最高职务只能是总兵,李如松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加提督衔的武将——武臣有提督,自如松始也。

李提督打起仗来很猛,脾气也很大。每到一地,他都会留下与文官发生激烈冲突,随之被弹劾的记录,在宣府时他更是与参政王学书大打出手,被巡按御史王之栋劾奏为「骄横」。

万历倒是对李如松很有耐心,或者可以说李如松是他的爱将,宠眷并不因弹劾而改变。这次万历更是委以重任,命他提督蓟辽、山东、保定等处防海御倭军务,成为抗倭军的前线指挥。

十二月二十五日,李如松登坛,誓师东渡,此时鸭绿江冰封雪冻,真应了那句铁马冰河的壮丽景象。

我们来看看中方出场阵容,除主将李如松外,主要将领还有副总兵杨元、张世爵、李如柏。此为辽兵三巨头,李如松的左膀右臂。

除了他们,还有查大受、李如梧、李如梅、李平胡、王守臣等北兵将领,与吴惟忠、骆尚志、王必迪、戚金等南兵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戚金。戚继光共有五个儿子,除了早夭的次子,其他四子都没有继承父亲的才干,一生碌碌无为。

亲儿子不成器,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却成长为一代名将。戚金是戚继光二弟戚继明的儿子,常年跟随戚继光征战四方。戚继光死后,戚家军一部就由他领导,这次戚金奉调指挥蓟镇车营兵马一千人入朝作战。

援朝兵力具体配置如下:

辽东铁骑1万;

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

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

浙兵3千,也就是按戚继光军事改革训练出的第二代南兵;

总人数在39000人左右。

这是进入朝鲜的兵力,按朝廷本来的意思,还应征调四川副总兵刘綎的川兵和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土兵,两部共一万人入朝。但是在播州那块地方出了点意外,这部分人没法来了,此事按下不表。

再来看看日方的出场阵容:

总大将(总指挥官):宇喜多秀家。

第一军团,指挥官小西行长,人数18000人;

第二军团,指挥官加藤清正,人数22000人;

第三军团,指挥官黑田长政,人数12000人;

第四军团,指挥官岛津义,人数14500人;

第五军团,指挥官福岛正则,人数25000人;

第六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人数15000人;

第七军团,指挥官毛利辉元,人数30000人;

第八军团,指挥官宇喜多秀家,人数11000人;

第九军团,指挥官羽柴秀胜,人数11000人;

另有九鬼嘉隆率水军8750人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之用,共计15万8700余人。

众寡悬殊,李如松行吗?

编辑搜图

这一年,李如松才四十三岁,虽贵为提督,事实上他是有点郁闷的,因为皇上派给他的直接领导是宋应昌。

宋应昌,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之前只是山东巡抚。出兵前不久,万历才提拔他为兵部右侍郎加右都御史,任命为「经略蓟辽山东保定等处防海御倭事宜」,成为节制李如松的顶头上司。

李如松一向跟领导自己的文官尿不到一起,这次他刚挟宁夏平叛之威而来,正是志得意满。看到朝廷派来个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侍郎来当领导 ,李如松心里很是不爽,在不同场合给宋应昌各种甩脸色。宋应昌资历、人脉都比不上李如松,顶着个总司令的帽子不好发作,只能忍气吞声。

让李如松不爽的不止文官,在军队内部他还看不惯南兵。

北兵素来看不惯南兵,在宣大还略好一点。李家经营辽东数十年,自成派系,始终对南兵不屑一顾。这里面不光有系统问题,还有个长久以来的南北问题。李如松本领虽大,对南兵的歧视却深入骨髓,这些矛盾很难调和,它们后来会一一爆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李如松是典型有勇有谋的猛将,传说他的老师是著名的徐渭徐文长 。平定哱拜时,他见宁夏城急切难下,便定下计策,决黄河大坝水淹宁夏,又施反间计使得哱氏集团内部互相嫌疑,最后一举成功。

而在另一面,李如松身上的辽东汉子性格又非常明显。表现为不到前线还好,一上前线,脑子一热,经常会忘记自己全军统帅的身份,冲在第一个跟人拼命。

这种事说好听点叫,说难听点叫轻敌冒进。

前一个特点成就了他,后一个特点让他把命玩丢了。

本文节选自小院新书【明朝果然很有料】,全套五卷,本月已加印,有兴趣的朋友欢迎购买实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