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临近重阳节之时,800名前往贵州,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们失联了,后来中央红军进行了多次寻找联系,但却都没有任何结果。
这是怎么回事儿?军队向来是纪律严明的地方,怎么没有一声消息,几百人就这样凭空消失了?这中间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
艰难的战略转移之路
1934年对我党来说,是极为艰辛的一年,中央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这一路的艰难从红军出发时的9万人,到最后只剩下8000人的人数便可得知。
4月27日,国民党对广昌发起了总攻, 这一场战役过后,红军伤亡人数占据总兵力的五分之一,中央不得不放弃苏区。
7月,中央便命令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开始突围西征,准备到湘中区发展游击战争。这支由9700多人组成的队伍,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锋队。
在朱德的指示下,为躲避正向南方前进的桂系军阀,红六军团只能放弃原有向西继续行驶的计划转而向江口方向行进。
起初按计划到达贵州之后,红六军团需要先到石阡的甘溪进行休整,之后趁着夜晚,越过石阡、镇远大道。
可我军有计划,桂军也有对策,他们为了一举歼灭我军,早早便埋伏于贵州省石阡县。
10月7日10时左右,红六军团的一支前卫部队,便到达了甘溪。而仅仅9天后,800名红军便在贵州失踪。
为此,中央曾多次寻找这些战士们的下落,可都没有确切的结果。 直到70年后,事件的真相才慢慢被揭露,也要多亏了几名基层工作者的努力,杨又铸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杨又铸被组织安排到石阡县工作,这个他土生土长的地方。从小,杨又铸就知道石阡党史非常丰富。
红军曾在这里进行过许多场战斗,尤其是关于红二、红六军团的事迹记录很多,可偏偏1934年, 关于困牛山红军在贵州失踪的这件事情,却很少有人提及,并且资料的记录也很少。
在挖掘战斗史实的过程中,杨又铸遇到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由于困牛山没有公路,杨又铸一行人只能步行到那里。
杨又铸
在对当地群众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杨又铸发现他们似乎,都不愿吐露关于困牛山红军的故事,杨又铸很是疑惑。
「大爷,你方便跟我们聊一下么?」杨又铸遇见一位年龄稍大的老人之后,就主动询问。「你们要问什么?」大爷明显是做完农活刚回来, 一身泥土,满脸的风霜疲倦。
杨又铸主动说明来意,他们是在调查当年困牛山战斗的具体细节。 「大爷,困牛山战斗发生的时候,您在做什么?」
谁知,老人一听杨又铸几人问的是这件事,便当即转头离开,一句话都没有再说。果然如此,杨又铸发现这里年纪稍大的老人们, 或许在潜意识里,都抗拒提及这件事。
一连几天,杨又铸都没有获得任何的有效信息,心想这件事情急不得,于是他们便在当地的老百姓家中,租下了一间房子,没事儿就跟邻居们唠唠嗑。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又铸终于等到了愿意说这件事情细节的老人。老人姓蔡,已经94岁了,在他的回忆讲述中, 杨又铸慢慢整理出了真相,同时脑海中也浮现了一场场悲惨的画面。
不愿触及的痛
1934年,红六军团接到中央命令之后,进行了战略转移,到达贵州后,碰上「死缠烂打」的桂军,怎么也突围不了。
而到达贵州9天后,几百名红军消失了,后来他们遇见了什么事儿?在党史工作者杨又铸的努力下,他又能从当地老人口里,得到怎样的历史真相?
10月7日,红六军团到达甘溪之后,处于被动的局势中,桂军已经早早占据了制高位置,向红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当时,负责领军防守的便是十八师师长龙云,在他的带领下,我军顽强抵御着敌人先后数次的冲击。
眼看我军正面突破不了,桂军主力便分成两路,一路继续从正面假装进攻,另一路则是准备对红军侧翼一面发动攻击,他们利用甘溪河沟凹地,隐秘移动着。
直接进入到了我军阵地中,龙云率领部队,不曾后退一步,在众多战士的坚守之下,为主力部队争取到了时间。
龙云
但同时,在浴血奋战之下,第五十一团前卫营的战士们作出了巨大牺牲,伤亡人数达到两百余人。
红六军团当时的领导者是任弼时、萧克、王震,三人认为敌军早早设防,我军在战斗一开始便处于被动地位,若是不顾实际情况,与敌军僵持着,会陷入到被包围歼灭的风险。
领导层商讨过后,便决定不在此处纠缠,退出甘溪此镇守地,转而向南继续进行转移。
可谁知,敌军当时还派出了湘、桂、黔三省的20个团,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都设下了军团,进行把守。
东面石、镇大道,由廖磊率领第十九师2个团进行把守;西面由黔军侯之担的5个团把守;南面由湘军及黔军约8个团,在施秉至余庆把守;北面则由湘军李觉领导5个团,在石阡至白沙一线把守。
敌军如同铁桶一般,红六军团被团团围住,当时的情况处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 若是我军继续进行大规模作战,是非常无意义的消耗战。
当时,红六军团需要以最快的时间,转向黔东苏区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进行会合。所以,在转移过程中,红军们只能借助当地山岭重叠,易于掩蔽的地势,开展隐蔽行动,用游击战术来与敌人进行周旋。
负责进行断后工作,掩护主力部队进行撤退的,便是由龙云所领导的红十八师直属队一部,以及第五十二团, 也是这几百名红军,陷入在被敌军重重包围的困牛山中。
在与敌军战斗的过程中,几百名红军战士因敌军的破坏,与军团主力失去了联系,同时他们也在困牛山拖住了围追堵截之敌。
义无反顾跳下悬崖
1934年,红六军团面对敌军四面追击,仍拼死相抗,最终退无可退被堵在了困牛山,这才与中央失去了联系。
那么这百名红军,在生死之际做出了怎样的壮举呢?
困牛山这里的地势非常险恶,不仅两面都是悬崖峡谷,四周也被高山给重重包围着。
在敌军的猛烈追击下,场面惨烈得难以形容。战士们心里其实都明白,他们九死一生了。龙云作为领导人,嘶吼道:「战士们,我们不能退,一定要血战到底!」
杀红了眼的战士们,一齐吼道:「冲啊!」一时之间,山谷里都处处回荡着,那直击心灵的声音。
为了突破敌人的三重包围,龙云先带领着200多名红军战士,直接沿着那山崖的峭壁,徒手抓着藤条以及灌木滑了下去,突破了敌人在河道的围堵。
而没有突围成功,留在困牛山的团长田海清,最终壮烈牺牲。 其余200多名红军战士,在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中,已经是弹尽粮绝的状态,最后都拿起石头当武器。
谁知敌军狡诈,挟持了当地百姓,向被围在困牛山的百名红军们渐渐逼近。老百姓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百名红军们只能一步步退到了悬崖边。
敌军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所以百名红军们根本分不清,哪些是老百姓,哪些是敌军,不敢轻易攻击。
「誓死不做俘虏!」百名红军互相鼓舞着,将剩余的枪支武器全部砸毁之后,大家同仇敌忾,义无反顾集体纵身跳下了悬崖。
而第十八师师长龙云,突破重重围堵之后,还是因为重伤落入到了敌军的手中,最终被湖南军阀何健残忍杀害,当时他才仅仅30岁。
70年后,在杨又铸等人的搜集下,终于将800名红军失联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的史实给揭露了出来。
而其中有更多的细节部分,杨又铸也是走遍了困牛山的各个角落,走访了许多目击者、知情人、又查找了各种文献资料,才得以拼凑出更完整的历史。
比如,在多位老人的回忆之下,我们得知红军们在困牛山,打了将近两个多小时,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百名红军才在虎井沟集体跳了崖,而那天正是重阳节,也就是10月16日。
虎井沟后来也成为了当地百姓,逢年过节时常去的地方,他们用自己认为最虔诚的方式,烧香烧纸作揖,来祭奠红军们。
若不是心系百姓,不愿意伤百姓一分一毫,百名红军们或许还有生路,不会被逼得跳崖自尽。
为了纪念红军们的壮烈牺牲,2008年,当地政府修建了困牛山壮举纪念碑,红六军军团团长萧克亲笔写下了碑名。
杨又铸为了纪念红军们的壮举,主编出版了【困牛山壮举】、【沿着红军的足迹感受石阡】。
2022年,在当地政府、党委的支持下,【铸魂困牛山】舞台剧在红军壮举展陈馆中心进行了编排。
全国各地也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到,困牛山跳崖红军的英雄事迹,红军们的英魂、革命精神将永留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