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如愿——追记宁国籍「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

2024-01-05军事

- 任新民 -

他是共和国的「两弹一星」元勋,是偏僻山村走出来的天之骄子,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奋读书立志报国;他是繁华异国留不住的尖端人才,在百废待兴的解放初期万里归来铸剑为国。12月22日,任新民及夫人虞霜琴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宁国市宁阳公园举行。为科学事业奔波劳累一生,任老终于回到了以他为傲的故乡——宁国。魂归故里,山河依旧,当初残破的故园早已换了人间。不负这奋斗百年的家国情怀,不负这奔波万里的上下求索,这盛世如您所愿。

「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 好啊!好啊!非常好啊!」

2003年,这位在神五发射现场充满喜悦为成功发射连连叫好的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任新民,当时已经88岁的任老朴实得就像一位邻家爷爷。

而在中国航天界,任老的名字如雷贯耳: 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发动机专家,「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从参与研制第一枚火箭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负责卫星通信工程到把载人飞船送上太空,他都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

「我1988年就到航天部工作了,那个时候任老是我们航天部的副部长,一直带领我们」,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原办公厅主任傅敏的记忆中,任老是「大家长」,是」领路人「,」他是我们中国航天火箭和发动机的奠基者,带领着航天事业,把我们的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没有到有。「

— 任新民祝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从零起步「干」航天

1915年,任老出生在宁国,在父辈的教导和熏陶下,从小便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19岁考入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七七」事变爆发后,面对祖国破碎的河山,任老毅然转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决心走「科学救国」之路。为圆飞天之梦,他又赴美国密执安大学深造,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 任新民在美国留学时校园留影 -

1949年8月,几经周折和艰辛,任老如愿回到祖国的怀抱。从新中国第一份发展火箭的建议书到「331」工程背后的「总总师」、氢氧发动机的军令状;从第一枚导弹到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凭借着一次次零的突破,任老就像与他大半生相伴的火箭助推器一样,将中国航天推到一个个光辉的制高点。

- 任新民在发射基地 -

仿若不知疲倦,永远在路上,永远在研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原办公厅主任傅敏印象里任老的样子,他说,「任老总是每天从早上起来到办公室,深入到基地,深入到科室,到我们的研究室,深入到我们的发射场,深入到发动机的研究,每天从早到晚他都从来不知疲倦,到了八九十岁还依然是到我们一线去参加工作,这是给我们所有的技术工作者和工作人员都留下深刻印象。」

落叶归根还故里

在任老的家乡,宁国人民一直以拥有这样的杰出人才而骄傲,而任老也一直将家乡记挂在心上。

「宁国父老乡亲们,我叫任新民。生在宁国,在宁国长大的,我衷心祝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家乡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我坚信宁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电话那头浓浓的乡音,字字句句叩响着我们的心弦,他严谨朴素的作风也影响着子女和家乡人民。

「我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一辈子他做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感觉到他所做的事情个人能有多大的作用,他说一句真情话,如果中央国务院不决定搞航天,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做不成,航天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人能办成的,是整体的团队力量把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到了世界。」在任之翔的印象里,父亲常常告诉她,「一个人作用都是渺小的,只有团队的齐心努力才能干成事。而航天的所有东西,一个螺丝钉都是人凝聚的智慧。」

- 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的黄纬禄、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从左至右)-

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作为最后一位「中国航天四老」离开人世,享年102岁。

这片充满亲情和乡愁的土地上,始终是他的牵挂。面对女儿的问询,任老只说了一句话,他说,「我还是希望回宁国」。

「因为我父亲和我母亲是从宁国走的,他最后回归故里了,最后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就是落叶归根吧,能回到自己出生的土地上。」任之翔说道。

- 12月22日,任新民及夫人虞霜琴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宁国市宁阳公园举行 -

遵照任新民生前遗愿,他们夫妻的骨灰被安放在了这片充满亲情和乡愁的土地上。如愿,山河无恙,如愿,安睡故乡……

巨星陨落,给时代留下了永恒的注脚。虽然任老的旅途已画上了句号,但他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又一个省略号。

我们将在肃穆中回首,让梦想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