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1980年组建的经济警察,到了2002年,为何会被撤销?

2024-07-19军事

在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平息,我国开始进入战后重建和恢复经济的阶段。随后,在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启动了多个关键项目,这些项目对各种资源如钢铁、石油、煤炭等有着巨大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国开始建设一系列大型企业。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国的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中国时期,各大主要企业、工厂及矿区的安全防护曾由解放军承担。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更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仅依赖军队无法完全胜任这样的重任。为此,国家于1953年推行了一项政策【财经警卫武装领导问题的决议】。按照该决议的精神,许多关键的金融机构、重要厂区和矿区开始在自给自足的原则下,自主组建了经济警察队伍,以保障自身的安全。这样既减轻了军队的负担,也更加有效地保护了这些重要区域和企业的安全。

经过计算,全国经济民警总人数约为十一万余人。那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的事情了。由于多种因素,经济民警的职责后来被取消了。从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各地的重要企业、厂矿大多交由本单位的民兵自卫队负责安保。然而,这种做法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各单位民兵武装人员的训练水平不统一,专业性不强。另一方面,武装民兵还有自己的日常工作,并非专业安全保卫人员。在实践操作中,这样的模式并不够高效和安全。所以,当时的安保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70年代末,中国社会安定问题日益严重,案件登记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在企业、矿区等地方,盗窃和抢劫等犯罪活动日益频繁。因此,政府为了加强重要企业、工厂、矿区及金融机构的保卫工作,实施了重要安全措施。到了1980年,国家为了进一步强化防范措施,出台了【经济保安人员设置计划】。这一政策意味着重新组织了一支专门的经济保安队伍,即经济警察队伍。这支队伍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和重要设施的安全。

经济警察的职责主要是守护重要的工厂、矿山和企业的安全,保护他们的目标不受各类破坏行为的影响。他们会严密防备来自各种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努力防止任何形式的盗窃、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他们致力于保障重要场所和工业企业的安全稳定,以预防各种可能对经济生产带来破坏的事件。总之,经济警察的目标是维护企业和重要目标的安全稳定,让社会经济发展无虞。

经济警察具有特殊的身份地位,在管理和运营方面,他们的工作需要经过严格的组织和策划。其编制、经费、人员配备以及后勤支持等事务均由所在单位负责管理。同时,公安机关在他们的安全保卫和军事训练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对于那些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工矿和金融机构,他们可以申请装备特定类型的枪械。例如,他们可能会选择54式手枪或者56式冲锋枪等。申请这些武器不仅是为了满足业务需求,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重要的资源矿区,尤其是金矿等矿区,经济警察已经配备了56式冲锋枪等高标准的装备。这是为了保障在特定工作环境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因为经济警察和其它类型的警种有所不同,他们在建立之后所穿着的制服有独特的设计。与其他警察的制服相比,在经济警察的制服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帽徽、臂章以及裤子颜色等方面。特别的是,经济警察穿着蓝色裤子,与其它警察的橄榄色裤子有显著的区别。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经济警察的特殊身份和职责。

关于经济警察队伍的职责分工,现在有了更明确的界定。具体来说,对于那些肩负重要机密产品押运任务的单位,必须额外增派警力来完成这项任务,而不能动用原本守卫目标的哨位力量。在组织架构上,严格禁止「警消合一」的配置方式,即这些警力不能被调派去执行其他任务。在安排守卫力量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哨位的数量、经济警察的数量以及建制名称。对于那些符合建制条件但人数不足十五人、无法组成小队的单位,将不设立经济民警,而是由单位自行组织守卫力量。同时,对于那些确实需要增加警力的特殊任务,我们必须确保有足够的警力来执行,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和马虎。这样既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又能确保队伍的纪律和效率。

在那个时候,各大机构、企业、工厂和矿区都设立了专门的安保部门,如保卫科或保卫处,以管理安全警卫人员。这些安保部门被赋予了一定的执法权力。当在工厂或矿区的生活区域发生一些小的治安问题,如盗窃或小规模的打架斗殴时,这些安保部门就可以直接处理,无需再跑到派出所。只有当发生更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抢劫或强奸等重大案件时,才会向公安机关报告。简而言之,各处的安保措施都相当到位,使得小问题能够在内部解决,大案件则会交由警方处理。

经济监管人员受到公安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双重监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八九十年代的时期,由于警力资源紧张,他们被特别组织成经济警察队伍,对维护部分地区的治安起到了重要作用。那时候的新闻里就曾报道过,几名经济警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成功抓捕了两名正在实施抢劫的犯罪分子。这种双重管理方式,不仅符合时代需求,也体现了对经济秩序的重视。

进入新纪元,我国公安部门建设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与此同时,各类企业、工厂和矿区经历了重组或整合,使得经济警察的必要性大幅减少。因此,在2002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停止了对新的经济警察队伍的审批工作。原先的公安机关经济警察队伍,现已更名为公安局经济护卫队。所有经济护卫所使用的枪支都已交由公安机关管理。同时,他们也取消了警服,改穿为保安制服。这样的改革举措,使我们的公安部门更加适应了新时代的需求,提升了经济护卫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企业、工厂和矿区的运营也更加顺畅,整体经济环境更加稳定。

随后,各大机构逐渐废除经济护卫的配置,改由各个单位的保安团队接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都根据重要的案件制作并播出了真实的刑侦剧集。比如【大追捕】【121案件】等,这些剧集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这些纪实性刑侦剧的拍摄,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展示了我国在打击犯罪方面的决心和成果。这些剧集如【西安大案纪实】、【命案十三宗】、【红蜘蛛大追捕】、【黑白较量】、【燕赵刑警故事】、【刑侦一号行动】、【扫黑除恶风暴】、【918大案实录】等,都是那个时代非常受欢迎的作品。这些电视剧以真实的案件为蓝本,展现了刑警们的英勇和智慧。同时,它们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犯罪的本质以及应对之道。因此,这样的系列刑侦剧对于我国而言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意义重大的教育价值。

对于生于80年代的观众,他们对纪实刑侦剧的熟悉度相当高。那时候的刑侦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蓝本,生动展现了刑警和罪犯间的激烈对抗。这类电视剧往往采用了实际的地名、城市名和人物名字,这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其真实性。比如,通过观看【警界风云】和【大案追踪】等剧集,我们都能看到经济警察在案件中英勇斗争的场景。这些剧集如【黑白大搏斗】和【番禺大劫案】,都突显了经济警察的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经济警察这一概念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实际上,不仅仅是经济警察,我国公安机关的发展历程中,还曾经有过公安特派员这一角色,它们是乡镇基层派出所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