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国家硬实力,基建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实力的底蕴。在基建的世界舞台上,德国与日本的精湛工艺堪称翘楚,而中国则以其惊人的建设速度,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活力与潜力。
若论基建质量之不足,非贫穷之非洲,亦非战乱之中东,而是自称「基建狂魔」的印度,其建设水准之差,令人咋舌。
经过42年的辛勤付出,大坝终于完成。大桥却意外崩塌,令人惋惜。而在高铁项目上,我们曾对日本承诺,却最终食言,使他们深受其害。这一切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被戏称为「基建病夫」,而非赞誉的「基建狂魔」。
提及印度,一幅熙熙攘攘的画卷跃然眼前:火车挤满了人群,街边厕所暴露无遗,小摊上的食物虽不美观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就是印度,充满了生活的繁华与真实。
你知道吗?印度这个曾经的小角色,已经悄然崛起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2021年,它的GDP增速高达8.1%,犹如一颗璀璨的亚洲新星,令人瞩目!
印度,这位正在崛起的经济巨人,似乎正步入了发展中国家世界工厂的旧辙。虽然它的经济步伐矫健而迅猛,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却像是脱节的舞者,舞步略显凌乱。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其基建的质量之差,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01 建了42年的大坝,使用一天坍塌】
三峡大坝,中国的工程奇迹,1994年诞生,2006年展翅,至今仍屹立不倒。它不仅代表着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更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如一位巨人,默默守护着江河,诉说着不朽的传奇。
2019年,印度一座斥资220亿卢比(约合19.06亿人民币)的大坝建成,却戏剧性地在启用当天就轰然崩塌,引发了全球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名为贾坎德邦的大坝,自1977年起便默默开始了他的建设之旅,坐落在灌溉项目的运河之上,静静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安宁。
这座大坝,原本应早早耸立,却因种种原因沉寂多年。2014年,它再次苏醒,历经五年的风雨洗礼,终于在2019年8月,42年之后的今天,它矗立起来,见证着时间的沉淀与坚持的力量。
8月28日上午,贾坎德邦大坝欢歌笑语,盛装出席的庆祝仪式热闹非凡。首席部长亲自莅临,与大家举杯共庆,大坝即将翻开新的篇章,服务人民,繁荣一方。
在人们欢庆大坝建成的喜悦时,夜幕下的庆典却掩藏不住裂缝的预兆。就在启用后的22小时,大坝如同一位疲惫的巨人,轰然倒下,欢乐的气氛瞬间化为惊恐。
印度相关部门对大坝倒塌事件展开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调查显示,罪魁祸首竟是几个未封堵的老鼠洞,而非大坝的建筑质量问题。这起事件提醒我们,细节决定成败,切勿忽视微小之处。
事故之后,洪水如同愤怒的巨兽般袭来,周边35个村庄的农田遭受它的无情吞噬,损失之大,令人扼腕。
当建筑急于求成而质量却一塌糊涂,人们不禁想,也许只有在印度,这样的奇景才会出现。经济飞速发展,却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偷工减料、贪腐现象层出不穷,这才是大坝倒塌的幕后黑手。
【02 高铁坑哭日本】
高铁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而对印度人来说,修建高铁却仿佛跨越重重山峦的挑战。尽管艰难,但印度人正迎难而上,为高铁梦不懈追求。
「阿默达巴德-孟买」高铁,印度的首条高铁,它的诞生故事充满戏剧性。2015年底,日本在与中国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这块诱人的建设蛋糕。
这条价值147亿美元的高铁项目,以日本为主导,携手印度签订了120亿美元的巨额合同。全长约505公里,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这条高铁不仅将刷新印度铁路的历史,更象征着两国合作的丰硕成果。
日本人为成功获得印度首条高铁订单而欢呼雀跃,甚至慷慨提供1万亿日元(约合559亿人民币)的长期贷款,期限长达半个世纪,让印度能够轻松还款,无后顾之忧。
为了消除印度人的疑虑,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贷款,我们主动提出每年只收取极低的0.1%的利息,以实际行动展现出我们的诚意与善意。
印度人欣喜若狂,仿佛中了大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厚礼。这份订单的获得,正是日本不惜一切代价击败中国所取得的胜利,真可谓是下了血本。
印度这位「基建新手」,不仅在自身建设上显得力不从心,即便是借助了基建强国日本的帮助,高铁工程也依然状况百出,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高铁建设的钟声已敲响,但印度政府却如老牛拉车,迟缓不前。他们为了节省开支,置民众需求于不顾,导致工程陷入重重困境,未来之路迷雾重重。
印度的土地私有制让政府难以强行征收,只能与民众协商。农民若失去土地,生活恐将陷入困境,因此他们期望得到更高的补偿,这是他们理应争取的权益。
这些执着的农民,为了争取理想的补偿标准,频频发起抗议活动。自2017年启动的「阿默达巴德-孟买」高铁项目,因征地谈判陷入僵局,被迫时修时停,步履维艰。
2019年,印度虽然对征地法律和补偿标准进行了修订,但这些措施仍然未能打动民众的心,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
日本的高铁项目面临着补偿款上涨的难题,这会让成本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卢比升值后,想要提高补偿变得更加棘手。
因此,日本对印度的提议——增加补偿款,毫不留情地给予了拒绝。这一举动,无疑将该项目推向了悬崖边缘,命悬一线。
2021年7月23日,印度铁道部长阿什维尼·维什诺在议会「季风会议」上遗憾地透露,由于土地征用问题,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速铁路项目步履维艰,通车时间被迫延后。
在印度开展基建项目,似乎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难题,更在于印度人独特的办事风格,让人不禁感叹,在这片土地上,建设之路真是任重而道远。
日本这次栽在了印度手里,可谓吃一堑长一智,想必日后在与印度的合作中会更加审慎,甚至可能彻底放弃印度市场。
【03 大桥建成29天垮塌】
大桥,一说起来,脑海中便浮现那雄姿英发的旧金山大桥,80余载风雨兼程,依旧傲立江畔。又或是想起历经百辆坦克碾压而不倒的南京长江大桥,坚韧如磐石,守望着江河的滚滚东流。
港珠澳大桥,这位建筑界的翘楚,最近闪亮登场。她全长55公里,犹如一条巨龙,跨越港珠澳三地,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璀璨明珠。
印度所建之桥,其建筑质量之差,堪称「奇迹」。它们似乎总在挑战我们对工程技术的认知,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2012年,印度比哈尔邦迎来了一位新朋友——一座长达1.1公里的大桥。对于印度来说,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大工程,受到了全邦上下的瞩目与宠爱,大家齐心协力,只为让它更好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
这座大桥,经过8年的精心雕琢,终于在2020年绽放光彩。6月16日,剪裁仪式上,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库尔马亲临现场,目睹其雄伟身姿,不禁心生诗意,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侧头对陪同人员低语:「这真是奇迹。」
村民们欢欣鼓舞,这座大桥的建成让他们过河如履平地,货物运输畅通无阻,商业繁荣指日可待。修路架桥,或许是通往富裕生活的第一步。
大桥建成后,命运却像顽皮的孩子,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而来,暴雨如注,连续数日不停。尽管大桥曾坚固无比,但最终还是在启用后的第九天,抵挡不住大自然的威力,悲壮地倒下了。
这座造价高达2.5亿的大桥,仿佛是一颗沉入水底的珍珠,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这引起了印度反对派的愤怒质疑,他们怀疑这座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贪腐行为,并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对此进行彻底调查。
洪水之魔肆虐,水位如狂暴的野兽在崩塌之日猛然跃升,无情地挤压桥身两侧,最终令大桥不堪重负,轰然倒下。
调查结果将矛头再次对准了大自然,归咎于洪水。而对于工程质量的质疑,却避而不谈,这种回避真相的做法,与之前的大坝垮塌调查如出一辙,都是企图掩盖问题的严重性。
印度,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不懂得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它就像一位「基建病夫」,不断向我们展示着错误的基建之道。
想象一下,比哈尔邦大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垮塌,已让人惊叹不已。但印度一座在建桥梁却在暴风雨的肆虐中同样遭遇了厄运,这简直是命运的捉弄。然而,桥梁垮塌的背后,真正的原因却不容忽视——那就是质量的薄弱。
据报道,印度在比哈尔邦大桥后又雄心勃勃地筹建了阿-苏大桥,被誉为「壮丽之作」。然而,2022年4月29日,这座在建的桥梁却遭遇了部分塌落的尴尬。
36块梁体如困兽般轰然倒塌,幸而这是在建的大桥,并无工人劳作其上,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民众的热切关注下,相关专家和官方部门积极介入,对此次事件展开了详尽的调查。
大桥的崩塌,似乎预示着它的命运。专家指出,它的垮塌源于那些不合格的材料,而背后可能还隐藏着贪婪的阴影。在风雨的洗礼下,这座大桥如同纸糊般脆弱,彻底崩溃,令人扼腕叹息。
官方认定,此次事件源于建筑商未能遵循施工规范,属于技术性失误,与官员贪腐无关。
印度官方似乎一直在找借口,试图掩盖其「基建软肋」。然而,这种局面并未有所改善,他们仿佛成了「不怕开水烫的死猪」,固执地坚持着。
印度的基建难道会永远疾病缠身吗?它是否会迎来康复的那一天呢?我们期待着它的蜕变与重生。
【04 印度会实现「基建狂魔」的梦想吗?】
基建,这位经济发展的得力助手,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那些遭遇经济滞胀的国家,如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都深知其威力,纷纷借助其力量,推动经济增长。
尽管印度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但在经济实力尚未比肩中日之时,去年却雄心勃勃地推出了100万亿卢比(8.69万亿人民币)的庞大基建计划。印度能否实现其「基建狂魔」之梦,尚待时间的检验。
2021年8月25日,莫迪满怀热情地推出了100万亿卢比的大基建计划,旨在振兴国内经济,增加就业机会。该计划以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和绿色能源建设为核心,为印度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
铁路建设规划将斥资7000亿美元,助力印度经济腾飞。这一宏图伟业的实现,将为印度插上腾飞的翅膀,引领其迈向繁荣的明天。
公路建设方面,我们倾力打造农村公路,仿佛大地上的血脉,让物流在乡村间自由穿梭。如此,农产品得以走出田野,迈向广阔市场,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喜上眉梢。
莫迪雄心勃勃地表示,印度不仅要成为全球绿色氢能源的制造与出口重镇,还要在实现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排放目标上,展现自己的决心与力量。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将倾尽全力,确保这100万亿卢比的投资落地生根。」莫迪的坚定表态,仿佛为印度注入了一股强大的信心,让全球都为之侧目。
虽然印度经济蓬勃发展,但受到疫情的冲击,财政支出也水涨船高。2020-2021财年,印度的财政赤字飙升至9.5%,较之前一年的3.3%大幅上升。因此,印度财政在未来五年内恐难以承担这100万卢比的投资。
印度的这项计划犹如稚童,尚未稳固步履,便渴望风驰电掣,这般的急切与不切实际,终究只会让其摔倒在前进的路上。
为了激发经济活力并实现「基建狂人」的梦想,印度需要谦逊地继续努力,逐步增强经济实力。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质量,扩大财政收入,为未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并非随时可用,它需在经济遭遇下行压力时出手相助。且必须符合现代经济之脉搏,方可施展其魔力。
印度,南亚的巨人,望着中国基建的辉煌成就,怀揣着成为「基建霸主」的梦想,却仍需跨越漫长的征程。盲目模仿,终将尝到失败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