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砥砺经典 【新九品芝麻官】败绩中的反思。
在中国电影史上,有些作品无疑已成为了不朽的经典,它们不仅曾引发观众狂热追捧,更在艺术水准和文化影响力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喜剧大师周星驰执导的1994年代表作【九品芝麻官】就属于这一梯队。烂熘□子、包龙星、陈近南等一众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诸如"我玩完了她,不给钱,就不算卖喽"的金句,以及讽刺官场黑暗、赞颂正义执着的主题,都让这部电影成为无数影迷心中永恒的回忆。
可是就在近期,这部经典之作却遭到了一记重创。一部打着"原班人马"旗号的【新九品芝麻官】公映后,不仅遭到影迷狂骂,首周末的惨淡票房也令人啼笑皆非。这种翻拍经典却收获滑铁卢的结果,引发了人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深思。
翻拍还是毁誉?揭开【新九品芝麻官】的面纱
早在【新九品芝麻官】公映之前,它就已经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原作的剧情框架,包括查办戚家命案、包龙星被打入冷宫、依靠修炼嘴皮子最终洗冤的主线。然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它的主创阵容:
主演"包龙星"一角的是网络大电影界的小有名气的彭禺厶。在其他网大演员的簇拥下,这部据说是"经典重现"的作品实际上是一部低成本的草根之作。更令人捧腹的是,彭禺厶将全程配音由当年石班瑜老先生亲自"复制",这让人感觉就像在看一出人不人、鬼不鬼的怪剧。
此外,导演也是一员老手,曾多次翻拍经典老剧本,如【乌龙院】等。从他的履历来看,这种改头换面、低成本制作的老路子或许成为【新九品芝麻官】的致命伤。
所以当这部口号响亮、实则廉价的"翻拍之作"正式公映后,迎接它的是影迷们的狂骂。很多人认为,这等于是在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肆意妄为、模糊之实。一时间,"这不是在我们的童年回忆上蹦迪吗"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票房说话,1300元揭开滑稽面纱
理论上来说,上述质疑完全是合理的。因为从影迷对这部作品的狂热期待,到对主创阵容的不屑一顾,再到最终面世时的狂骂,【新九品芝麻官】诞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在引发公众的不满。
但最终将这出闹剧推向了高潮的,却是片方放出的惨不忍睹的首周末票房数据:1300元!哪怕按院线给予片方36%的分账比例,也只有人民币468元的卖座收入。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耻辱,不啻是观众用最直白的方式对该片的一记耳光。在今天,1300元甚至都不够一家三口在城中村吃一顿火锅。可就是这点微薄收入,就已经彻底击溃了全片的制作投资和宣传费用。业内人士分析,即使加上之后几周的放映,该片也几乎与"绝收"无异。
我们不禁要问,这部"翻拍"之作的命运为何如此惨淡?它的种种败因其实早就隐现在制作阶段。
第一,如前所述,它是一部几乎零制作的草台班子之作。从彭禺厶这个主演到新手编剧,再到全员"新面孔"的配角陣容。投资方如此吝啬拙劣,自然也就注定了它的一泻千里。
第二,宣传做得太草率了。虽然有拥抱ip的噱头,但片方很少就作品本身做过任何实质性营销。到了上映前,竟然还有院线经理对它"浑然不知"。在如今宣传时代,这种彻头彻尾的短视实在是罕见。
第三,剧组在坚持原作框架的同时,也做了很多愚蠢的"创新"尝试,例如删减人物的成长线、扭曲性格人设等,这引起了不少影迷的不满。
第四,最关键的是,剧组未能把握住经典电影背后的精神内核。他们只是肤浅地模仿了某些元素,却忽视了包龙星由卑微狡黠步步走向忠厚正直的内在进步。正是这种缺乏对文化遗产的尊重,最终导致了作品的失败。
难以重现辉煌,艺术经典面临新考验
回想当年,周星驰们也曾遭遇过观众的质疑,但他们最终凭借出众的创造力和匠心独运,征服了所有人。与之相反的是,【新九品芝麻官】这种不折不扣的"IP勒索"之作注定是无法让经典重现光辉的。
事实上,近年来有不少经典电影都遭遇了翻拍或重制的命运,有的成功了,有的则是黯然收场。比如2022年,由梁小龙执导的【武林外传】重制版虽保留了原作风格,但依然遭到了不少影迷的质疑和观望态度。
这说明,如何延续经典作品的精神已经成为电影人面临的新课题。单单复制框架或形式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从文化遗产中提炼出永恒的精神价值,并以新的艺术形式重新演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像【新九品芝麻官】这样的低级翻拍,也不会被固步自封的想象所困。
人们对于经典电影的热爱是永恒不变的。然而,要想真正重现辉煌,我们必须下足功夫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毕竟,芸芸众生的记忆中只有不朽的经典,需要有勇气挑战自我,也需要有智慧避免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