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黄庭坚晚年绝笔之作:表达了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和豁达精神

2024-03-27国风

导语: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晚年,由于新旧党争的影响,黄庭坚屡遭贬谪,生活困顿,仕途坎坷。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黄庭坚被贬至偏远的广西宜州,处境艰难。

这一年重阳节,黄庭坚在宜州城楼上举办了一场宴集,尽管身处逆境,他仍然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邀请身边的朋友一同登楼赏景,饮酒作诗,以此方式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压抑。在宴会上,周围的将领们谈论着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宏图大志,而黄庭坚却独自倚楼,以短笛长歌抒发情怀,对所谓的功名利禄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黄庭坚在【南乡子·诸将说封侯】一词中,既是他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深刻总结,又是对晚景依旧能够保持乐观精神的一种自我鼓励和写照,可以说,它凝聚了词人晚年的心境与哲思,成为了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的珍贵遗墨,同时也是他词作生涯中独具魅力的绝笔之作。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鉴赏

这首词作为黄庭坚的压卷之作,通过对立意象的生动构建,深入剖析了封建时代人们对功名利禄的普遍追求与词人个人独特的人生哲学之间的冲突。

开篇「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将众人的热烈讨论与词人的孤独清唱形成强烈对比,宛如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映射出「世人皆追逐功名,唯我坚守内心清明」的深刻寓意,颇有屈原【渔父】中那种卓尔不群的清醒态度。

封建社会里,封侯拜爵往往被视为成功的象征和人生价值的核心所在,然而黄庭坚却透过词句传达出对这种观念的超然态度。他以冷峻的目光审视那些热衷于权位争夺的场景,选择沉浸在音乐世界,通过笛声与歌声构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的深远意境,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淡泊与疏离,彰显其人格的独特与崇高。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词人以深沉的历史眼光透视世间万象,指出一切繁华终将如过眼烟云般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此处巧妙借用「戏马台」典故,不仅贴合重阳登高宴饮的主题,还呼应了首句提及的封侯之事,暗示这些表面的荣耀终究难逃岁月淘洗的命运。

下阕词情陡转,展现出黄庭坚积极洒脱的生活态度。他引用晋人张翰的名言,强调把握当下、享受生活的重要性,劝人莫让时光空逝,要尽情品味眼前佳酿之美。

同时,他机智地运用拟人手法,将花儿赋予生命力,借花嘲笑自己白发簪花之举,实际上是以轻松自嘲的形式表达对生活无比挚爱和不畏衰老的精神风貌。这一部分融入了苏轼诗词的意趣,却又创新诠释,透露出词人面对挫折仍能保持乐观心态,展现其豁达的人生境界。

全词以诗的笔触填词,摒弃繁复的景物描绘,直接剖露心迹,气韵豪放且劲健有力。黄庭坚成功运用「以诗为词」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词在形式上突破传统词牌的约束,内容上更富含哲理深度和个性色彩,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文人气质和不凡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