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一个人若固守自我,对真我一无所知,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境地

2024-10-31国风

在那个充满道德规范的理想社会里,圣贤之人犹如星辰闪耀,惠泽四海,怀着体恤黎民百姓的赤子之心,高举起正义的旗帜,锐不可挡地横扫那些以损害他人权益为乐事的魑魅魍魉。面对如此强大的正气,这些妖魔鬼怪再也无法厚颜无耻地自称为神灵,只能纷纷转世成人。鬼魂消散,神灵亦随之消失,人们不再相信鬼神的存在,又怎会敬畏神灵呢?这正是因为人民成为了鬼神的克星,鬼神又怎敢再去残害人类呢?不仅如此,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圣贤之人,更不会去伤害自己的人民。因为圣贤之人是由人民推选出来的,他们手中的尚方宝剑是由人民亲手铸就,用以捍卫人民的利益。

老子的「愚民」思想实际上是为了让人民更加聪明,绝非所谓的「愚民政策」。这里的「愚」并非贬义词,而是指舍弃自我的小聪明,追求真正的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世界,洞悉万物。然而,普通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聪明,却忽视了真正的智慧,这种现象被称为「内外皆愚」。

我们能否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呢?一段疲惫不堪的旅程如何能够通向一场欢庆的盛宴呢?原因就在于,目标本身就源于这段旅程,它构成了整个过程的全部。只有当我们每一步都在接近目标,每一步都在享受目标带来的喜悦时,我们才能在抵达终点的那一刻尽情狂欢。

如果我们只是漫无目的地活着,不去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是期待明天,期待未来的目标,那么我们可能会成功,但那个目标也会像旅程一样,布满尘埃。

国家之所以混乱,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都是因为自我的小聪明太多。用自我的小聪明去看待世界,必然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怎能不让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占据心灵高地?为达成私欲,自我之智愈发扩张,只顾追名逐利,甚至不择手段,置生命于不顾,导致社会治安动荡,人心惶恐不安。

「以智治国」,实则是借自我之智施行「人治」。何谓人治?即是让统治者独揽国家大权,实行专制统治,以一人之心或少数人之心操控全国民众,极力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岂非国家之大患乎?反之,「不以智治国」,便是推行「无为之治」,即民主法治。

实行民主法治,必然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充分的人权和自由,这无疑是国家和人民的莫大福音。「国之贼」揭示出独裁统治对国家的严重危害,是对人治的彻底否定;而「国之福」则是对法治的热烈赞扬。

那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经验的质量。请牢记,老子曾言:一棵需多人合力才能环抱的大树,最初也是从微不足道的嫩芽成长起来的。若我们真心向往,便应全情投入其中;若不愿接受,最好趁早割舍,以免日后后悔莫及。

昔日的父母官,如今已泛滥成灾,无官不贪,无官不污,他们的贪赃枉法,肆意妄为正是民风败坏的罪魁祸首。他们背弃道德,不积善行,无疑是道德的巨大灾难。因此,我们看到那些贪赃枉法之人纷纷落马,沦为阶下囚。究其原因,乃是他们的道德底线被突破,犯下了无法原谅的滔天大罪,良心泯灭,人间法律亦无法容忍。故而,做人当以道德为重,坚守诚信之道,不可贪恋世间富贵荣华,更不能沉迷于人间繁华奢侈。只有信奉三宝,方能成为高尚之人;唯有德泽万民,方可称为圣贤。

回想一下那座九层高台,您可曾想到,它其实是由一块块泥土堆积而成的呢?如果我向往拥有这座九层高台,那便如探囊取物般简单容易,然而,若是我们并不渴望得到它,那便不要傻傻地等待九层高台悉数筑造完毕后才来作出这个决定。此时此刻,便是决定的时刻,每一刻都蕴含着其终极价值,每一刻都充满了紧迫感,我们必须在这个瞬间采取行动。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个人若固守自我,却对真我一无所知,那么他必定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境地,从而遵循「人之道」,即「损不足而奉有余」;反之,若能洞察真我,自然会形成以「他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进而遵循「天之道」,即「损有余而补不足」。

现代人的思维往往是分裂的,因为有无数的方向在召唤我们,在牵引我们,我们仿佛同时朝着四面八方前进:一只手伸向北方,另一只手伸向南边,双脚踏向东方,而双眼却紧紧盯着西方。我们的状态便是如此。如果我们整个身心都分散开来,那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绝非偶然。如果我们感到彼此之间并未紧密相连,那么这种感觉显然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团结一致呢?这就如同「人之道」与「天之道」之间的对立关系。

「人之道」代表的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天之道」则象征着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如果我们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标准来评判「明智」与「愚昧」,那么,持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人无疑是「明智之人」,而具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思想的人则被视为「愚昧之人」。

然而,如果我们用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的标准来衡量「明智」与「愚昧」,那么,持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人便成为了愚昧之人,而具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思想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换言之,观念一致的人皆为明智之人,观念相悖的人则被视为愚昧之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意指应消除人们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培育他们的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引领他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因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乃是导致人心浮躁、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而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则是维系人心安定、天下和谐的基石。

因此,我们必须做出决定,必须坚定信念。我们应当在迈出的第一步时就做出决定,确保不会白白浪费哪怕一分一秒。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我们希望继续这段旅程,那么就让我们欢快地跳跃前行吧;但若我们不愿再继续这段旅程,那么就请果断止步,不要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让我们视一切未尽之事为玩笑,持重前行。无论迫在眉睫的是何种任务,皆立即着手执行,将要说的话,就在此刻倾诉;等待扮演的角色,立即整装待发。滴水成河,日积月累,千言万语汇聚成河,生活的每一刻都应充满充实。所以啊,莫再说「明日」,明日只是愚者的避难所,那便是愚昧的延续——拖沓。

若我们能在此时此刻完成每一项任务,那么我们便可在下一刻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挑战,毫无遗憾。若死亡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他必定是欣然接受,因为他从未留下任何未竟之事,他始终准备充分,因为他始终保持完整。

然而,若死亡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必将陷入困境,因为我们心中总有千百件未完之事,我们渴望拥有更多的时光,因为我们总想做点什么,但却从未付诸实践。

实际上,我们总是在完成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务,而那些至关重要的事情却一再拖延。我们会将怒火压抑至明日,看似明智,实则愚不可及,因为我们从不将怒气留至明日。我们会将爱意推迟至明日,贪婪之心会立即显露,而分享与慈悲却总是被搁置至明日。我们会立即采取行动,但仁慈之心却总是被推诿至明日。所有无益之事我们都会立即去做,绝不会拖延至明日,但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却总是将其推后。

痛苦之事我们从不拖延,但欢乐之事我们却总是拖延。因此,当死亡降临时,我们的生命中充斥的只有痛苦,而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幸福和祝福,早已被我们一再拖延。如今,死亡已悄然降临,我们只能泪流满面地哀求:再多给我一些时间吧,因为我从未真正活过。

让我们逆转这种思维模式:在这一刻尽情享受喜悦,痛苦之事可以暂且放下,无需过分担忧。若我们在这一刻沉浸在喜悦之中,那么痛苦便永不会降临,因为这一刻即是全部,一切都已存在。下一刻即将到来,而那一刻正是源于这一刻。若我们在此刻感到无比愉悦,那么由这一刻衍生的下一刻也必将更加欢愉。

当死亡降临之际,我们定会坦然面对,因为我们早已做好准备,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只是在拖延痛苦,所以我们的到来是恰如其分的,现在再也无需等待明日,因为明日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智慧之人总是如此行事,他们在这一刻解决每一个问题,他们在这一刻应对每一种状况。

若我们将事情圆满完成,便会释放出无尽的力量,你是否曾在内心深处仔细观察过呢?若我们未能完成某件事情,它便会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不断敲击我们的心灵,渴望得到实现。直至我们将其完成为止,它都会在我们心头萦绕,困扰我们。尽管它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会在我们心中久久盘旋。总是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耳际回旋:赶快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