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诸多烦恼,主要来源于看不开,执念太深。
佛家有言:「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执念太深,我们就会倍受困扰、无法释怀,可能囿自己一生。如果想通了,放下了,顺其自然,我们便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身心都会轻盈许多。
其实,执念就是没有不通透,看不开。怎样放下执念,让自己的心更加通透,还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透过11首古诗词,可以诗人们是如何放下执念,拒绝焦虑,豁达从容,处变不惊的。
①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赏析:李白曾经到处干谒,努力推销自己,也曾进入体制,风光一时。但是他莽撞直率的性格注定了他不能在陷阱遍布的官场上走得太远。那么,干脆隐居在碧山,看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让心境自在悠闲。
②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赏析:此诗的表面意思是,春光烂漫的三月来临,人生慢慢老去,还能经过几个这样的的春天呢?面对美妙春光,应纵酒行乐,不要烦恼之事,扰乱了我的酒兴。诗人在「无穷事」和「有闲杯」的对比中,感受到人生苦短,责任繁多、沉重。无奈之下,只有喝酒来打发时间,纾解心中的愁苦。
③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赏析:中年以后的王维经历的丧母、丧妻丧子的打击和官场挫折,选择了躺平隐居。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超脱而达观。
④ 【种桃杏】
唐·白居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心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赏析:白居易辗转各地,最后贬到偏僻的忠州,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发掘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比如种桃栽杏,期待收成。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那就既来之则安之,让心平复,远离痛苦。
⑤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怜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赏析:白居易感叹自己老了,刘禹锡劝慰他如何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劝朋友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刘禹锡真是怎样认识老这个问题讲透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虽晚,还能放射出满天灿烂的霞光。对老同志来说,真是励志名言。
⑥ 【简卢陟】
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赏析:本来诗人在感叹知音难觅,羁旅悲苦,仕途失意,春色已暮,似乎处处弥漫着愁苦凄凉之情,但最后两句,诗人一下子转了回来,幸好我还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这也是人生的通透。
⑦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赏析:身处唐末五代乱世的罗隐,对未来非常不确定,有点抓住当下、不管明天,过一天算一天的感觉。或许,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人生态度。
⑧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赏析:变法失败,爱子病逝,铁血宰相王安石退居江陵,隐居钟山,心无挂碍,寄情山水,不但用诗记录,更用行动展示了自己彻底远离尘寰,超脱通透印情怀。
⑨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赏析:苏轼这首送别诗词跳出了一般送别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的框架,词意创新,在豪放之外有理趣,在议论中有情韵,充分体现了作者所独有的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⑩ 【安分吟】
宋·邵雍
安分身无辱,知几心自闲。
虽居人世上,却是出人间。
赏析:理学家邵雍先生认为安分了,就不会收入,心也就闲下来了。虽然仍然处在红尘俗世,但却又像脱离了红尘俗世一般。心安,则烦恼去,一切安,非常具有哲理。
⑪【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宋·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赏析:读上片,词人似乎把醉酒当成了主业,天天花前月下,自歌自舞,闲逸自得,无拘无束。读罢下片,才理解他是借饮洒来掩藏和对抗,饮酒成为他对世事人生和生活方式的表达方式。只有认识通透的人,才会如此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