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他是唐朝最后一位诗人,一诗成名,一首诗写尽天下游子的心声

2024-04-12国风

历史上有很多诗人因为一首诗或一句诗,而获得雅称。

比如「贺三愁」,源自贺铸的这一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愁绪作了三个具象的解读,有如萋萋芳草,烟雨迷蒙,柳絮飘飞。

比如「李三瘦「,因为李清照的三句诗「「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之中都有一个瘦字。

再比如杜牧因为一首【紫薇花】,被人称为「杜紫薇「,崔珏因为一首【鸳鸯】,被人称为「崔鸳鸯」。

今天说的这位诗人也是因为一首诗一诗成名,还因此获得一个雅称「郑鹧鸪」,他就是唐朝有「最后一位诗人」之称的郑谷,也被称为「晚唐之巨擘。」

说到郑谷,我们都听过「一字师」的美谈,他将诗僧齐己的一首【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字之差,意境立显。

郑谷的诗作,清新流利,通俗易懂,在宋朝初年人们都把他的诗作选为学龄儿童的启蒙诗,家家户户传诵。

他笔下的离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他笔下的忧愁「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他写寂寞「春愁不破还成醉,衣上泪痕和酒痕。」他写菊花「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而真正让他名满天下的就是这首【鹧鸪】,它深得无数名家好评,借歌咏鹧鸪写尽天下游子的思乡之情。

比如【唐诗绎】就高赞它「无一笔呆赋,而渲染有情,神韵欲绝。」

其实在郑谷之前写鹧鸪的诗人也不少,比如张籍的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刘禹锡的「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而郑谷的这首能够声誉远播,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

唐:郑谷【鹧鸪】

诗文大意可为:

鹧鸪在温暖的草地里自由自在嬉戏,它们的羽毛漂亮又整齐,跟平日常见的山鸡没有多大区别。

黄昏时春雨迷蒙,它们从青草湖边飞过,落花时节,黄陵庙前的花瓣纷纷飘落,鹧鸪躲在庙里发出悲伤的啼鸣。

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悲鸣声,忍不住流下了思乡的眼泪,佳人听后,刚要开口唱和一曲相思的【山鹧鸪】,就唱不下去低下了翠眉。

一望无垠的湘江边上,鹧鸪的叫声前呼后应,日落西山之时,鹧鸪在竹林之中找寻温暖的巢穴。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首联将鹧鸪以山鸡作为参照物两相对比,对鹧鸪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品行进行了介绍。

「暖」,点明鹧鸪的习性,喜欢生活在温暖的草丛中,在温暖的季节出没。

山鸡在古人的诗词中也经常出现,远比家养的鸡羽色华丽,比如王安石就写过「山鸡照渌水,自爱一何愚。」温庭筠也写过「万壑动晴景,山禽凌翠微。」

都是赞美山鸡的诗作,而鹧鸪的羽毛五彩斑斓,与山鸡都受人称赞。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颔联开始着重写鹧鸪的神韵,选取了雨后的青草湖边,落花时节的黄陵庙中进行着笔。

雨后,黄昏,漫无边际的青草湖,一片烟雨朦胧,能看到它们从湖边飞过的身影。

春末,落花,湘水旁边的黄陵庙,阵阵悲鸣声传来,是鹧鸪在啼叫。

鹧鸪的鸣叫,很有特色,发声有点像叫「哥哥,哥哥。」很是凄清,在古诗词中常常代表离情和相思。

比如李益的「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李群玉的「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青草湖和黄陵庙,都在洞庭湖畔,相传舜帝去世后,他的两位爱妃也投水自尽,后人为了祭祀她们,设立黄陵庙。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曾被流放在此,文人骚客到了此处,常常会想起屈原的悲惨经历。

更何况是在暮春黄昏,花红片片的情景之下,更容易催生人们心中的愁情。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上一句做足了环境铺垫,颈联开始自然而然由鹧鸪过渡到游子,漂泊湘江上的游子冷不丁地听到鹧鸪的悲戚声,想到遥远的故乡,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不由得潸然泪下。

佳人听到后,想和一曲【鹧鸪曲】,还没唱几句就没了声音,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愁思,想起了远方思念的人。

游子和佳人,他们的情感都跌进了鹧鸪的断肠声里,一时难以自拔。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

苦竹:是竹的一个品种。白居易写过「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烟波浩渺的湘江上,鹧鸪此起彼伏地叫个不停,它们在日落时分,飞回了竹林深处。

鹧鸪归巢,可是湘江上来往的船只,南来北往的天涯游子呢,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呢?

诗的尾联以景物描写作为结尾,别出心裁,以景来反衬游子,更加突出游子的羁旅之苦,离别之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