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中国书法史】:晚唐五代及书论,写毛笔字,我究竟该如何执笔?

2024-03-24国风

这是【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读书笔记的最后一则,我们读晚唐及五代书论,本章我们谈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以及其他书论,书论之外,我们重点说说: 写毛笔字,我们究竟该如何执笔?

张彦远(约815-约877),字爱宾,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出身缙绅大族,高祖嘉贞相玄宗,封爵河东侯;曾祖延赏相德宗,封魏国公;祖弘靖相宪宗,封高平侯,有「三相张长」之称。张彦远初仕左补阙,大中初年迁尚书员外郎,后出为舒州刺史,后历兵部员外郎,乾符二年(875)七月见任大理卿,约后二年卒于任上,年六十余。

张彦远出身名门望族,如果计算,可以称为「官五代」,张家为有唐著名图书之府,史称其「家聚书画侔秘府」且以书传家。张彦远对自己的书法有「书则不得笔法,不能结字,已坠家声,为终身之痛;画又迹不逮意,但以自娱」的说法,但这显然是自谦,因为【宣和书谱】有称其书:「落笔不愧作才」的评论。张彦远的存世书迹,仅有韩幹【照夜白图】题记「韩幹画照夜白,彦远」八字墨迹。如图:

但张彦远最著名的还是收藏鉴识和书画著作。他博学工文,著述甚富,【续唐历】之外,可知者还有【彩笺集】【闲居受用】以及【历代名画记】十卷和【法书要录】十卷。

【法书要录】,其编集与【历代名画记】相先后,约在大中年间,辑自东汉历晋、宋、齐、梁、陈、后魏,迄至有唐元和年间八代数朝著名书论凡百篇,今见录【书断】三卷,【述书赋】二卷及散论三十九篇。除去有目无文者五篇(【王羲之教子敬笔论】【宋王愔文字志目】【蔡恽书无定体论】【颜师古注急就章】【张怀瓘六体书论】)外,加上卷一附见【传授笔法人名】(目不见),末附【右军书记】,实收三十六篇。【右军书论】,记是时所存王羲之书465帖及王献之17帖,并注释文,开刘克庄【阁帖释文】之先河。

是书,宋【宣和书谱】已见首肯,有谓「(张彦远)尝作【法书要录】一十卷……更撰【历代名画记】为十卷,自序其右云:‘得此二书,则书画之事毕矣。’观其编次之善,果非虚语。」可见其品质之佳。

明毛晋集刻【津逮秘书】,曾题识称之曰:「余读其【法书要录十卷,载汉、魏以来名文百篇,不下一注脚、不参一评跋,岂其鉴识未精耶?盖谓昔贤垂不朽之艺,后人睹妙绝之迹,自有袁昂、二庾窦臮诸人月旦在。」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出,遂成定论:

其书采摭繁复,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存,即庾肩吾【书品】,李嗣真【后书品】,张怀瓘【书断】,窦臮【述书赋】各有别本者,实亦于此书录出。自序谓好事者得此书及【历代名画记】,书画之事毕矣,殆非夸饰也……则其沾溉于书家者,非浅鲜矣。

晚唐书论,张彦远【法书要录】丛辑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吕总【续书评】及论书诸诗,约略可见晚唐乃至五代书法之趋向。

吕总,号遗名子,有【续书评】集评有唐书家自孙过庭,卢藏用以下迄至张从申凡四十人,其中篆书李阳冰一人,隶书梁升卿、卢藏用、张庭珪、韩择木、史惟则五人,真行草薛稷、萧诚、韦陟、李邕等二十二人,草书张旭、孙过庭、张怀瓘、张芬等十二人,多为盛、中唐书家所未及者。

关于【续书评】评书,大抵两句八言。其「比况奇巧,真如禅家之机锋公案,佳趣多凭参悟。而细参吕总之评,其所推崇者,殆属雄逸一路。这也是晚唐及五代书风走向。

附:写毛笔字,我们究竟该如何执笔?

唐代书论中,较为重要的还有韩方明【授笔要说】,张怀瓘的【玉堂禁经】,【授笔要说】中有一段总纲式的言论,称:

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

关于这里提到的 「八法」「五势」「九用」 ,我们可以查看【玉堂禁经】中的详细记录:一般来说,「八法」即我们常说的「永字八法」。而「五势」,「九用」可详见【玉堂禁经】,黄简先生认为这些理论 「万分重要」 !(详见黄简先生书法教程,实际上,这的确重要,拿不好笔,怎么会写好字)。

另,【授笔要说】记有执笔方法五种:执管、[扌族]管、撮管、握管、搦管,辅以林蕴【拔灯序】所记「推、拖、捻、拽」的运笔方法,基本上就囊括了执笔与运笔的方法。

关于执笔之法最常规的方法,即上面说的「执管」,至 陆希声演成「擫([扌厌])、押、勾、格、抵」五字:

关于这个执笔方法,【宣和书谱】记钱若水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押、勾、格、抵。自言出自二王、斯(指李斯)与阳冰得之。」其实,五字执笔乃陆氏家法。

陆希声(约828-约896),字鸿磬,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宰相、书法家、诗人,诗人陆翱之子。

陆希声六世祖陆柬之,笔法得自舅氏虞世南,而传之于其子(陆)彦远,彦远乃张旭堂舅,亲授之于旭。也就是说,这个执笔方法,其实来源于张旭。

(五字执笔法)

如图所示,陆氏五指各遣一词,明言五指并运,遂始见有执笔五字法而沿用至今。这也是最为传统,所谓最为「正宗的执笔方法。

【宣和书谱】卷十所记韦荣宗:「需浅其执,牢其笔,实其指,虚其掌。」又说,「真书小密执家近头;行书宽纵,执宜稍远;草书流逸,执宜更远」云,盖本之于是而加以发挥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指实掌虚」和「楷执笔低,行执笔高,草执笔远」的来历。

林蕴【拔灯序】所记「推、拖、捻、拽」四字法,其虚掌实执者,或另一执笔法,意以为乃四指执笔,或即后世拇指与二指双苞作龙口状者。

不过,关于执笔什么才是「正确」的执笔方法,苏轼说:「 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或许也能给我们的执笔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