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天香原不借东风,清风抱志月光明——访李艾娴先生记

2024-03-24国风

很多写李艾娴先生(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女子书画院院长、洛阳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的文章开头总爱用一句话——「出身于书香门第」。确实,家学渊源为她的性格涂写了底色,性格底色又为其艺术定下了基调。

「中得心源」是艾娴先生最看重的一句话,从早年的纷繁热闹逃脱之后,她便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不务俗事,平和寡淡,持之以恒地提升自我的修为。

3月21日,在艾娴先生家中,我们「闲聊」了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小时,艾娴先生将自己如何「师造化师古人中得心源」娓娓道来,年青人尤其是书画爱好者听一听,一定能获益匪浅。

虽然已耄耋之年,艾娴先生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仍然是临帖画画。几十年如一日,她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她说:「画了半个多世纪(60多年),可以说是画了一辈子。我不太同意「坚持」这种说法,绘画对我来讲是永恒。因为热爱,所以才能做到永恒,而不是很痛苦地在那儿坚持。我为什么早上一起床,不洗脸不刷牙,赶紧去临帖,早上起来很闷,我喜欢把窗户打开,一边临帖画画,一边呼吸新鲜空气,这才感觉整个人都醒过来了。」

艾娴先生已经成名成家,还需要临帖吗?

她说:我父亲(李振九,(1889--1961),室名茫庐,晚号迂僧,是民国时期中原地区一位在书法、教育、学术、文艺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在书法、诗词、戏曲以及易学方面皆有所得。他的书法妍妙娴雅,清秀凝练,卓而不凡。于右任评价李振九的书法‘乃字中君子’。其艺术成就为后人称道,影响深远。)名气很大很大,有很多文章写他,我也写过一篇【我的父亲】。我是最近十年才这么做(早起临帖),刚开始就是画,字也写,但是不那么认真,即使临帖也是「通临」,写一遍拉倒。现在是「精临」,一页要写一个礼拜,反复写,将它印在脑子里。一个是发自于内心的喜爱,要对得起书法家女儿的称谓;另一个是为了提升画艺。写意画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用笔的世转提按,很多笔法是你在临帖之后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奥妙。我是从临帖中得到好处了!

洛神赋十三行

临父李振九手迹

为什么年轻时没有注意到书法与绘画有如此深的关联?

艾娴先生说:「年轻的时候胆子很大,我的外表虽然很弱小,但性情是比较豪爽的,只顾画画,很多荣誉随之而来,荣誉越多,画得越起劲,几乎把书法都忘掉了。后来我看了许多理论文章,都提出写意其实是写自己的内心,首先要「师造化」,写客观事物。牡丹花开的时候,年年我要写生,院子里玉兰花开的时候,我也年年写生;然后「师古人」,要学习前人的好画,都是写出来的,慢慢地悟,我才理解了为什么要在书法上下大功夫。」

花开时节动京城

画牡丹的很多,尤其是在洛阳,还有平乐牡丹画,几乎成为一条产业了。艾娴先生以写意牡丹著名,那在她看来,什么样的牡丹画才是好画?

她说:「我画的牡丹是写意,平乐牡丹画大部分也说自己是写意,严格来讲,他们的不应该叫写意,而应该叫「工匠画」,但是人家靠这个房子建起来了,甚至形成一个村落,这就很值得人们去思考。不过这种画是属于低端的。南朝谢赫(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提出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位置),第一就是要气韵生动,这是最难的,第二就是要应物象形,从牡丹地里回来,要把牡丹画变成自己的艺术。气韵从哪里来,是从书法里来的,写出来的牡丹画才可能气韵生动。」

「师古人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拜造化为师,拜前人为师。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雪涛这些大师的画我经常看,我不怎么临,我就看,看他们的笔法、构图,位置的经营,从各个方面来观察,从中得到了很多益处。这个时候你「中得心源」,心中有很多「牡丹」,内心不停地涌动,必须要通过创作来表达,这时候画的牡丹最好!」

「另外,我不想重复,每次画都要有新的构思,新的理解,新的情绪表达。真正的艺术品具有不可重复性,尤其是写意画,你说这幅画太好了,你照着再画一幅,对不起,过了这村没有这店了。」

富贵有节

现在有一些大画家,很多人评价说画什么都一样,甚至质疑其流水线作业,对此现象,艾娴先生是怎么看的呢?

她说:「这恐怕是为了卖钱吧,人家名气到那个位置了么!绘画的激情很重要,中得心源,你的心是平淡的还是激越的,是要通过画笔来表达的,不是靠临摹别人,更不是临摹自己昨天的作品。一个画家心的修为很重要,我很看重这个。」

「对名对,我都不在乎,不管外头怎么说,我都不太在意,不管。我只管我自己内心的修为和提升。真正好的艺术品,后人自会评说,不是当代(的人)吹的捧的。」

天香原不借东风

清风抱志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