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传统戏曲,居然成直播间「一霸」?

2024-06-29国风

千百年来,看戏、听戏、唱戏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娱乐生活方式。

说到戏曲,对于观众来说,首先想到的是豫剧、曲剧、越调等这三大剧种,鲜有人知道还有许多流布区域较窄,影响相对较小的稀有剧种。

小戏种身陷「边缘化困境」、「评奖戏」常常「曲终人散」、人才流失创新受阻…

承载千年乡愁的民间戏曲,在去留彷徨、日渐式微间,到底应该拿什么来拯救、如何拯救?

戏剧,居然成百万粉丝直播间?

正在遭遇存亡考验的稀有剧种,没想到以这种方式出圈。

在直播间,他们统称为「天下第一团」。

天下第一团把戏台搬到直播间里塔台唱戏,线上求生,十里八乡老乡全来了,直播间千万人数观看量,万人空巷。

这些民间戏曲分别掌握着各个流派的绝活,要知道每个能存活至今的曲种,多少都有些狠东西。

比如浙江新昌调腔的剧团直接用「武戏」打开局面。

一开场,演员从舞台天花板一跃而下,在天上翻腾旋转,没有保护措施,全靠两条布带子作为支点。

白字戏是广东省三大濒危剧种之一,海丰县白字戏剧团,则是全国仅有的一个白字戏专业剧团。

在白字戏的「汉调桄桄·青栀子」直播间里,他们常常会带着观众学习,讲讲戏曲舞台上「枪」和「棍」的区别,展示木剑和金属剑的不同厚度。

河南内乡宛梆剧团,还把宛梆戏曲博物馆展厅搬到直播间,高处架上的字幕机,用方言讲述戏剧的故事,别有一种韵味。

直播打赏也成为这些「天下第一团」的「第二票房」,为超1万名稀有剧种演员带来新收入。

甚至网友太过捧场,让演员都不舍得下舞台。这个几经起伏的天下第一团,再次找到新转机。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说,戏曲的命数已尽,保护它干嘛,该退场就退场。

但要真的说戏剧或者戏曲没人看,那也不尽然。

线上爆满,线下寂寥?

戏剧一直都在改变,从没停下来。

像这种在直播间有几十万人看戏剧表演、给戏剧捧场,这样的事实说明:戏曲并非没有观众。甚至年轻人对于戏曲或戏剧的喜爱,远超想象。

通过互联网时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也更愿意将流量贡献给戏剧。

同时这种认可也意味着,他们的表演舞台从小小的一方天地,搬上了更为广阔的直播舞台。

而戏剧直播,则是与快节奏的当下生活语境相恰。

一场线下的戏剧表演,可能要花大量的钱去到当地;一场限定时间的戏剧巡演,又不一定有时间。

很多时候,去剧院看戏剧只是网友们旅游、娱乐时顺带的一个选项,并不会形成一种习惯。

但是线上观看通常比线下购买剧院门票更经济,只需支付较少的费用或甚至免费,就能观看到高质量的戏剧表演。

观赏便捷随意,节目的篇幅大多不长,观众付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不高,故深受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欢迎。

同时,线上观看允许观众根据自己的节奏观看戏剧。

他们可以随时回放、暂停,跳过不感兴趣的部分,随时退出直播间。

线上的平台也有弹幕、评论区等功能,网友们也能实时和大家交流分享。

可以说,中国人爱听戏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民族审美价值一直在。

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更高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关注稀有剧种的表演,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戏曲,并且将戏曲的元素融入到音乐、服饰、动漫甚至游戏等领域。

上戏「416」女团

反观现实情况是,老百姓能在线下看到戏曲表演的机会并不多。

因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并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小剧团都散布于农村,城市又挤不进去,所以,他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

另外就是,小剧种自身基础薄弱,影响力小。

仔细分析会发现,那些陷入发展困境的剧种,似乎都有一些共性。

比如,唱腔比较单调、剧情较为简单、表演手段不够丰富等,各种因素导致小剧种表演内涵和形式受到限制。

综合来说,小剧种的特点就是小,还包括传承接续,后继无人。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走进戏剧了。

梅兰芳【游园惊梦】

而今日,戏剧是被新媒介所取代,传统戏剧又因为新媒介而兴起。

更重要的是,在多元化的今天,戏剧还能坚持传统,这或许就是传统戏剧延续千年还依然具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吧。

传统戏剧,

中国人最后的审美领地

「留不住的,或许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在社会上,这样的观点由来已久。

有人会问:这些天下第一团的存在,有必要吗?对濒危戏曲剧种加以抢救,意义究竟何在?

100年前,民间戏剧从乡村走进了上海大都市里面,当时的上海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都市,可以看到好莱坞的电影、引进的歌剧和话剧。

民间戏剧大胆吸收了最先进的时尚元素,才产生了【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戏剧是经济发展的体现;是地域文明的延伸;是民众情感的慰藉。

其实,无论是「天下第一团」的爆火,还是「戏曲迷」、「京剧热」,都反映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统文化也因此渐渐苏醒。

只要观众还在,戏曲就不会消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每一个年轻人的支持。

资料来源:

1.【日薪30元,户外996:这些自愿吃苦的00后,图啥?】中国新闻周刊.

2.直播PK、打赏与戏曲传播研究报告.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2024年第1期 总第178期.

3.戏曲网络传播的现状分析及途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陈一凡

4.新媒体时代中传统戏曲的传播与推广.南京艺术学院.周靖添

5.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山东大学.焦福民

6.新时期戏曲生态批评述论(1979-2009).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民

7.人民日报 【唤起更多年轻人对戏曲的热爱】 作者 陈丽君

作者:智妍

责编:律也人

hi~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