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诗人西川谈写作:从0到1和从1到1万万丨N-TALK文学之夜

2024-03-26国风

西川,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图为2024年1月5日,西川在北京参加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南方周末资料图

今天我要谈的这个题目听起来有点吓人,【从0到1和从1到1万万】。其实这个「1万万」是我随便说的,到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

南方周末跟我说能不能谈一谈诗歌之用,它有用还是无用。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又让我谈诗歌?因为我自己是个写诗的人,刚才主持人已经稍微有点介绍,我实际上干很多工作,不仅仅是写诗,我觉得南方周末太小看我了,以为我就是谈点诗,没完没了地谈诗,我自己有时候也感觉到有点烦了,就是让我谈诗。而且这个话题——「诗歌有用还是没用」,其实我相信大家内心里是有答案的。

既然有答案,为什么还要让我谈谈这个话题?我就拿不准了,但是我试着靠近这个话题。不论你的回答是诗歌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一般人都会觉得你这个话题、你这个回答本身不一定那么靠得住。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思维是一个人文思维,是一个文科思维。当下网络上有一种舆论,就是文科对于国家是没什么用的。如果文科的人要说话,会遭遇到很多人非常「真理在握」式的驳斥,所以我就不试图回答诗歌是有用还是无用的,我会引用别人的话。

这样一种情况当然也跟这些年来的文化场域有关系,我们已经养成了这样的文化氛围。举一个小例子,95%的综合大学的校长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只有5%的综合大学的校长背景是文科的。人文类的话题当然可以讨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历史问题,这些话题姑且放在一边,你要讨论诗歌问题,就变成一个特别可笑的话题,就是,怎么在这个年头还有人专门讨论诗歌?变得非常有趣。

「诗歌和机器一样有用」

回到刚才我被问到的这个话题,诗歌有用还是无用?我自己没法给出一个回答,但是我想引用一位美国诗人的话来回答,这个人叫弗兰克·奥哈拉。弗兰克·奥哈拉是二十世纪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天才式的诗人,他是纽约派重要的人物,但是40岁就去世了。他有一首诗叫【阵亡将士纪念日1950】,在这首诗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有意思,他说「诗歌和机器一样有用」。我就会反过来问一句,有没有开机器的人、操控机器的人说过类似的话?就是开机器的人说「机器跟诗歌一样有用」,有人这么反过来说吗?没有,只有诗人会说「诗歌和机器一样有用」,但是不会有操控机器的人说「机器跟诗歌一样有用」。所以这样一个状态就能够看出来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我们的文化处境等等。可能世界上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诗歌对很多人来讲,离他们的生活非常遥远,但是我举一个例子,就是诗歌始终在你身边。就是你的手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智能手机,一说到智能手机,我们可能就会想到那些发明智能手机的人,其中就会想到乔布斯,乔布斯虽然自己不是一个作家,不是一个诗人,但是他的工作深受诗歌的影响,受到美国垮掉派诗人们的影响,他是读诗的人。他通过垮掉派也受到中国唐代一位和尚诗人、僧侣诗人寒山的影响。寒山通过垮掉派影响到乔布斯,乔布斯对诗歌的接受,融入到他对于机器的设想,然后这些东西实际上来到我们每个人的手边。当我们每一次打开电话的时候,当我们每一次接到电话的时候,当我们每一次拍照、每一次要发信息,实际上在你身后都有可能站着一个诗人,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今天文化界的情况非常有趣,就是我们在网上、在电视里都能够看到有诗词大会之类的比赛,去一些景点还有人拦着你一块背古诗。于是就产生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能够背很多古诗,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大才子,因为你能背那么多诗;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写诗的人,基本上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笨蛋。这就是我们的处境:一个人重复别人的话被称作大才子,一个人想干出点新东西来,被别人贬斥。如果我们不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光是在诗歌写作当中遇到很多麻烦,我们在很多问题上都会遇到麻烦。在当代写作中,的的确确有很多的问题,而且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新写出来的这些东西可能是垃圾。但是一种文化要想往前推动,它不能小看了这些垃圾。英国曾经有一个当代艺术的赞助人,别人问他,你难道不知道当代艺术里99%都是垃圾吗?这个赞助人说:我知道,但是为了那1%的可能性,我依然要赞助当代艺术。文化的推动可能伴随着99%的垃圾的生产,与此同时有1%的可能性,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你从事创造性劳动,你才知道这里的含义,而且这个问题只要往下看,仔细打量的话,你会发现它本身是非常幽深的。

把诗歌放逐,很多问题就无解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古典诗歌是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我们每个人,至少要显示自己有修养的时候,都离不开中国的古典诗歌。当然也不是全部的中国古典诗歌,很少有人张嘴就开始背楚辞,因为楚辞太难背了,也就是一些「大陆货」的唐诗宋词。现在还有AI写作,这些高科技写作,写古体诗总是不错的,虽然有时候别人会指责它没有灵魂,但是遣词造句还不错。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工作方式叫做「深度学习」,它可以把过去所有的古诗都囊括在它的知识库里,它再产出新的古体诗的时候,是比较容易的。实际上在这之前,不到ChatGPT,不到现在的AI,更原始的机器写作也是一个道理,就是把现有的东西拿过来,搅拌一下,产生成新的东西,当然现在是大数据,搅拌非常的广阔,但是它的基本原理还是搅拌一下,然后生成,「搅拌、生成」,不外乎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是不是真正的文化创造?你很难说。

我有一位诗人朋友欧阳江河,他有一首长诗叫【凤凰】,在一个AI大会上,被一个人拿过来作为样本仿写了一首诗叫做【猎鹰】。那首仿写的诗很像是欧阳江河的【凤凰】,水平差得也不是太多!但是我看到这首诗的第一反应,我说这就是抄袭!因为句式是一样的,句子结构是一样的,节奏、音乐性都是一样的,只是遣词造句不一样,你说东、它说西,你说上、它说下。

过了一阵子,我看到了美国的一位思想家,也是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反应,他说这个事叫「高科技剽窃」。我不是在批判AI写作,而是我觉得这里面就给我们提出了难题:就是,当我们考试的时候,作为一个人,你是不能作弊的,但是让一个机器在边上抄袭、作弊,你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拿过来综合一下,然后再生成新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作弊?这个东西是不是违背了我们人的伦理?这个就是问题了,最近这个问题在国外已经产生法律纠纷了。所以,一方面,我们非常高兴地看着这个世界的科学技术往前推进,另外一方面我们发现,只要是文化、科学往前推进,我们一定会遇到伦理问题。

伦理问题就需要人文的角度来介入了。撇开AI不谈,我曾经碰到做科技研究的年轻人,非常有意思。所有跟科学技术打交道的年轻人都是非常乐观的,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这个工作很好,能够产出,能够造福人类,他们也能够挣很多的钱,就业前景非常好。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可以把控的。我问几个年轻人,你们是做什么的?他们说,「我们是做区块链的」,然后我说,「区块链,我不懂,你给我讲讲吧」。他们很高兴地给我介绍什么叫区块链,但是我觉得他们有点过于得意了,我一旦看到过于得意的人,就有点想使点坏,然后我说:「你看,那边还有几个年轻人,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说:「不认识。」我说:「我刚才跟他们聊。」其实我是瞎编的,我说:「我刚才跟他们聊了会儿天,他们也是做科技的,是做转基因食品的。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们做区块链的,吃不吃他们做转基因食品的人弄出来的食物?」结果这几个年轻人就愣在那儿了,说:「没想过这个事。」所以这个时候,文化处境就开始呈现了,你是做这个行当的,他是做那个行当的,都是高科技,但是如何处理这样一些问题,是需要哲学介入的、需要伦理学介入的,需要我们很多人文研究介入的。所以这个世界不可以把人文研究放逐,甚至把诗歌放逐。缺了这些东西,你很多的问题是无解的!如果无解,你的生活一定会遇到麻烦!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出来,不论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哪一步,我们可能都最终不得不回头看一眼诗歌,不只是看一眼诗歌,而是诗歌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所带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

「你经历过的那些不好的事情,也许都有它的意义」

我们知道,在今天,我们的国家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一步,GDP是世界第二,经济规模好像也是世界第二,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从工业到科技、管理等等很多东西,我们学来了很多东西。走到这个节骨眼上,可能仅仅是学习就不太够了,所以这就涉及我今天说的这个话题,你的工作究竟是从0到1的工作,还是从1到1万万的工作?从0到1的工作就是原创,从1到1万万的工作就是学习、积累,从别人那儿获取。

我见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古董——光绪年间的一个烟盒。卷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我们做烟盒是会的,光绪年间那个小烟盒是一个银丝掐龙(纹)什么的,漂亮极了!但是我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反讽。如果我们的工作都是这样一种从1到100万、到1000万、到1万万,那么它永远与从0到1的工作是没什么关系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历史处境中,从0到1的工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光对诗人是如此,对每一个行当的人来讲都是如此,不论你是做商业的,还是做各种学术研究,还是从事文学写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诗歌,还缺你这一笔么?不缺了!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小说,还缺你那一笔吗?不缺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依然对文学能够作出贡献,这个贡献是什么?这个贡献就是从0到1的工作。这种东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的困难!

那么作为一个诗人,我必须关注别人,同时也关注我自己;研究别人,同时也研究我自己。我看到我自己身上的喜悦,我看到我自己身上的委屈,我看到我自己身上的难受,我也看到别人身上的委屈、难受、幽暗等等!当文学、当一个诗人能够关注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有可能就能够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我们知道,文学家们、作家们,或者人文工作者们,很容易变成悲观的人,搞科技的人很容易变成乐观的人。人文学者们很容易悲观,因为他看到的是过去,所有面向未来的人(有可能)都是乐观的,所有面向过去的人有可能都是悲观的,因为过去已经有那么多历史的例子发生了。那么当你有点悲观的时候,也可能你走到某一天的时候会发现,你读到的、你听来的、你经历过的过去那些不好的事情,也许都有它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确证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独一无二的存在!

最后,我想引一位美国诗人,叫玛丽·奥利佛,她有一首很短的诗,这首诗叫【悲伤之用】,在这首诗里她说:「一个我爱过的人给了我/一盒子的黑暗。/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也是一件礼物。」谢谢大家!

(演讲速记由刘诗君整理)

西川

责编 刘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