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春节冷不冷,看十四」,今日腊月十四,有何预兆?答案来了!

2024-01-24国风

腊月十四,天寒气温骤降

北国腊月天气冷,阴霾浓云遮天日。早晨窗台结晶霜,枯枝残叶落院中。行人裹着棉袄羽绒,扑面北风似刀割脸颊。这就是北方腊月的写照,寒冷彻骨,让人瑟瑟发抖。当阳历进入12月中旬,北半球进入深冬,这时的中国北方已进入腊月。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

腊月十四这一天,在农历节气上对应的是大寒。大寒之后,天寒地冻,气温骤降。老话说「大寒时处三四九,无风自寒人发抖」。三四九指的是气温零下3到零下9摄氏度,这样的低温足以让人瑟瑟发抖。在这北国大地,万物进入冬眠状态,整个大自然都是一片死寂。当腊月十四这天来临时,预示着春节的到来也就不远了。

那么,我们可以从腊月十四的天气,来推测春节来年的天气趋势吗?

推测天气易失准确

要知道,天气预报本身就是一门不确定性很大的技术活动。任何的天气预报,特别是长时间尺度的天气预报,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能做的,只是增加预测的准确率,但很难做到100%准确。

腊月十四的天气情况,想要推测一个月之后的春节天气,这在客观上就是不精确的。因为这其中存在太多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腊月时,北方处于强冷空气的影响之下;而一个月后,随着气候的变迁,会有暖湿空气北上,这会带来天气的很大变化。所以腊月十四的天气,不足以推断一个月后的春节天气。这种传统的经验预报,其科学性和准确性都存疑。

当代科学化天气预报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已经实现了科学化和现代化。我们有先进的气象卫星获取海陆天气数据,建立起高密度的地面气象站点观测网络,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各种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都大大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现在的天气预报,已经从过去的「经验预报」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预报」。

相比于传统的经验法,当代天气预报更加科学和精确。它综合分析各种气象要素,运用先进的模拟计算,对未来天气进行动态预测。这种计算机数值预报能够做到预测时间较长、精细化程度高。现在的天气预报,我们可以预测未来1-2周乃至一个月的天气趋势,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对于预报春节天气,我们不必过分依赖腊月十四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应该依靠科学的现代化天气预报技术,统一科学的预报标准,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才能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腊月天寒,春寒料峭

尽管经验预报存在不确定性,但它反映了一定的气候规律。北方腊月十分寒冷,这预示着来年春节也不会太温暖。寒冷的冬天很可能转化为料峭的春天,这是气候变化的惯性效应。

我国北方存在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受制于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影响,气温持续偏低。而春季,由于热带海洋的暖湿空气需要时间进展到内陆,所以早春时节仍然会偏冷。腊月的低温天气,会延续到第二年初春。所以从气候规律上看,严寒的腊月通常意味着春节会比较冷,这符合季节变化的物理机制。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受全球变暖影响,极地增温幅度远高于低纬地区,这意味着极地寒流有所减弱。同时,暖湿空气也更易影响高纬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冬春气温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气候的长期变迁,而不应仅仅凭借经验预报来推测春节天气。

天气预报仍需科技进步

尽管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已经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百分之百的精确预测仍有一定差距。因为空气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许多小尺度过程很难被模式所捕捉,这都会导致预报误差的存在。模型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不同模式预报结果的分歧。

针对模型的不确定性,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建立集合预报系统。这样可以用一个模型的不同参数设定或多个模型进行预测,对结果采取集合统计,可以定量化预报的不确定性,给出最有可能的结果。集合预报已经成为数值天气预报的主流技术手段之一。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关键物理过程的理解,提高对云、降水、辐射等过程的描述能力。同时,要增强预报系统对观测资料的同化能力,特别是各种非异常观测资料,以提升预报的精细化水平。还需要深化预测和被预报系统的不确定性认知,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概率预报产品。

总之,推进天气预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从观测、理论和技术方法多个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更准确、更精细和更有用的天气预报服务,造福社会。

善待冬春气候,促人文生态进步

面对严寒的冬春季节,我们既要用科技改善生产生活,也要用人文态度适应气候变化。推进天气预报技术,是我们适应气候、塑造环境的科技手段;而理解自然,尊重生态,则是我们塑造人文态度的内在追求。

寒冷的天气固然给生活带来不便,但它也培育出北方人勤劳耐劳的品质。腊月和春节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北方人用庆贺春节的积极心态来化解寒冷。这种信念和情感的力量,支持着人们渡过漫长的冬天。

当代人不应仅从工具理性和实用角度来看待气候。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天气的严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对生命和生态的尊重之心。科技进步应该让生活更美好,而不应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生态失衡。

冬去春来,万物生长。新春佳节闹腾热烈,万家团圆共庆新年。寒冷的冬天一定会过去,生机盎然的春天必将降临。我们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扛过气候变化,从寒冷中汲取力量,迎接希望,这才是面对大自然变化的真正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