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老子词典】:「道法自然」三种主要解读的利与弊

2024-01-21国风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论断,老子没有对其中的「道」「法」「自」「然」,或者「道法」「自然」作任何概念性解读,而是直接结论:域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该怎么读法?

不同的断句方法决定着不同的解读方向,从河上公以来,大致有两种常见读法和一种非常见读法,分别如下:

1、两种常见主的流读法

通常的读法是主谓宾结构式 ,即:道-法-自然。这种读法,跟前三句构成一组逐层递进、不断深化的语法结构,句式构成一致,语义表达清晰,不易产生歧义。

这种读法是自古以来的主流,其特点是与前三句句法一致,主谓宾齐全,「道」是名词主语,「法」是动词谓语,「自然」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状态,即不受外部强力直接影响的自由、自在的稳定状态。

这种读法从庄子、韩非子、王弼以来,是最常见的读法。

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读法是:道法-自然。 这种读法开始于西汉时期的注老名家河上公。他把「道法自然」一句从整个排比句式中单独提出来,把「道法」作为名词性概念,而把「自然」作为「道」的属性,因此,他把这句话解释为: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所谓「道法」,相当于法家的「术法」,取消了「法」的谓语资格,把它作为「道之法」来理解,这可能跟河上公的方仙道思想有关。

河上公的读法与注解,影响也很大,至今很多人沿袭着这个思路。

但是河上公的注文中,却会出现「道」的属性之外的「自然」,于是, 「道 的「自然」又成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之「自然」 ,比如他说:不争功名,乃自然也;天地所以独能长且久者,以其安静自然;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数也;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辅助万物自然之性,等等。

2、还有一种另类读法,极为少见,但也有影响。

这种读法出自唐代李约,他的读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种读法,一个主语「人」,一「法」到底,没有新意,他在其【道德真经新注】的序言中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言法上三大之自然理也。其义云:法地地,如地之无私载。法天天,如天之无私覆。法道道,如道之无私生成而已矣。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例也。」

他认为他的读法是正确的,并批评上述两种解读法说:「后之学者不得圣人之旨,谬妄相传,凡二十家注义皆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域中五大矣,与经文乖谬,而失教之意也……殊不知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

李约的核心意思是:不这么读,则「域中四大」就成了「五大」:人、地、天、道、自然。

「道法自然」,法的是谁的「自然」?是法大道自己的「本来样子」吗?

从上述分析中得知,河上公的「道法—自然」,将「自然」依附于「道」,成了「道」的属性。于是,「人、地、天」的相法,最终却是「法自己」。

而李约的「法道道」,虽构词方式有变,但其意仍然是:人要效法地之所以为地,天之所以为天,道之所以为道的原则,这跟河上公的「法来法去法自己」的简单语义重复没什么区别,既然「法」的就是道的「法自己」,那干脆人「法」自己,岂不干脆直接?

所以断句读法不同,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扰。同时「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和核心价值,连「道」都要「法自然」,可见其「位阶」之高。

那么。这个「自然」到底是谁的自然?真的像河上公所说是「道性自然,无所法」吗?

首先,我们要排除掉「自然」的物理学概念,它不是今天所说「自然界」之「自然」,若是那样,还真的像李约说的那样,「域中的四大」就变成「五大」了。

余秋雨先生就解释说「自然比道大一点点」——道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还有比「道」大的吗?那是不可能的。况且,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还包括天、地,这不还是道跟天地「互法」吗?

那么,「道法自然」到底这个「道」要「法」谁的「自然」呢?

是「法万物」之「自然」!

以前,我这么解释的时候,朋友们常常质疑说,既然万物法道,现在又说「道法万物之自然」,岂不是「转相法」吗?

所谓「转相法」是王弼的说法。他说:「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故转相法也。道法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王所以为主,其主之者一也。

就是说:道在万物而顺遂万物的本性,物是方的圆的、长的短的、坚的脆的、黑的白的,那么,道也顺遂万物的方圆、长短、坚脆、黑白,而没有「道」规定性性。

因为」道不是某一事物的源头,而是万物的共同源头,所以它不相对任何一物作具体规定和要求,它只顺应万物而不干涉万物。如果说「道性」的话,那么,「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才是它的属性,而不是它「无所法」。

如果道不是「能辅万物之自然」,则老子论道的落脚点——「德」,即圣人「能辅百姓之自然而弗能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是说,老子的「无为」思想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失去论道的价值。

最后,还要强调一句,万物之自然的前提是「大道希言」,故云「希言自然」——只有大道不干预,万物才能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之中。

「希言,自然」,省略了主语「道」和「万物」,完整句应是「道希言,万物自然」。同样的,「无为而无不为」也是省略,完整句应是「圣人无为而百姓无不为」。要实现百姓的「无不为」,其前提是圣人「无为」——省略主宾语,是古文的共同特征。

本文所解读的「道法自然」的整句应为「道法万物自然」,如果不能法万物之自然,那么所谓的「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同样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也就失去了大道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