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战国时名家辩论命题。【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之一。方,刚刚;中,正;睨,偏斜。太阳刚升到正中就开始西斜;事物刚产生就趋于死亡。也表明「生」与「死」、「中」与「睨」这些概念的相对性。一说太阳的中、睨以及事物的生、死均产生于观察者的不同感觉。唐成玄英疏云:「居西者呼为中,处东者呼为侧」,「生者以死为死,死者以生为死」。太阳无绝对的正与偏,事物亦无绝对的死与生。
指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通常指概念。【庄子·天下】:「指不至,至不绝。」认为概念不可能完全反映事物,因为事物无穷无尽。【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从「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观出发,否认事物之间的差异性,认为没有必要作概念间差别的讨论。后公孙龙与之相反,坚持对概念分析。「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公孙龙子·指物论】)。认为反映事物的具体概念(「物指」)与抽象概念(「指」)有区别;虽然「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任何事物都需用概念才能得到反映,但「指也者天下之所无」,概念总是抽象的,不是实在之物(参见「指物论」)。明清之际程智宗公孙龙之说,将「指」分别为「真指」与「物指」两种,以区别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名分 指含有客观性或主观性两种不同成分的名称。【尹文子·大道上】:「我爱白而憎黑,韵商而舍徵,好膻而恶焦,嗜甘而逆苦。白黑、商徵、膻焦、甘苦,彼之名也。爱憎、韵舍、好恶、嗜逆,我之分也。」在社会政治方面,如「亲贤而疏不肖,赏善而罚恶。贤、不肖、善、恶之名宜在彼,亲、疏、赏、罚之称宜属我」。指出「彼之名」与「我之分」的区别,强调「名」与「分」两者之间关系的确定性,认为「定此名分,则万事不乱」。
白狗黑 战国时辩者的名辩命题。【庄子·天下】所列「辩者二十一事」之一。唐成玄英认为辩者「颠反执情」而故意「指白为黑」。近人钱穆认为此命题含有相对论意义:「白狗之白,视之白雪之白,则白狗为黑矣。」(【惠施公孙龙】)一说是「取大同异而无视小同异」的命题,谓狗虽有白黑之分,但从共相的「狗」与「颜色」而言则同是狗同是色(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一说白以命色,狗以命形,因曰白狗。然白中有黑,而黑少白多,但谓黑狗则少白,但谓白狗则缺黑。谓之白黑狗则二色争明,皆为名实不符,故曰「白狗黑」(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另一说白狗之白非绝对的白,狗之毛白,而狗眼则黑(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