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大写意兴盛与否和素描无关

2024-04-07国风

■李可染曾在大学时期素描功底卓著,图为其结合素描光影创作的【漓江胜景图】

■梁志钦 资深媒体人

大写意式微,工笔画复兴等话题虽然谈不上老生常谈,但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素描影响太大,书法缺乏重视被认为是影响中国画大写意发展的主要原因。但这是核心原因吗?需要打个问号。

但为什么素描和书法都是首当其冲地被踩与被捧?这样的争论早在几十年前,著名画家关山月与杨之光也有过深刻的讨论。杨之光先生在教学总结中提到国画系人物科贯彻的「四写」,就是写生、速写、默写、摹写。其中,前三项,几乎与素描都密切相关。然而,几乎同期,关山月先生则旗帜鲜明地抛出了否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观点,一场杨之光与关山月有关「中国画与素描关系」的论争就成了行内焦点。素描强调的焦点透视与准确的造型与中国画强调写意形成了相反的方向,更重要的是素描本身的黑白关系与水墨的浓淡又容易混淆,导致不少中国画出来难逃「水墨版的素描」厄运。与此同时,素描被作为基础对待所占据的学习时间刚好挤兑了中国画的另一个基础——书法的练习。书法薄弱,让一些人认为画面不但题字难看,而且用笔行笔力度不够,苍白无力。

那么,素描强书法弱是否完全阻碍中国画的发展?工笔画的复兴确实说明了另一点,工笔追求的精致细腻和穷款的习惯,刚好为「素描强书法弱」提供了出口。在曾经工笔画一度没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的复兴,似乎一切都阴差阳错地使得中国画里的写意与工笔「轮流坐庄」来得那么顺理成章。

当然了,从教学普及的角度,素描作为教学工具方法,同样为从美院以前一个班几个人的「小班教学」到现在几十人一班的「大班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考核内容」,短期、标准化、考核清晰等多方面为教师考核学生提供了解决造型基础的教学办法。

有人说,书法也能大班教学啊。可是,如何把书法影响中国画创作进行量化考核?这似乎又是一个难题。

同理,全国美展近几届工笔多写意少,还不是因为评委无法找到可以量化的标准来评定写意作品的好坏,从而导致写意作品不管好坏,几乎很难进入评委们的法眼。

谈到这里,似乎在学理上已经搞清楚为何有「素描强书法弱」「写意少工笔盛」的现象。

不过,我们尝试把思维反过来想,假设我们反过来,强书法弱素描,那写意画就能兴盛吗?

写意画没有了素描的影响,格调就会自然变高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由此,我们要找出大写意画式微的症结,当然要找到决定大写意画高低的核心在哪里。从宽泛地说,「功夫在画外」是写意的重点,也即意境、意趣、意气的表达。这三方面几乎跟技巧都无关,但又不无相关。没有扎实的笔墨技巧,难以巧妙地表达出上述之「意」。这画外的功夫,除了人生阅历、生活感悟还跟思想锤炼、品味自然等多方面的素养相关。因此,有人打比方,工笔在状物,写意实在写人。

写意虽然还分「大与小」,但传达的艺术价值都是一致,那是通过不露声色的笔墨,对状物的借喻,表达画外之意,这是艺术较高层次的共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