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历史的尘埃——逍遥,自生

2024-04-10国风

原创莫一奥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古语之意是,至高的德行,默默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短长,这样的品性,与水相近。古人眼中的水,无形无态,可随风而进,又可顺势而下,是为豁达自由之物。由此念而生,文人乐于体验的观水或观瀑行为,便超越观赏自身而具有了某种精神内涵。

观瀑图 南宋马远

南宋马远多次作【观瀑图】,归入其名下而保存至今的此类画作,至少有六幅(部分存疑)。它们大多尺幅不大,笔墨意蕴大抵相同——

文人远行至林泉飞瀑间,或仰观或俯察,淡然而立;随身琴囊,无需打开,鸟鸣虫叫与水花敲击石面的声响,足以媲美任何丝竹之音,于此处,他们细赏水落时的状态变化,以此感悟自我、感悟周遭世界。

观水

想来,马远定是对水十分了解。他时常漫步河湖边,静观水纹与波浪,于水畔与案前之间数次往返后,通过目识心记,马远画出了意境悠远的【观瀑图】,更是写下了令人惊叹的【水图】。

水的十二种形态,细腻可感。只是,马远再现的,并非只有具象可感的水流与水波,它意味着更多:细读【水图】,用心感知这幅古画,我们分明听到了细流涓涓与巨浪惊涛,我们分明看到了风行走时的姿态,触摸到了湿润的空气,我们甚至感受到了整个自然的柔和、广阔与生动气息。

再现水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并非画者专属,南唐词人冯延巳正是用极具画面感的文字,以景喻情,展现出了一幅生动水图: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水图】局部

古代文人笔下的水与古代文化中的水,从来不只是水本身。

恰如王维写在【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仅道出了水、云转换的自然现象,巧妙的是,诗人豁达的文字,还隐喻着与水相关的诸多处事哲学——水尽之地,并非毫无生气,水汽悄然上升,将会变而为云,此时,静以观之,会发觉云聚将成雨,雨落复而为水。观云观水,万物遂成,是为超然。

【云山墨戏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传)

画与音中的水和云,更是相近。时人将两者合称为「水云」,最终呈现出来,便是流动的水与同样流动着的云,形似意近。

传为南宋米友仁的画作【云山墨戏图】,平淡古朴,元气淋漓,其水与云,几乎不见勾画,除去简洁晕染,便是留白。留白的水云,似是空无,却也包罗万象。

南宋作曲家郭沔( miǎn ),有感于水与云的辽远意境,写下了经典名曲【潇湘水云】。乐曲起,伴着空妙琴音,进入烟云雾景之地,随浑厚旋律层层递升,云水奔腾的画面,渐渐浮现,经过天光云影的跳跃,至末尾,音调走低,犹如水之回波,意境高远。

潇湘水云 ,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

水之余韵,也曾影响日本绘画。

16 世纪,雪村周继以远渡而来的牧溪名作【潇湘八景图】为蓝本,作同名画作。这位深谙中国笔墨之道的日本禅僧画家,虽是画出了潇湘水云的水韵,却少了自然之形与实,其水云,有明代吴伟笔意,已与牧溪大相径庭。

牧溪画作(上)与雪村周继画作

两个世纪之后,葛饰北斋作【神奈川冲浪里】,呈现出了更贴合日本文化的另一种水。他用浪花之大对比渔船之小,意在彰显渔夫的坚韧,或者说,葛饰北斋展现的正是深受海洋文化影响的人,试图征服自然的欲念。

细读之下会发觉,以滔天巨浪为主题的【神奈川冲浪里】,似有几分马远【水图】之意,不过,两者终究不同,而两者之后的文化根源,亦是有别。马远无意与自然争高下,其画作意境,恰如老子所言:水利万物而不争。庄子将老子之意向前延伸,则道出了不争之因。平等看待身边事物,万物齐一,逍遥,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