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六首秋夜诗词,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写尽人生百味

2024-09-03国风

秋天的夜晚格外宁静,山中松子簌簌落,月下草虫切切鸣。

它不似热闹的夏夜,蛙声、蝉鸣、雷响此起彼伏,演奏着一曲又一曲交响乐。

秋夜的节奏很单一,声音细碎,韵律凄清,更容易走进人的心灵,露出生命的柔软与哀伤。

途径潇湘的唐珙,「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在洞庭波起和青草湖畔,忘记人世喧嚣。

夜泊枫桥的张继,「古寺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于月落乌啼和江枫渔火,满怀家国忧思。

秋夜,适合咀嚼寂寞,也适合寻觅清欢,一起走入无边秋夜。

1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轻露下,流影湿衣襟。

—清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每一个无眠的的秋夜,大都有一份无法安放的思念与哀愁。

这一夜秋凉如水,袁枚分外想念寓居金陵项氏借园的友人李方膺,便欣然前往。

刚到借园还未见到友人,他就听到婉转凄美的笛声,回荡在本就悲凉冷寂的夜色里。

那阵阵笛曲,仿佛沾染了冷月如霜,浸透了夜凉如水,在凄凄月色里诉说着友人惨遭谗毁而借酒消愁的苦闷哀伤。

清亮悠远的笛声传到夜空,连行云都停止了流动。笛声穿过红藕深处,犹带幽幽荷香,化听觉为嗅觉,多么精妙。

袁枚静静聆听,直到一曲完毕,才与友人相逢在素月流光下,相对无言,任凭月露浸湿衣袖。

虽然谁也没有说话,可彼此早已心领神会。袁枚懂得吹笛月明中的愁怨,友人懂得他的懂得。

如此秋夜,是凄清的,也是温暖的。就像贬谪黄州的苏轼,看到月色入户,即步行至承天寺寻找同遭贬谪的好友张怀民。

坠入谷底的苏轼何其不幸,可拥有「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赏月的东坡又何其幸运。

他们同病相怜更惺惺相惜,想了就去找,找了就能见,见了就能同欢同乐,何其难得。

2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也在秋风习习的夜晚,想念自己的故友丘丹。

可思念的发端远没有苏轼明晰,苏轼是看到月色入户而念无与为乐者,所以要去张怀民。

韦应物则毫无缘由,就是在这个清秋凉夜不经间就想起了好友,便一边散步,一边为他写诗。

此时空山松子窸窸窣窣掉落,我想你这位幽居临平山的世外高人应该也没有入睡吧。

韦应物不仅在首句直言思念,更在后两句利用想象打破同一时间的空间阻碍,遥想故人此刻的模样。

正因为幽人未眠,才能听到寂静空山里松子掉落的细微声音。也正因为能听到,更凸显出故人的淡然平静,符合他的隐逸身份,也流露着诗人自己的幽人情怀。

这种写法,正如杜牧想念与自己同样风流的故友韩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同时,松子无声掉落,还传达出秋夜的静谧,并将韦应物对友人的思念有了具象表达。

这一落,就有了比兴意味。如果说贾岛思念友人时「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侧重思念的饱满厚重,那么韦应物就侧重思念的悄无声息和自然空灵。

这是两种不同状态的思念,一种像落叶一层一层堆积,来得密密麻麻;一种如松子轻轻飘落,在不经间想起,又不知何时停止。

思念无声,却落地生根。这就是韦苏州的风格,淡而远,简而深。

3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唐王维【秋夜独坐】

王维的秋夜,是属于一个人的风雨凄凄。

人生转眼暮年,双鬓早已斑白,王维独自坐在空堂里任凭悲伤将自己吞噬,直到天将二更。

瑟瑟秋雨中,山中野果寂寂坠落。暗暗孤灯下,草丛寒虫切切低鸣。这一联写得极为巧妙,不仅写出了秋雨秋夜常见的自然景象,而且将王维的人生感悟寄予其中。

表面上看他与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意象使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实际上一动一静,一个是为了引发下联的生命感悟,意在说理;一个则比兴悲苦人生的命运缩影,意在言愁。

王维从中悟出,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秋雨催熟了野果会应时掉落,秋虫感知到寒凉也会逐渐老去。

野果坠落也好,秋虫悲鸣也罢,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生死轮回,谁也无法阻挡。

故而,人生的生老病死谁也无法逆转,白发难以变成乌发,黄金也无法炼成保佑长生的丹药。

人生一世,要想解脱生老病死的苦痛,只能求助佛法,五蕴皆空,六根清净,方能无烦无恼、不灭不生。

人生暮年的王维,也会悲慨岁月匆匆,但有了佛法的学习,终会将世事看淡,做那个听雨僧庐下的老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4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白居易【村夜】

白居易的秋夜,写给寂静凄清的田园乡村。

秋夜的乡村极为冷寂,从村南到村北早已行人断绝,只有一些秋虫在苍苍霜草下窃窃私语。

白居易独自走出家门,望向一望无际的田野,只见溶溶月光下,满地的荞麦花开洁白如雪。

此诗写于白居易母亲去世后,他便退居故里渭南下邽为母丁忧期间。当清秋村夜的明月净如霜与荞麦花似雪浮现在眼前时,大概会被这片意想不到的宁静与纯净而有所治愈。

有了这片月下花如雪,冲淡了霜草苍苍、虫吟切切和行人绝迹的萧瑟凄清,反而被一片静默欢喜与悠然闲适所取代,不再寂寞孤独。

人生本就需要这些不经意的瞬间,逃离悲苦愁恨,躲避平庸琐碎,只与自然共生共存。

5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

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

—宋·杨万里【秋夜读书】

杨万里的秋夜,萦绕着读书人的闲适从容。

家中稚子酣然入梦,教书先生怎么都叫不醒。杨万里索性与其伴着月色融融,听着虫鸣唧唧,在深夜的一盏秋灯下,一起漫卷诗书。

读累了,就饮上几口酒。喝到半醉,还不忘一起畅谈古今世事,慨叹千古兴亡。

自古伤心人别有怀抱,杨万里却在虫鸣伴书香里消解了哀愁,静静感受秋夜读书的美好。

正如刘禹锡所言,「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秋夜正是读书时。

6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

星斗满天人睡也。

—元·吴西逸【双调·清江引·秋居】

吴西逸的秋夜,仙气飘飘,写满世外高人的潇洒丰姿。

傍晚白雁纷飞,仿佛天空飘荡着洁白雪片。清露在天地间无声蔓延,酿就了夜色凉如水。

幽居在山间的诗人,一袭长袍飘然而至,扫去石边的云雾缭绕,醉踏松下细碎而皎洁的月光。

一不留神,他就醉倒天地间,怀抱满天星斗,卧拥明月清辉,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

清露凉夜,松月云石,还有星辉斑斓,再加上一个放浪形骸的山间醉翁,不染世间尘埃。

难怪后人评价,大有「以天地为屋宇,万物于我何与哉」的旷达意蕴。

愿这个秋天,身闲自与俗子远,睡美不知秋夜长。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