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卷二之十三

2024-07-16国风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卷二的第十三部分。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110】

【尹宙】同华艳逸,与【韩敕】、【杨孟文】、【曹全碑阴】同家,皆汉分中妙品。【曹全碑阴】逼近【石经】矣。

【今译110】

【尹宙碑】的书法风格华美艳丽、飘逸洒脱,与【韩敕碑】、【杨孟文碑】、【曹全碑阴】属于同一家族,都是汉隶中的精妙佳品。其中,【曹全碑阴】的风格已经接近【熹平石经】了。

【原文111】

【杨叔恭】、【郑固】端整古秀,其碑侧纵肆,姿意尤远,皆顽伯所自出也。【成阳】、【灵台】笔法丰茂浑劲,【杨统】、【杨著】似之。

【今译111】

【杨叔恭残碑】和【郑固碑】端正整饬而古朴秀丽,它们的碑侧很纵逸放肆,那种恣意的姿态更加深远,都是邓石如书法风格的源头。【成阳灵台碑】和【灵台碑】的笔法丰富繁茂且浑厚刚劲,【杨统碑】和【杨著碑】与之相似。

【原文112】

【杨淮表纪】润醳如玉,出于【石门颂】,而又与【石经论语】近,但疏荡过之,或出中郎之笔,真书之【爨龙颜】、【灵庙碑阴】、【晖福寺】所师祖也。【孔宙碑阴】笔意深古,昔人以为如「蛰虫盘屈,深冬自卫」,真善为譬者。

【今译112】

【杨淮表记】润泽如玉,它出自【石门颂】,又与【石经论语】相近,但比它们更加疏朗奔放,可能是蔡中郎的手笔,是楷书【爨龙颜】、【灵庙碑阴】、【晖福寺】的师祖。【孔宙碑阴】的笔意深邃古朴,古人认为它像「蛰虫盘屈,深冬自卫」,这个比喻真是恰当。

【原文113】

帖中【州辅碑】兼雄深茂密之胜。【熹平残碑】似之,又加峻峭也。【鲁峻碑额】浑厚中极其飘逸,与【李翕】、【韩勑】略同。

【今译113】

【州辅碑】兼具雄深茂密的优点。【熹平残碑】与之相似,并且更加峻峭。【鲁峻碑额】在浑厚中展现出极其飘逸的特点,与【李翕碑】、【韩敕碑】略有相同之处。

【原文114】

【娄寿碑】与【礼器】、【张迁】丰茂相似,【张寿】与【孔彪】浑古亦相似,【耿勋】与【郙阁】古茂亦相类。

【今译114】

【娄寿碑】与【礼器碑】【张迁碑】的丰茂相似,【张寿碑】与【孔彪碑】的浑古也较为相似,【耿勋碑】与【郙阁颂】的古茂也有相似之处。

【原文115】

【杨孟文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碑中「年」字、「升」字、「诵」字垂笔甚长,与【李孟初碑】「年」字相法。余谓隶中有篆、楷、行三体,如【褒斜】、【裴岑】、【郙阁】,隶中之篆也;【杨震】、【孔彪】、【张迁】,隶中之楷也;【冯府君】、【沈府君】、【杨孟文】、【李孟初】,隶中之草也。

【今译115】

【杨孟文碑】(即【石门颂】)刚劲挺拔且有姿态,和【开通褒斜道】一样点画疏密不整齐,都具有很深的意趣。碑中的「年」字、「升」字、「诵」字的垂笔都非常长,这和【李孟初碑】中的「年」字写法相似。我认为隶书当中有篆书、楷书、行书这三种体式,像【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郙阁颂】,这就是隶书中的篆书体式;【杨震碑】、【孔彪碑】、【张迁碑】,这就是隶书中的楷书体式;【冯府君碑】、【沈府君碑】、【杨孟文碑】、【李孟初碑】,这就是隶书中的草书体式。

【原文116】

【李孟初】、【韩仁】皆以疏秀胜,殆蔡有邻之所祖。然唐隶似出【夏承】为多,王恽以【夏承】飞动,有芝英、龙凤之势,盖以为中郎书也。吾谓【夏承】自是别体,若近今冬心、板桥之类,以【论语】核之,必非中郎书也。

【今译116】

【李孟初碑】和【韩仁铭】都以疏朗秀丽取胜,大概是蔡有邻所取法的源头。然而唐代隶书似乎更多是出自【夏承碑】,王恽认为【夏承碑】生动飞扬,有芝英、龙凤的姿态,大概认为这是蔡邕所写的。我认为【夏承碑】本来就是独特的字体,就像近世的金农、郑燮(郑板桥)之类,用【论语】来核实,肯定不是蔡邕所写。

【原文117】

后人以中郎能书,凡桓、灵间碑必归之。吾谓中郎笔迹惟【石经】稍有依据,此外,【华山碑】犹不敢信徐浩之说。若【鲁峻】、【夏承】、【谯敏】皆出附会。至【郙阁】,明明有书人仇绋。【范式】有「青龙二年」,其非邕书尤显,益以见说者之妄也。

【今译117】

后人因为蔡邕能书法,凡是桓帝、灵帝时期的碑都归到他名下。我认为蔡邕的笔迹只有【熹平石经】稍有依据,此外,【华山碑】还不敢相信徐浩的说法。像【鲁峻碑】、【夏承碑】、【谯敏碑】都是牵强附会的。至于【郙阁颂】,明明有书写人仇绋。【范式碑】有「青龙二年」,它不是蔡邕所写就更加明显了,更可见那些说法的虚妄。

【原文118】

自桓、灵以后碑,世多附会为钟、梁之笔。然卫觊书【受禅表】确出于同时闻人牟准之言,而清臣、季海犹有异谈,况张稚圭乎?其【按图题记】,以【孔羡碑】为梁鹄书,吾亦以为不尔。夫【乙瑛】既远出钟前,而稚圭题为元常所书,则【孔羡】亦何足信欤?以李嗣真精博,犹误【范式】为蔡体,益见唐人之好附会。故以【韩勑】为钟书,吾亦不信也。

【今译118】

自桓帝、灵帝以后的碑,世人大多牵强附会为钟繇、梁鹄的笔迹。然而卫觊的【受禅表】确实是出自同时代名人牟准的言论,而颜真卿、徐浩尚且有不同的说法,更何况是张稚圭呢?他在【按图题记】中把【孔羡碑】说成是梁鹄所写,我也认为不是这样。那【乙瑛碑】既然远远早于钟繇之前,而张稚圭却题说是钟繇所写,那么【孔羡碑】又怎么足以相信呢?因为李嗣真精通博学,尚且把【范式碑】误认为是蔡邕的字体,更可见唐人喜好牵强附会。所以把【韩敕碑】说成是钟繇所写,我也不相信。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卷二第十三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