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新民艺评|「我是为舞台而生」

2024-03-11国风

「一部电影的开头,决定了它的基本气质品相。」胡雪桦在新著【胡思—导演文论】(以下简称「胡思」)中这样写道。其实,一本书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本叫做「胡思」的书,开篇就决定了,是以「情」书就的。澎湃的艺术激情,山海般的眷眷亲情,倾盖如故的相知友情,寄予平常间的人文之情……

胡雪桦是导演,出生于艺术世家,是已故著名导演胡伟民之子;他的导演作品横跨影视、戏剧等领域,他亦教书育人。恰如他这本书的名字,「胡思」丰盈,宛若汩汩新泉。而这部「胡思」,又与另一部书【胡说—导演札记】是「姐妹篇」,一脉相承,互相呼应。

「胡思」共三部分,分别为「父亲的舞台研究」「我的舞台探索」与「记忆和思索」,既见传承又见反思;既有「我」的缘起与开端,又突破了「我」、超越了「我」;观点有旧亦有新,立新而不破旧。

翻开「胡思」,对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话剧舞台探索可见一斑,因其开篇即写胡伟民。胡伟民是中国「探索戏剧—新时期话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之一。作者写父亲,既深情又克制。他所写的,是作为戏剧导演、父亲,更是一段戏剧艺术史。

或许,作为儿子,胡雪桦不一定是最了解父亲之人,但是他看胡伟民,与旁人的视角有别,不仅有继承者、追随者的艺术哲思,更有一种内在的情感驱动,让他抵达了胡伟民最感性的生命内核。由他书写的胡伟民艺术思想,更具感染力,多了几分真诚热爱和创作冲动。那感觉,诚如他所引述的、胡伟民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不满足自己,超越自己,他一生不安分,所以,就一生不太平。」激越而悲怆。

「胡思」的副标题是「导演文论」,不只是单纯的导演手记,更见导演思想;其所论者,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突破创新、走向世界,戏剧的内涵如何深挖,如何增强舞台的意境和表现力的。究其核心,亦是对于中国戏剧发展和未来走向的探索,在这一点上,胡雪桦与父亲是一脉相承的,故而其中所体现的创见与真挚,也有迹可循。

「戏剧」者,不只是戏、更有人;戏中角色,戏外主创,因戏结缘之友……回望时皆是「戏中人」。盖源于此,作者不仅写戏,也写人;写戏时他客观理性,写人时更见其真,故而全书的第三部分最有「情」。他写已故舞蹈家周洁,如闻其声、观其貌,斯人神采奕奕,追思这位故友,他道「日暮乡关何处是」,一句便见知音之情,引人唏嘘;写表演艺术家卢燕,他的文笔平淡细腻,似聊家常般叙说着平常的日子,静水流深;写焦晃、曹可凡最是有趣,台前光彩照人的他们,幕后的执着和天真,令人倍觉亲切,时而忍俊不禁,正是戏外的可爱奠定了戏里的天然……这些文字,是一种独特的「相知」,不见奇崛,唯见真淳,君子之交淡如水。惟其如此,方才感人,阅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数度泪湿了眼眶;字里行间,艺术的生命与艺术家的生命无声碰撞,如同一首长诗,拨动着心弦。「我是为舞台而生」,这样看来,作者关于焦晃特写的标题,也可以贯穿整部书。(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