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首诗作的好或不好,肯定是有标准的。否则在古代也不可能凭诗取仕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衡量一首诗作的好坏呢?
下面,我以格律诗词为例,结合自己过往当评委的经验,简单说说:
在评审一首诗词时,首先我会将其分为两个部分,诗性与创作技法,假如以100分为满分,诗性占20分,创作技法占80分。得分越高,作品的质量越高。
然后,我又将创作技法分成四个部分:即主题、声律、意象、语法,其中各占20分。
一、诗性(20分)
写诗填词,除了需要学习和运用创作技法,还要注重诗心、诗性的培育。诗性有部分源于天赋,而更多则源自阅历、学养和对生活的感悟。单有创作技法,没有人生感悟的诗会显得薄弱;反之,有天赋有感悟,但不懂得运用创作技法表现出来,亦难以成诗。
有人觉得,写诗主要是靠天赋,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若论写诗的天赋,想来没有人敢跟唐代诗人李白比较。但李白尚是六岁识「甲子」,十岁熟读「四书五经」,十五岁更三次仿写【昭明文选】,可见单有诗性天赋还不行,还要能运用创作技法,将天賦表现出来。因此,在这方面,只能分配20分。
二、主题(20分)
任何一首诗词作品,都要有明确的主题。由于传统诗词的抒情方式,多是寄情于物的间接抒情,所以还要看承载主题的意象,即主题意象。
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往往包含三个层面,我以白居易的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展开说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们看看这首诗中主题的三个层面:
1、主题:送别
2、主题意象:古原草
3、借此主题和主题意象抒发的情感或见解,是否深远和具有新意。
接下来,便是要看作品能否扣合主题展开并达成主题了。
三、声律(20分)
声律,原本是要衡量诗作能否运用声律,强化和扣合主题的,但就目前的现状,则很难以此作为标准,一是古今音的差异,二是今人多在声律和格律之间划了等号。
因此,来到我们这个环节,基本上都能拿到较高分数。因为,在此之前,基本上有校律员,对参赛作品的格律进行了校审。不合韵律之作,大多不能进入此评审环节。
另外,一些诗体的创作规范,也会在此项体现,如律诗中要求的对仗句式,是否能做到。
四、意象(20分)
诗是形象的语言,组成诗句的基本单位是意象,其中又包括主题意象、客观意象和主观意象。这部分主要是看意象的运用是否精准细腻,还有就是意象间的关联性。
个人觉得,意象运用是当下最难打分的项目,若要严格把控,能拿高分者还真的不多。主要原因便是当下的诗词创作教育,并没有将意象体系当作一个重点展开。甚至在当下很多的诗词释本,在解释一些诗句时,多用词汇而非意象去解读,这自然难免有失偏颇。
因而,很多时候,我都会退而求次。就是看诗作能否运用具体的形象语言展开描述或进行抒情。
五、语法(20分)
语法,包括了章法、句法和字法。其中又以构章最为重要,分得其中的10分。
一首诗词作品,是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起承转合的。诗脉或词脉,是否清楚流畅。当明白构章方式后,再看诗的句法,句子是否流畅没病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技巧、是否凝炼,能否达成句意等。最后就是看用字炼字了,用字是否生动,对主题达成是否有帮助。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评分和衡量标准,在实践中,评分并不会这样细致。很多时候,如果读到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那么各细项的评分基教也会有所提高,毕竟,人都是有情感的,不似机器审核。
最后,说说很多人都将其作为衡量一首诗词好或不好的两个字: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在读者端产生,是抽象的,并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学养,不同的审美情趣,对意境的感知都会不同。一首诗作,在我眼中很有意境,但在你的眼中不一定能感受到,反之亦然。
所以,意境只可作为个人喜不喜欢一首诗作的判断标准,在要求具有客观性的评审中,我大多都会将此项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