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刘春声专栏:【此君非鱼亦非龙】

2024-03-17国风

【此君非鱼亦非龙】

刘春声专栏

朋友小徐在朋友圈发了一枚辽金镂空钱,那么问题来了,这上面的图案究为何物?

有人说是鱼,有人说是龙,也有人说是鱼化龙。从望文生义的角度,这几种说法各有道理,但又都不对。由于这枚钱锈垢较重,不太好辨识,不妨请看下面我收藏的同版钱:

辽.摩羯纹镂空钱

下面的一枚也是我收藏的同时代的镂空我,题材也是一样的:

金.摩羯纹镂空钱

如果在这几枚古钱上仍然难以从细节上把握,那么我们再看一对清代的木雕:

清.金漆木雕摩羯件

这对朱漆木雕,它雕的是什么呢?龙?有道理,确是龙首,可龙怎么会有鱼的身子呢。可它又不是通常所见的鱼。因此,此君非鱼亦非龙。它正确的名子叫摩羯。正是因为摩羯的形象似鱼似龙,在艺术审美中不时弄出笑话和谬误。

被误识为象耳的四方香炉,应为摩羯耳

莫高窟黄道十二宫摩羯纹

羯纹饰的嬗变在中国经历了千余年的漫长岁月。「摩羯」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身尾似鱼的神兽,传为水天、夜叉之乘骑,又是恒伽女神之化身。

大约在两晋时期,摩羯纹随佛教传入我国。目前所能看到的较早出现在中国艺术作品中的实证,应当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宋摹本),画面上之鱼龙是有翼巨鱼的形象,但卷曲的鼻子正是摩羯的形象。到了佛教盛行的唐代,摩羯纹饰更为普遍使用。隋唐时摩羯之造像,除了卷起的鼻子外,其它诸如「鱼」与「龙」的造型特征是历年逐渐添加上去的,其后便逐渐汉化。

洛神赋图摩羯纹

中国文化的同化整合能力非常之强,摩羯的造像及意义的演变亦是如此。1976年在内蒙赤峰喀喇沁旗哈达沟出土过一件唐代三足银盘,盘中心一对摩羯同向回游欲吞食中心的一粒火焰宝珠,摩羯兽头,鼓目卷鼻张口龇牙,面相凶狠,但身似鲤鱼摇头侧身摆尾,鳞甲片片,鱼鳍扇开活灵活现。此盘摩羯纹头部与印度摩羯近似,但身体已是鲤鱼的模样,体现了中国化的倾向。至我国宋代时期前后,兽首为龙首取代,这是摩羯纹传入中国后被汉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哈达沟出土唐代三足银盘

而以鱼化龙为情节的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则是中国本土的产物,「鱼龙蔓衍」是我国汉代开始流行的传统幻术节目,【西京赋】中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像也。」表现的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宋【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太平广记】、【水经注】、【汉唐地理书钞】等古籍中也均有记载:「河津一门龙门」,「龙门山在河东界……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大火自烧其尾,乃化为龙点」。

鲤鱼跃龙门图

总之,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受佛教文化影响巨大,但中国的艺术家并非全盘传承,而是结合中国人的文化内涵进行吸纳和改造,以更适于中国人讲究务实、辟邪趋善的审美要求。摩羯纹当然也在其内。中国艺术家在摩羯纹传入中国后,经过千余年的演变,最终与鱼化龙相结合,出现鱼龙合体之嬗变。「鱼龙变化」不仅表明了事物变化的动态,同时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含有再生、涅槃、升华的意义。这一时期,应在金元之间。金以后,摩羯纹饰基本不再出现,摩羯纹也成为古代艺术品断代的一个很好的参照。

从晋代摩羯纹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鱼龙蔓衍传说相结合,最终演化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化龙」形象,这一跃已然两千寒暑矣!

作者简介

刘春声,文化学者,笔名齐庚,别署宜斋、汉风堂主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天雨】,文化散文集【探花集】、【情满吕梁山】,专著【中国古代镂空花钱鉴赏】,【打马百钱】。主编出版首部【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发表文学、学术文章150余万字。原创公众号【文史宬】。

本文已由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