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释迦牟尼佛度化儿子出家,助儿子成就阿罗汉果位

2024-03-30国风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在还没出家之前贵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名为悉大多。太子先后从迦毗罗卫城的东西南北门出行游玩,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的现象后沉迷人生问题的思考,29岁便逃离王宫出家求道。

悉达多太子出家求道的那一年,儿子罗睺罗才刚出生不久,罗睺罗从小失去父爱,由母亲耶翰陀罗抚养长大,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指责悉达多太子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悉达多太子出家长达六年苦行,最终于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伽耶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菩提伽耶位于印度比哈尔邦迦耶城南10公里,距印度东部最大城市加尔各答607公里,因为太子在菩提伽耶得道成佛的缘故,这里便成为了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悉达多太子成道后,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初转法轮度化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又译马胜)、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五位比丘。由此僧团成立,而后被弟子们尊称为释迦牟尼佛、世尊、佛陀。

第二年,释迦牟尼返回家乡迦毗罗卫国传经授道,这时的罗睺罗也在渐渐长大,第一次见到了他的父亲。他不敢想象,此时的父亲已是圆满了佛道的圣者。

释迦牟尼刚家乡弘法就受到了各门各派的排挤和打压,但是他却以慈悲感化众生,运用无上智慧征服对手,先后引导释迦族、婆罗门众多善男皈依佛门,此时的僧团也在发展壮大。

随着僧团在本土的影响,释迦牟尼每天都在忙碌为大众讲经说法,根本就停不下来。罗睺罗想念父亲的时候,经常会跑到精舍与父亲见面,本想和别的孩子一样得到更多的父爱,可是父亲却对他说:「我已是出家之人,世俗的情情爱爱早已放下,如愿你也愿意亲近我,不如剃度出家跟随我吧」。

此时,释迦牟尼在没有得到父亲净饭王以及妻子耶翰陀罗的同意,就将儿子给剃度了,之后让罗睺罗礼拜大弟子舍利弗为师修习佛法。

罗睺罗自幼在王宫里长大,颇受爷爷净饭王宠爱,这也让他在性格上任性妄为,难以管教。

出家后的罗睺罗不但不遵守僧团制度的约束,反倒肆意妄为,经常说假话欺骗来往的信徒。有时释迦牟尼佛在竹林精舍弘法,他就说佛在鹫峰山;若在毕钵罗窟,便告知在西尼迦窟,使得这些信徒奔波疲惫,无法如愿的去礼见佛陀。

罗睺罗欺瞒信徒的消息传到了佛陀的耳中。有一次,佛陀弘法回来身体疲劳,罗睺罗便打水给佛陀洗脚,佛陀藉此因缘对他进行教化,指责他的行为就如同洗完脚的脏水以及翻倒在地上的洗脚盆一样,佛陀的慈悲教诲让他领悟深刻,铭记于心。

后来,罗睺罗一路奉行佛陀的教诲刻苦修行,持戒精进,于二十岁证得阿罗汉果位,被尊称为「密行第一」。与阿难、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为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陀众弟子当中,当数罗睺罗的「忍辱」境界造诣高深,有一次他跟随恩师舍利弗托钵行脚,在途中不幸遭到了恶霸的袭击,恶霸使用木棒敲破了他的头,血流不止,而他却甘于忍耐,心中不起任何瞋恨,真正的修到了稳如泰山的境界。

罗睺罗尊者自幼性格放纵,难以管教,佛陀以慈悲救度众生,助儿子出家成道,由此体现出了为人父亲,为众生导师的责任。佛陀为普度众生的因缘降临于世,引领人们从生活困境中走向解脱,他是慈悲的觉者,亦是伟大的慈父。

这是一个父亲教导孩子的故事,释迦牟尼引导儿子出离,并非出于偏心,而是他在获得了快乐的同时,将快乐建立在儿子的身上,让儿子接触到正法,熄止了恶习,由此走上光明的道路。

我们可能没有释迦牟尼的一生那么的伟大,但是要重视孩子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