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箜篌:凤之于飞音绕梁

2024-07-09国风

「非琴非瑟亦非筝,拨柱推弦调未成。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云和】,描写的便是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箜篌。箜篌不是琴或瑟,也不是筝,但同属于五大类乐器中的弹拨类乐器。在我国古代,箜篌主要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等形制。箜篌声如凤之飘曳,古人认为其演奏最能展现凤凰的鸣叫声。箜篌在世界范围内亦有分布,各地叫法不一。

▲演奏古代箜篌

箜篌兴于汉,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诗句,体现了箜篌的重要性——能否演奏箜篌是衡量一个女子是否有才学的标志。作为当时重要的艺术科目,箜篌在女子的家庭教育中很受重视。

隋唐时期,箜篌进入鼎盛阶段,演奏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唐玄宗李隆基不仅自己擅长演奏箜篌,还乐于教授他人。唐宪宗李纯对箜篌也情有独钟,是一位地道的「箜粉」,因此,唐代能出李凭这样的箜篌大师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李凭是箜篌演奏领域的佼佼者。诗人李贺曾经写下著名的【李凭箜篌引】,其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都是对竖箜篌演奏的美好描绘。李凭在当时也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有评价云「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其作为箜篌演奏者受喜爱的程度。

▲未上弦的青绿款箜篌

隋唐时期,凤首箜篌多用于宫廷礼乐,在天竺乐、骠国乐、高丽乐中均有使用。骠国乐在我国古代颇受欢迎,公元801年,骠国太子舒难陀率领35名艺术家,途经南诏来到长安进献骠国乐舞,他们所携带的22件乐器中,就包括凤首箜篌。白居易所作【骠国乐】,记载了当时的盛况。凤首箜篌在骠国(今缅甸)以及东南亚地区被称作「桑柯」,20世纪60年代,缅甸曾把一架凤首箜篌作为国礼赠送给我国。

▲ 缅甸赠送给我国的国礼凤首箜篌

箜篌在宋代以后逐渐失传,至明代彻底销声匿迹。20世纪开始,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乐器制造家不断研究,对箜篌进行了复原,并加以革新发展,不仅继承了古人的智慧,还满足了当代人的听觉需求。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箜篌具有十二平均律的音阶排列,在机械制造方面也更加灵活方便,易于学习和掌握。箜篌可以进行独奏、重奏,甚至可以与西洋乐器相互合奏,逐渐成为当代人的新宠。

受先人智慧感召,笔者也把箜篌演奏搬上了舞台,在创作的【江山竞秀】中,选择箜篌作为「凤翔经野」这一段落的主奏乐器,以箜篌空灵而清澈柔润的音色,表现出凤之于飞、遨游天地的美好图景。在敦煌壁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箜篌如影随形的曼妙身姿。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飞天擎箜篌等造型,也为文创产品的开发带来更多灵感。箜篌文创产品不仅具有精致可爱的形制、唯美流畅的线条,还可以演奏,让箜篌在新时代延展出新的生命力。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飞天擎箜篌(局部)

新的乐器改良、新的音乐创意、新的文创体验,赋予箜篌这件古老乐器更多的当代价值。箜篌在绝迹几百年之后再次复出,于古韵中焕发「新声」,也表达和寄寓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国家一级演奏员,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2024年7月9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箜篌:凤之于飞音绕梁】

责编:张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