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李爱琴和贺晓惠的师徒情缘

2024-03-06国风

在秦腔大家李爱琴的众多弟子中,成就和知名度最高的是杨升娟,但论像李爱琴的,就是贺晓惠。

形似神更似

用「形似神似」来形容秦腔界师徒的,上一个是肖若兰老师和她的弟子李淑芳「小若兰」。李爱琴老师和贺晓惠又是这样一段佳话。

第一,形象和扮相 。本身长相就很像,毫无血缘的情况下,能长的这么像,除了感慨基因的神奇,用现在的话就是真正「撞脸」了。扮相也很像!扮相,是看一个演员能不能吃这碗饭的基本条件。贺晓惠的扮相特别像李爱琴老师年轻时,看看她们周仁的扮相,要不是年代差,真的会让人眼花。

第二,音色和声腔 ,李爱琴老师的声音是有点特殊的,这样也树立了自己的特点,让观众记住了这个声音。李爱琴老师也曾说,「我的音色有点特殊,任哲中先生的音色也很特殊,正因为有辨识度,才更能观众记得住。」难能可贵的是,贺晓惠的声音也很像。贺晓惠一直在学习和模仿李爱琴老师的声腔,包括她的发声特点、拖腔韵味,特别是一些鼻音运用。这个也是艺术流派的特点。

第三,身段和风格 。贺晓慧个头稍高,舞台影像比李爱琴老师还要好,更能压得住台。但是气场还没有李爱琴老师足,舞台经验、对表演的熟悉程度还差的远。贺晓惠传承了李爱琴老师比较质朴的风格,程式动作质朴无华,人物情感自然流露,舞台表演豪放大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一朝拜师恩

李爱琴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了。她1939年出生,今年已经84岁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是如今健在的为数不多的老一辈秦腔表演艺术家。

贺晓惠走进西北五省戏迷的视野,时间并不长。其实,贺晓惠虽然在十多年前在甘肃天水一带就小有名气,但是让大家普遍认识,还是拜师李爱琴以后。

贺晓惠是1968年生人,甘肃清水县人,从小学艺,13岁考入清水县秦剧团。为了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1984年,贺晓慧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系统学习秦腔艺术表演。

毕业后,贺晓慧进入渭南地区秦腔剧团,当时的团长就是著名的卫赞成老师。卫赞成老师觉得贺晓慧是个好面子,还亲自为她排导了自己的代表戏【表八杰】。

1988年贺晓慧调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秦剧团工作。在甘肃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当时的小生,特别是演【周仁回府】的名演员,就是任哲中、李爱琴、卫赞成,在这期间,贺晓慧按照自己的嗓音条件,潜心研究李爱琴老师的表演和唱腔。

直到2016年,正式拜师李爱琴老师才得以如愿。那年5月,李爱琴老师亲赴甘肃天水,在众多同行和媒体的见证下,正式收下贺晓慧为徒。

更上一层楼

论像,确实很像。

这样很好吗?不见得。

晚清大画家吴昌硕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而后齐白石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唱戏,更是这样。贺晓惠现在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表演风格模仿痕迹非常重。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但不能一味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东西。

每一个人物,都是有灵魂、有情感、有血有肉的。超越模仿,就一定要有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用艺术手法去表现。

如果说还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表演规范性还要加强。

戏曲,讲究程式,也就是规范性,不论唱腔还是表演,都要有规范。就是老艺人常说的,「要讲究,不要将就」。贺晓惠的表演总体上感觉,粗放过多,细腻不足。

优秀的戏曲演员要在这些表演程式基础上,把前人的创造成果同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利用旧程式,改造旧程式,发展并创造新程式,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

总之,做了李爱琴老师的弟子,就有责任和义务把李爱琴老师的艺术传承发扬好。这就是艺术血脉的传承,就艺术而言,艺术上的「基因」比生物上的「基因」传承更为重要,这也是广大戏迷群众最希望看到的。

李爱琴老师已经80多岁了。从网上的小视频经常看到李老师,她年龄大了,腿不太好,走路不灵便。

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李爱琴老师和马兰鱼老师荣获了「杰出贡献艺术家」称号。

短视频平台上,偶尔也能看到李爱琴老师。李爱琴老师有短视频账号,后来不怎么更新了。

她创造了一个高峰、一代辉煌、一座丰碑,希望她的艺术在贺晓慧身上延续下去、发扬光大!

祝愿李爱琴老师身体健康!

祝贺晓惠艺术更进一步!

已开通全网维权,请勿抄袭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