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参加了一个哈佛建筑学长的艺术沙龙

2024-03-08国风

转自:石头的建筑记

参加前 连连后退的我

参加了一个艺术沙龙

这个活动是Ezio推荐给我的,一个叫做「神奇的建筑在哪里」的公众号发起的

发起人是个清华+哈佛双重学历的建筑学长,听上去就很厉害

而且我翻了翻内容,似乎筛选还挺严格的,文字超级多,我读了好几遍才搞清楚规则,要填问卷分享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理解,还要去交流,然后这个话题,我连题目都没看懂,我也没读过但丁

这个学历+形式的压迫感扑面而来,让我这个学渣i人望而却步

我当时想Ezio分享给我,还挺看得起我的

然后我就婉拒了,心想应该碰不到我看得懂的主题了,以及还要筛选和分享,应该也轮不到我

结果没过多久,热心友人Ezio就直接帮我引荐了

然后,这期内容又刚好是我感兴趣的,【让艺术更可及:博物馆教育&戏剧体验】,我就在朋友的热情推动下硬着头皮去参加了,还拉了一个在意大利生活了十年且喜欢小孩的朋友陪我去

这次主题我当时填的感受主要是三点,还很认真的打了草稿,最后发现问卷里写不了这么多字,就写在这里吧

艺术在空间上是更可及的,博物馆可能就在你的家门口。

我记得曾经听过王澍老师的讲座,他说一个城市,如果最后只能剩一座公共建筑,那么应该是什么?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政府,要有管理

但是他觉得有博物馆的地方才叫城市

(这段可能时间久了理解有偏差,已经带有我自己的认识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说的话,中国大部分小城市,都是没有博物馆的,但是上海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博物馆,而且很多人喜欢去看,这是我喜欢上海的原因之一。

艺术不分高低贵贱,在阶级上是可及的。

有个建筑师叫做刘家琨,他为汶川地震丧生的的一个小女孩做了一个博物馆,叫做胡慧姗纪念馆,胡慧姗纪念馆就是个很小的小房子,外部看没什么特别的,里面全是粉色,陈列着小女孩短短一生中的一些东西。它的理念就是「尊重和纪念所有的普通生命」,这也让我觉得非常动容。

艺术没有阶级,普通人也可以感受艺术甚至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艺术可能也需要在表达方式上更可及。

因为有了孩子,我看过一个关于别国教育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面提到芬兰的教育,他们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的。在西岸美术馆经常有儿童的互动展,我也有带孩子观看过几次儿童的戏剧,甚至去看过夏加尔的画展,但是孩子的表达是最直接的,有些他很喜欢,有些就要出去,对他们而言大自然是更舒适的存在。是不是可以把大自然当作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是不是可以用小孩子更喜欢和更易感受的方式去表达艺术?

艺术就是去喜欢,去感受,去分享。」

参加中 感触良多的我

沙龙时间有四个小时,我以为的沙龙活动是那种可能有点商业化或者为了交换人脉资源的,一度担心内容不感兴趣我会中途离场

但是结果被深深打动了,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

说几个打动我的片段

第一位博物馆教育的分享者说,他们尝试过很多博物馆的互动,比如他们的dream over活动,会邀请感兴趣的申请者晚上来博物馆过夜,大家可以带着被子过来,晚上会有分享活动,然后根据每个人填的资料给大家推荐对应的一个展品,你就可以在这个展品前的地面上打地铺睡一夜,睡前还会给所有参加者讲一个关于他们面前展品的独属小故事,第二天早上还会有温和的叫醒了解你是否有好梦

听完我也想去参加,在博物馆里睡觉简直不要太酷呀!

另外分享者还提到了艺术冥想,通过仔细观察一幅画,了解这幅画给你的感觉,颜色,细部的形态,不同色彩的叠加等等,通过看一个艺术品的方式进行一次艺术冥想

我当时心想,那建筑也可以来个建筑冥想呀,看一个建筑,旁若无人的推敲它的造型、色彩、远近、手法,材料,以及和人的互动,和景观的互动,和周围环境的互动,观察一个建筑就是我最好的建筑冥想

第二位分享者是关于儿童策展的,特别有能量和饱含热情

像我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很希望带给孩子美育的影响和艺术的启蒙,但是我本身又是理工科出身的,其实对艺术远没有了解到能够告诉孩子

我想让孩子了解策展过程也是了解看展的一个好方式

就如做建筑设计,当你亲自去做了一个建筑类型的时候,你才会深刻了解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背后有哪些难点,再去看同样类型的建筑的时候,会更知道观察什么

这位分享者还发表了很多我觉得很哲学的言论,比如世界是荒谬的

最感动我的是面对观众提问的时候,她说到做这些的初衷仅仅是希望世界更美好,然后控制不住的潸然泪下,看到她在坚定的做自己喜欢和认同的事非常触动

第三位分享者分享了自己的配音爱好,她的可爱更多的是在她的本身和多变的声音,这个真的只有线下看了

第四位嘉宾分享了她和自闭症小朋友相处以及临终关怀做志愿者的经历,我想现场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热泪盈眶。感谢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美好的人,让我们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还能感受到温情

最后还有AI的一段分享,是很多人共同制作的小视频

其实还有很多打动我的小细节,那就属于在场感受的人才能体验到了

参加后 不虚此行的我

原本四个小时的时间远远不够,感谢友人的push,感谢覃师傅的发起和嘉宾的分享,让我看到有这么多人在做着那些热爱的可能也不一定能赚钱的事情,让我对自己的选择和坚持多了更多的信心

发起人覃师傅提到,他邀请的嘉宾都是他感觉在 某个领域很热爱并且会继续做下去的人 ,这点就让我感动了

以及后来看到了一下参与者们报名填写的感想,果然高学历含量极高

这种优质的、有情怀的、不盈利的活动,多来点吧!下次我还想来参加!

ps:今天还提到观众不爱提问的问题,感觉整体都很羞涩,但是大家都是有想法填过问卷才来到这里的,如果下次能在活动前或者活动后用文字的方式分享大家对话题的理解并且交流,那么更棒了。

pps:这次没有想到认识了新朋友,第一次因为公众号被人认出来

以及对方竟然有15个好友关注了,这算不算是更文带给我的小小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