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章子怡郝蕾吳鎮宇寧靜領銜演技類綜藝導師大考驗!

2024-03-28綜藝

演技類綜藝,迎來了七年之癢。從2017年的【演員的誕生】到在播的【無限超越班2】,演綜從一本離譜演技圖鑒,前進演化成了內娛生態大賞。

顯然,觀眾對選手們極致化的表演已經免疫。反而是以吳鎮宇為代表的導師們,憑借精湛的綜藝演技扛起了話題。

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演綜變味,正是從導師開始的。

演技類綜藝,丟掉初心?

「吳鎮宇就是演綜導演最喜歡的導師類別啊。」曾深度參與過某檔演技類綜藝的工作人員小怡告訴搜狐娛樂。

吳鎮宇變臉、寧靜工傷,是近期綜藝市場為數不多的熱門話題。

在演技類綜藝【無限超越班2】中,導師吳鎮宇頻繁因為選手們的迷惑發言和糟糕表演露出不同的尷尬表情。

聽到選手有一些和表演無關的表述,他的發言總是一針見血。朱梓驍動情表示想從直播間重回片場,其他導師紛紛鼓勵、支持,吳鎮宇反問道:「不是要考驗他的演技嗎?」

當金莎在一檔演技類節目講述自己和男友的「忘年戀」故事時,吳鎮宇突然冒出一個「你演他媽媽你願意嗎」的問題,把聊天拉回正題的同時,也讓網友聽出了幾分嘲笑的意味。

在最新一期節目裏,吳鎮宇更是被張睿的表演氣到離場。

向來心直口快的寧靜,同樣在節目裏「失控」。被不懂表演還用力過猛的紀淩塵強行抱住,寧靜一句「這是個瘋子嗎」,不知道是在戲裏的即興發揮,還是不小心說出了心裏話。

雖然事後雙方都在社交平台發文回應,紀淩塵道歉並感謝了寧靜,寧靜也誇了紀淩塵「特有趣,一根經挺好」,但在網友們眼裏,寧靜已經是演綜「受害者聯盟」的一員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導師取代選手成為了演綜的「流量擔當」。常常爆金句的李誠儒、「面試判官」吳鎮宇、反矯達人爾冬升紛紛出圈,扛起了節目的討論度。

「我覺得有利有弊吧。導師出圈,肯定是給節目帶來了流量和曝光。對於很多重商業內容的節目組和導演來說,肯定是很有利的。」某演綜導演組成員Echo說。

至於弊端,就是對口碑的損耗。復盤從2017年至今的各類演綜,豆瓣評分最高的也只有6.6分,一半以上的節目沒達到6分及格線,最低的【我是女演員】則由於種種原因低至2.7分。

差強人意的表演、尷尬的矛盾沖突、同質化的套路,一步步把演綜拉入了低分旋渦。

如今已不再從事綜藝行業的小怡覺得,演技類綜藝已經脫離了「幫助演員提升演技」的初心。「以前我們邀約嘉賓的時候,能感受到很多演員都是真心想提升自己,或者真的想挖掘好演員的。現在,節目內容真假摻半吧,反正沒有任何的初心可言,宣傳重點都放在宣傳導師上了。」

演綜革命,導師換代

那麽,演綜的導師,是如何一步步站上話題中心的?

在2017-2018年,內娛正式引進演技類綜藝這個品類後,首先坐上導師席位的是手握獎項和實績的影帝影後、最佳男女主角們。

章子怡、劉燁、宋丹丹、張國立都是代表作繁多的知名演員。周冬雨彼時還沒成為最年輕的「三金影後」,但也已經手握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不難發現,1.0階段的演綜是用獎項作為導師邀約標準的。「以前我們出導師的備選名單,也會首先考慮本身有知名度、專業性強的演員,如果是大咖就更好了。」小怡透露。

來到2.0階段,【演員請就位】帶著「導演」這個角色進入了演綜領域。

以陳凱歌、李少紅為代表的一批有過經典作品的導演加入,意味著演綜繼續嘗試還原真實的片場生態,從而帶給觀眾新鮮感。

引入導演個人評價體系和市場評級機制,效果的確還不錯。從數據來看,【演員請就位】拿到了6.5的豆瓣評分;從熱度來看,陳凱歌和郭敬明互拍、互評作品,也吸引了不少關註。

而且,導演的存在,更方便演綜用不為人知的片場秘聞來吸引觀眾們。你或許不記得【我就是演員3】李夢表現如何,但應該記得張紀中質問李夢為什麽會被【白鹿原】劇組換角,記得張頌文講述的那個蘋果的故事。

當然,這一階段演綜的出圈代表除了導演,還有李誠儒的「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如果說此前影帝影後、導演們只是普通的耿直、嚴苛,那麽李誠儒就已經升級到了「相當敢說」、「觀眾嘴替」的形象。

加上後來的「如鯁在喉」,一段「三如金句」,流傳至今。

破圈流行的犀利金句,也帶著演綜進入了3.0階段。

這一階段,內娛演綜迎來了更加「真性情」的香港導演及演員前輩,包括但不限於爾冬升、曾國祥、吳鎮宇、惠英紅。

當然,在1.0階段有過出色表現的郝蕾,也依舊活躍在各類演綜中扮演導師一角。

他們的共同特征是反矯、真實、不留情面。這檔節目有爾冬升先痛批陳宥維演技,再禁止張大大賣慘;另一檔節目就有吳鎮宇戳破趙櫻子「迪冪孟紮」的小心思,嘲諷偶像拍吻戲還要考慮粉絲感受。

「後來邀請導師,最重要的就是‘敢說’,能當觀眾的嘴替,在節目裏看導師吵架。」小怡透露,在前期邀約時,節目組會給出A、B、C三種導師分類,在她們的分類中,寧靜、郝蕾都是屬於C類「嘴替」類別的:「比如郝蕾,她非常敢說,而且也很有意向參加這類節目。」

演綜導師,深入節目內部

流水的劇本,鐵打的「嚴師」。

仔細梳理這個過程就會發現,演綜的進階和導師人選的變化呈現強相關。

而這種關系,是多方促成的。

某演綜導演組成員Echo講述了專案籌備期的一個小插曲。在開會討論過程中,Echo發現大家繞來繞去都會回到這樣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做到資方要求的「有爆點」?

意識到這一點時,有過豐富綜藝經驗的Echo突然破防了。「以前做的綜藝,前期開會的時候我們討論的都是‘觀眾想不想看’、‘內容怎樣才能立住’,但是做這個節目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把內容拋開了。」

Echo說該投資方對演技類綜藝已經形成了「刻板印象」——一定要吵架。「他們的要求就是有爆點,就喜歡有流量、有話題的導師。」

導師的戲份逐漸「重」過選手,不僅僅是網友的觀感,也是節目組導演們的親身感受。

有一位前輩因為節目組派來邀約自己的是位實習生,溝透過程出現問題,怒發朋友圈痛斥該節目「侮辱人」。最後還是總負責人出馬才平息了事件。

「導師的時薪都非常非常高,但實際要錄制的內容比選手們少得多,也更加輕松。即便如此,很多導師也都是看‘人情’才來的。」小怡說。

而真正到了錄制環節,「每個導師都要花時間對劇本。」小怡透露,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其實很多選手都有成長和提升,但是所謂的成長型好劇本通常只會給到特定的某一個人。

為了合力塑造這位選手的成長線,他們會和點評的導師們提前打好招呼。「比如說我會去告訴導師,xxx私下真的很用功,在錄制的時候遇到了怎樣怎樣的情況,做了哪些努力。如果導師配合的話,他是會在正式錄制的時候把這些說出來的。」小怡說。

更多時候,節目組則是和導師溝通「語言的藝術」。

「明明知道這個翻拍很爛了,但是為了控制網上的討論方向,我們會和導師打招呼,讓他們嘴下留情。」小怡透露,在她接觸過的所有導師裏,李誠儒是比較少接受對劇本的嘉賓。「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和他溝通‘今天稍微控制一下’。」

即便到了最終的剪輯環節,節目內容也要得到導師的認可才能播出。

小怡透露,綜藝節目一般不會讓藝人團隊參與剪輯,但此前某檔演綜中的影後導師是擁有審片權的。

而小怡所在的那檔演綜,雖然其中的導師都沒有挑明要審片權,但是導師依然能第一時間知道後期有沒有「亂剪」。

「像這種情況就是在導演組內部‘有人’,時時刻刻盯著剪輯方向。所以觀眾能看到的那些節目內容,也都是導師默許的,否則根本播不出來。」小怡說。

節目內外,導師都儼然成了最重要的角色。

這對演綜來說或許有利,但對普通觀眾來說,真的是一種好的趨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