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解放戰爭時,有20萬山東人被老蔣帶去台灣,他們後來結局如何?

2024-09-02台海

在1949年開始,隨著國軍在正面戰場接連失利,老蔣也下達轉進台灣的命令,除了大部份嫡系部隊之外,跟隨軍隊登島的將近200萬從內陸被裹挾過去的各省民眾。這裏面以靠近台灣的福建、廣東和浙江(浙東)等東南省份為主,可除了這三個省份之外,排名第四的並非江西、江蘇和安徽這幾省,相反則是遠在華北的——山東省。

那麽為何在解放戰爭後期,這麽多山東人會前往台灣?他們在台灣生活的如何,如今又怎樣了呢?

本期,就跟隨雨田君的腳步一起追尋這些在台山東人身上的故事吧。

前往台灣的國軍

20萬山東人,被脅迫進台灣

據不完全統計,在1948年開始,隨著國軍在山東戰場的節節敗退,大概有將近20萬山東籍人士被迫遷往台灣。

其實有關有多少山東人在台灣的數據一直是一個比較有出入的數據。

島內的學者——李瞻(祖籍山東壽光)就在自己的著作【山東人在台灣】(怎麽有股北京人在紐約的味道)就曾說過

「1949年,也就是在52年前,大約有30萬山東人,在炮火漫天,兵荒馬亂中,經過各種不同的途徑來到台灣……」

李瞻老先生

而另一位學者則在自己的書【1949大撤退】中認為到台灣的山東人為9萬(但這9萬裏面僅僅是民眾,在國軍內部服役的軍籍並沒有算),而近代廈大的博士段芳的論文【1949年山東人遷台歷史與兩岸記憶】中也是參照這個數據,但這個數據的翔實性一直未能得到取證。

但雨田君綜合和這些說法,認為赴台的台灣人大概在20萬左右。

登船的青島居民

為何這麽說?

我們來看看當時一起轉進台灣的主要有哪些人群……

首先,就是國軍部隊裏面的山東人。

而這些人大部份都是跟隨第11綏靖區司令劉安祺一起從青(青島)即(即墨)等地在1948年末開始撤離的。

在1948年當時的11綏靖區總兵力不過3萬人,但在濟南戰役之後,為了防止我軍進攻青島,劉安祺開始擴軍,而擴軍無非就是大抓壯丁。可當時國軍早已是江河日下,49年入國軍,不就相當於心在入手A股麽?

所以看到劉安祺大抓壯丁之後,濱海和膠東地區的民眾紛紛逃難躲避。比如老兵周雲亭回憶說:

「當時兵荒馬亂的到處在抓兵,,我跑到山上藏了七天七夜,直到有一天實在忍不住了,我便跑下山誰知走到半道上帶走了。」

而被抓的這個壯丁在當時已經40歲了,可想而知,當時國軍抓壯丁有多瘋狂。

被抓壯丁的山東青壯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截止1949年6月,國軍一共6次,一共從山東帶走了12萬部隊和隨軍眷屬,其中這裏面就有將近9萬的丁壯。

這些部隊含

「32軍軍部以及266師10400人、50軍直屬軍部以及270師11060人、綏區司令部、第三補給區、青島警備司令部、警察、憲兵等部隊、225師、252師、36師、教導總隊、保安旅等在內一共11.2萬人,隨軍家屬則有0.9萬人,合計12萬人」。

國軍精銳部隊

有一說一,這12萬部隊作為赴台的主力,確實彌補了國軍其他部隊青壯的損失。

根據劉安祺身邊的參謀長馮宗毅回憶

「只有戴樸的第六軍和劉玉章的第五十二軍沒有呼叫我們的兵,其他闕漢騫的五十四軍、九十六軍等很多部隊,都是用青島的兵員來補充。」

而作為主導大撤退的劉安祺,則是仕途恒通。

因為這次大撤退,讓僅僅是黃埔四期畢業,勉強夠上一線將軍標準的劉安祺在上島後被老蔣委以重任,甚至晚年還成為國軍一級上將。

劉安祺將軍

而除了擔任人口主力的國軍部隊,之外還有很多來自山東的其他群體也一起轉進台灣。

這裏面主要有三類:

一類, 是國民政府山東省政府部份職員和家眷、國民政府在青島的辦事人員以及他們的家眷,這些人都是拖家帶口從青島海路撤退。

一類, 則是青島和即墨等地的富戶、青島船塢公司的職員和水手、銀行職員、工廠員工等人和家屬。

最後一類, 則是學生群體,在1948年國軍淮海戰役大潰敗開始之前,在老蔣蠱惑下,這些學生群體也只能被迫背井離鄉,根據記載,一共有8所中學(聯中)參與此次遷台,合計有9000學生到達了台灣。

前往台灣貨輪在接駁乘客

可相較於國軍是從海路開溜,這些人則是一路步行和走路南下,先後在浙江、湖南等地流浪穿梭,很多人因為物資緊缺營養不良患上腸胃炎,到達台灣的時候,早已面黃肌瘦,疲憊不堪。

而以上4類皆為前往台灣的山東籍人士的全部總和。

12萬國軍,再加上其他3類群體合計將近10萬余人,而在這個過程中劉安祺所部還在兩廣戰役中被我軍擊潰,損失不小,因此總計1949年赴台的山東人大致為20萬左右。

前往台灣的貨輪

而李瞻口中的30萬可能是包含這些人及其後代,而另一個數據9萬完全是非軍人戶籍,並不包含山東籍軍人,而要知道在進入台灣之後,這些非國軍的其他三類人也有不少,如學生群體也被編入國軍裏面。

所以保守估計,20萬人左右到台灣是較為準確的說法……

前往台灣的山東統計(這個不含軍隊)

在台灣的眷村生活

而這20萬人左右的山東人,在台灣的山東人生活在開始之初,確實讓人一言難盡。

他們被迫跟隨老蔣到達台灣,是一種離鄉逃難的心情,到達台灣之後也是一直在顛沛流離致之中。

在山東籍國軍方面,由於皆是人高馬大的山東大漢,因此作為優質兵源的他們一開始就部署在最前線的比如浙東、澎湖等地,擔任一線警備任務。

在澎湖的國軍精銳部隊

比如電影【軍中樂園】裏面,陳建斌所飾演的特種兵士官長老張,就是一個四十四歲的山東人,1949年跟隨劉安祺到台灣,和家人兩岸分離,在這裏他是孤獨的,而為了寄托相思,經常找手下給他寫寄不出去的家屬。同樣,在【異域】裏面郎雄就飾演一個山東老班長,一路跟隨李彌(當年駐紮在就膠東),最後到了緬甸當孤軍,他也是背井離鄉。

因此很多山東籍士兵大多數都是只身前往台灣,與家人隔絕。

而這些山東老兵大多數在台灣也都是獨自一人生活,微薄的退伍金和薪金讓他們根本沒發在島上安家……

陳建斌的老張(劇照)

而與山東老兵們同等遭遇的,還有普通被脅迫到台灣的山東人。

其實這裏面,比如來台的國民政府山東籍官員、辦事人員的處境倒也還好,畢竟當時老蔣的行政機構運轉離不開這些人,雖然偶爾流露出鄉愁,但在生活上並不愁吃穿用度。比如傅斯年、劉道元的那個山東籍國民政府的重要人物,皆是如此。

傅斯年先生

但在他們之後,大部份山東人則都過的很拮據。

當時老蔣為了安置這麽多龐大從內地來的群體,也弄了過渡性質的「眷村」將他們都集中安置,前前後後在全島一共800多座,這裏面當然也包括了山東籍的民眾。

而當時這些眷村可不是在城市裏面,多數是城郊的公園甚至是公募所在地,這些在村裏搭著棚過日子,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個山東人的小社會和生態,算是在異鄉對山東的一種慰藉。

台灣的眷村

這裏面具有代表性的有

「桃園憲光二村、台北基隆路聯勤四四南村、長安東路新村、越南新村以及高雄小港區三家村

而哪怕是軍屬,在眷村裏面生活也是很拮據的,很多軍官在退役之後,也只能出去擺地攤、打零工甚至當年竹聯幫內部都有很多山東籍的打手在裏面。男人出去打零工,女人同樣也承擔起幫被人洗衣服、在碼頭當苦工或在廠裏面打螺絲的工作。

現代山東人的兩岸來往

到了近代之後,這些從山東到台灣的「魯二代」們,都已經融入了島內的生活,他們有的人說話也機車了起來,但身上卻始終保留著山東人的淳樸、大高個還有習俗。

比如在吃面食這塊,台灣今天之所有很多面館,少不得山東人的帶動。

在島內很多都是以「眷村」為主題的餐廳,基本上也都代表著赴台外地人的美食傳統:

廣東的粥、江西辣椒、浙江的臭白魚、以及山東的面食和蘸醬……

山東大饅頭甚至一度是台灣早點屆的扛把子。

山東大饅頭在島內很受歡迎

在台北就有很多山東人開辦的餃子館、以及面食館。

比如,台灣基隆市的宋家味兒水餃館,就是從青島過去的宋家人開的。

在台北市就有30多家有名的「山東水餃館」,甚至因為其太出名還被我新聞部發言人當眾點贊。

這也在證明這些當初在異鄉過的苦難的山東人,已經開始適應好融入當地生活。

台灣早餐店

但哪怕是生活富足的他們,也依然沒法忘記心底裏的那股鄉愁。

在兩岸來往之後,青島成了首批試點城市, 大批的山東籍台胞也紛紛回鄉探親,2 006年青島成為台胞落地簽註城市,2013年成為赴台自由行試點城市,更是加深了兩地的來往。

而一時間,去「山東找太爺」也成了很多台籍藝人到內地的必要行程之一。

比如,焦恩俊他家祖籍就是青島的,而且雖然沒去過青島,但卻能說出一口流離的青島話

「俺是焦恩俊,大家到青島哈啤酒、吃蛤蜊……」

而如今將事業都放在內地的焦恩俊,更是逢人就說自己是:

俺是青島的好兒郎……

焦恩俊是地道的青島人出身

同樣一起回到山東老家探親的還有郭品超、王心淩、王耀慶、林青霞還有齊秦等人。

有一次在內地參加節目的時候,有人問齊秦這個名字的由來,然後大哥跟人回憶起自己的父親齊濟(國民政府的國大代表)祖籍就是山東的,為了追憶家鄉將他和妹妹的名字,叫成齊心和齊豫。

齊秦也是山東人

可見老一輩山東籍在台人員,對於家鄉還是有自己的「鄉愁」在裏面的!

參考文獻:

1、【1949年山東人遷台歷史與兩岸記憶】;段芳

2、偏居東南的中國台灣省,山東含量為何這麽高?;國家人文歷史

3、【一 九 四 九 來 台 的 山 東 人 】;張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