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分析【老子】!理論大多不能成立,不合經驗法則,也通不過辯證

2024-04-14台海

文|武之璋

假如從學術的角度去分析的話,【老子】這本書的問題太多了。 第一,【老子】的方法學有問題,他的很多理論(產生的過程有問題)。沒有經過一個推理的過程,或是邏輯思辨的過程。它推理的方法不是邏輯法、不是辯證法也不是歸納法。

假如稍微用學術一點的角度來審視【老子】,【老子】的理論建構在一種文學上直觀上。像【詩經】看到一個景致或自然現象而發出感慨後寫了一首詩。這首詩是文學的,它只是抒發自己的一種感動跟情懷,這中間不需要邏輯,不需要說服別人。 【老子】不一樣,【老子】是一本理論性的書。論辯的書需要說服別人,而【老子】的思辨方法完全不能說服別人。

另外,【老子】最大問題就是,他對自然的觀察非常粗糙、非常不細膩。 此外,【老子】中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過程也不了解。從茹毛飲血到發明衣服、發明火、發明房屋是人類前進演化的過程 。在春秋戰國時代,很多學者都對人前進演化的過程已經非常了解了,文明是不可能倒退的。

【老子】有很多想法實際上是行不通、做不到的,也違背人類前進演化的原則 。諸如此類的問題太多了,研究【老子】者犯了中國人的一個通病,讀書不求甚解、含含糊糊。

假如說稍微理性、客觀以及嚴謹一點讀【老子】,會發覺整本【老子】只有兩句話是合邏輯、合經驗的。 一句是「輕諾必然寡信」。「輕諾必然寡信」這句話不但在邏輯上、在經驗上都是成立的。一個人隨隨便便答應別人,不考慮自己能不能做到就答應別人,答應的結果十之八九他做不到。 所以「輕諾必然寡信」是【老子】整本書裏面最有道理的一句話。當然這句話並不是【老子】發明的,當時有很多學者有類似的理論。

另外一句比較有道理的話是大器晚成。大器晚成是盡人皆知的勵誌成語。這個成語很好,鼓勵年紀大的人不要灰心喪誌。 即使你年紀大了,只要努力,可能也會有所成就。這句話有道理而且流行了很多年,變成一個勵誌的成語。

可是竹簡版出土了以後,赫然發覺這句話是當初抄寫【老子】的人抄錯了。 竹簡版是不是最早的版本還未下定論,有待時間去證明。 至少竹簡版裏面的話不是這樣說的。竹簡版說是大器免成。

「免成」的意思學者們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大器免成有一派學者認為是儒家的君子不器的意思。君子能耐很高、格調很高,他不甘心做一個工具。 【老子】的大器免成,有些學者也朝這個方向去解釋。大器免成的意思有待更多的資料去證明。筆者要講的是, 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的意思截然不同。 可是在竹簡版出土之前,沒有人懷疑大器晚成不是【老子】說的話。大器晚成不符合【老子】的思想。 因為【老子】的思想是無為,是不敢為天下先,是非常消極、怠惰的。

從【老子】整本思想的脈絡來看,大器晚成確實可能不是【老子】說的。 問題出在這裏,為什麽那麽多年來研究【老子】的人那麽多,卻沒有一個人懷疑這句話可能不是【老子】說的?這就是我的疑問。

筆者常講,【老子】研究者只有粉絲,很少有理性客觀的研究者。粉絲們假設【老子】不會錯,錯一定是你讀不懂【老子】。 有這種心態就失去了一個研究者的中立客觀的立場,就對很多學術沒有辦法深入。

第二,讀【老子】的很多人心裏面有一個更大的菩薩,那就是孔子。 凡是【老子】解釋不通的地方,就傾向於儒家的思維邏輯來解釋【老子】。 這兩種心態都是錯誤的,都不是一個研究者應該有的心態。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參照必須征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