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台灣教改30年,被批是「一場災難」

2024-04-14台海

本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

台灣「教育改革大遊行」已過去30年,島內形容其「給教育帶來難以收拾的災難」,如今島內教育亂象頻出,學歷嚴重貶值,學生升學壓力從未減輕。

台灣教育亂象叢生

1994年4月10日,台灣民間團體發起「教改大遊行」,提出四大要求,包括「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以及「制定教育基本法」。同年9月,台「行政院教改會」成立,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30年過去了,台灣的教育改革究竟落實得如何呢?據台灣【中國時報】11日報道,台「國教行動聯盟」對照當年的四大要求反思了教改給台灣教育帶來的影響。首先,「落實小班小校」實際上並未達到預期效果,直到近年在「少子女化」嚴重的情況下才小幅降低班級人數。「全台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特教委員會主委鐘正信稱,當年的願景是達到每班少於30人,至今仍未達成目標,現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公立學校每班仍高達35人,私校更是有45人。第二,當年為降低升學壓力呼籲廣設高中大學,但為求速效,十幾年間將70所專科院校全部升格為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重學歷、輕專業」的結果是嚴重弱化技職教育,高教快速擴張導致島內出現「7分上大學」亂象,學歷嚴重貶值。第三,「推動教育現代化」方面,主管機關未做好師資員額管控,造成「流浪教師」滿街跑、偏僻鄉鎮卻聘不到老師的現象。第四,1999年透過「教育基本法」具有宣示性意義,但是落實仍需努力。

【中國時報】認為,台灣教改30年,最讓人憂心的轉變是學生紛紛轉向高中及一般大學,高職及技專校院的招生陷入巨大困境。40年前,台灣高職生與高中生人數是7∶3,但自2020學年起,高中生人數已超過高職生。文章稱,不管是高職還是技職校院,學生來源減少的比例都遠超過少子化振幅,技職體系更是被多數學生拋棄。台「教育部」若放任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台灣產業界將越來越難找到本地勞工,不得不依賴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也會受限。

有數據顯示,台灣社會培育出來的大學畢業生為同年齡人數的七成,然而制造業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工作(技術員及工程師)的從業人數比例不超過三成,服務業適合大學畢業生所從事工作(助理專業人員及專業人員)的從業人數比例不超過四成。台「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說,當局這些年推動教改,新政策不斷出現,家長疲於應付,陷入痛苦中。台大有四成學生不喜歡自己就讀的科系,一些人畢業後在台灣找不到出路,「這樣的教改並不成功」。

把學生當「小白鼠」

針對台灣教育改革的問題,李遠哲在近日釋出的新書【返鄉記:李遠哲口述傳記】中為自己喊冤,並在接受采訪時稱,台灣現在碩士博士滿街跑,「不是我的錯,廣設大學跟我們無關」。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李遠哲出書「洗白」如今已無意義,他倒是點出了現在島內高教的一個嚴重問題:過去像開便利商店一樣廣設大學,甚至一度高達164所,這幾年出現閉校浪潮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台灣已陸續有15所大專院校退場,未來還有60所可能關閉。台資深媒體人趙少康點名島內「學習歷程(「108課綱」的重點專案,用於記錄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表現)害死人」,有年輕人告訴他,「原先教改的目的是減輕學生負擔,但現在情形卻相反,學習歷程讓學生們非常辛苦」。民眾黨前「立委」陳琬惠也表示,學習歷程「完全成了家長的軍備競賽」,因為學生的學習歷程能否做好,完全看家中資源,這也造成嚴重的城鄉差距。

不少家長表示,這些年來台灣的教育政策變來變去,且無法向社會充分傳達,家長只好以不變應萬變,仍送孩子去補習班補好、補滿,整個過程讓他們感到非常痛苦。全台家長團體聯盟輔導理事長彭淑燕透露,多數家長常常抱怨當局把他們的孩子當「小白鼠」,成為教改犧牲品。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11日表示,自20年前就感受到台「教育部」對政策未深思熟慮,永遠由一批不顧現實的學者所掌控,「廣設大學」就是一例。他批評台當局「沒有檢討的習慣」,推出「雙語教學」後多少教授提出反對意見,「教育部」也沒有反思,未來「教育部仍然會推出很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教改永遠是進行式,學生永遠是實驗品」。

「從一開始就錯了」

台教改論壇發言人周祝瑛10日撰文稱,教改至今留下五大難解後遺癥:首先,當年廣設高中與大學導致了如今大學的倒閉潮,對技職教育與學校生態影響甚大。其次,暢通升學渠道與課程改革造成學生的文史素養與數理能力整體弱化,尤其在多元入學與「108課綱」下,高中課程支離破碎。第三,大學升學制度設計對文科學系越發不利,一些一直想念教育的文科學生,卻因理科成績稍好被分配到醫學的護理系,「如此人才錯置的升學考試,更造成全台十多所公立女中‘理盛文衰’的新現象」。第四,台灣學生至今仍然只會考試,但學習動機不強,許多15歲學生的學習習慣仍未養成,自律負責的態度不足;而且這些年升學制度的不斷變革,反而讓私立中學趁勢崛起,公立學校優秀學生大幅流失,「台灣恐步美國公立學校制度崩解的後塵」。最後,在網絡盛行時代,更需要掌握學習關鍵期,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但島內政策反而從小學就全面推動數碼學習、中學刪減文言文比例,且未經評估就強行推出「雙語教學」。

台灣聯合新聞網提到,島內最近一次全台教育會議於2010年召開,距今已有14年。前「教育部長」郭為藩、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協同十多個教育團體,公開呼籲賴清德勿忘選前承諾,盡快召開第九次全台教育會議,納入就職後重要施政目標。

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10日撰文稱,李登輝之前認為教改失敗李遠哲要負責,李遠哲則歸咎於李登輝用人不當,「二人互批恰恰佐證了30年教改是一場災難,一開始就錯了」。第一錯在於「精英思維主導」,教改主事者各有理論,卻不切實際,從未在台灣教育環境中進行過實驗。第二錯在於「政治意識掛鉤」,教改口號下,改變歷史重視時序、正統的心態,而以「台獨」分子杜正勝「同心圓史觀」解構中國史,試圖建立「中國台灣一邊一國」的概念,30年來導致台海兵兇戰危。第三錯在於「主事者沒品格」,教改在他們手上操弄,成為攫取個人權位的工具,絲毫未顧及台灣前途、福祉與未來,這是台灣人民最大不幸。文章說,回首教改30年,學生知識品德兩失,錯誤已釀成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