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說說台海軍演究竟有沒有用,為什麽說這個話題呢?每次台海軍演之後,我們看到媒體上網上,特別是國外和台灣地區媒體都在制造一種輿論,稱演習歸演習,好像對台灣島內的生活沒有什麽太大的影響。對這個說法,雖然可能很多人都已經認識到這是台灣當局和國外的某些勢力刻意利用媒體制造輿論的,但是時間長了,也會有一些疑惑,難免會覺著人家說的好像也有道理,咱們這邊又是戰艦、又是軍機、遠火、導彈一齊出動,那邊是舞照跳、馬照跑,日子該怎麽過還怎麽過,時不常還弄出兩個政治人物和所謂的「專家」,不鹹不淡地說幾句惡心惡心你。
那麽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台海軍演,到底有沒有用呢?有沒有用,更多的不是咱們從報紙上、從媒體上看到的,更多的它是在人心中發揮作用,而真正在哪些人的人心中發揮作用呢?對台灣地區民眾,我相信它的影響相對有限,畢竟祖國統一了,該怎麽吃飯還怎麽吃,說不定真要是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還有人給我保底呢。但是針對台灣當局或者台灣地區的軍方,這個心理的影響恐怕就大了。大,大在哪裏呢?大的關鍵就是,這邊演習開始了,那邊你究竟動還是不動?按常理說,這邊軍演開始,那邊也要有相應的動作,首先要進入戰備,各種雷達、各種監視器材、觀測器材要盯緊了,各種情報都要快速地匯集到指揮中心去,對一些關鍵性的舉動要作出反應。比如說艦艇的出動、軍機的出動等等,反正是這邊演習,那邊的軍方一定是要緊張、要動作起來的。
但是問題是一動作很多的東西就會暴露出來,預案是什麽樣子的?針對不同的行動,你的反應是什麽樣子的等等,都會暴露出來,這顯然對台灣地區方面是不利的。那麽能不能不動呢?不動所有的東西都不會暴露,反正你不過是個演習,雨過地皮濕,演完了,就演完了,能奈我何呢?
其實我看近年來,在大陸的台海演習面前,台灣地區方面的舉動已經越來越少了,但是這種反應越來越低,舉動越來越少,是不是也有問題呢?當然也有問題了,因為一旦演習變成了實戰,怎麽辦?像這樣的跨海作戰,最難的是前面的「三板斧」,因為這種作戰關鍵是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可是因為隔著一個海峽,要把海上和空中兵力完成部署,火力砸到島上,這是需要時間的,特別是海上和空中兵力完成部署。所以說實戰當中怎麽樣完成海上空中兵力的部署?怎麽樣把第一批的火力準確的砸到對方身上,同時不能讓對方有所準備,實作完全的突然性,這是最關鍵最難的東西。這就有了演習轉實戰的這種方法,如果你對演習不做反應,一旦演習轉成了實戰,那麽進攻方的「三板斧」幾乎沒有任何的反應時間就會砸到你的身上,進攻的突然性就可以完美的達成了。
這就和我們通常所說的【狼來了】的故事是一個道理,所以講到這就可以看出來,像這種演習的厲害。面對這種演習作為防禦方來說,往往是應對也不對,不應對也不行,處在一個困難的選擇當中,特別是這種較大規模的多軍種的聯合演習,變成了一個相對常態化的東西,那麽作為防禦方而言,面臨的問題、面臨的難度,就更大了,對島上的「台獨」當局、對台灣地區的軍方是這樣,對國際上的一些試圖利用台海局勢來遏制中國的國際勢力也是這樣。有的時候你出於種種目的的需要,希望台海松弛一下,可是你要松弛,你就要付出代價,如果你想松弛,這邊給你來個軍演,你松弛的下來嗎?
講到這,基本上我想大家就都明白了,軍演到底有沒有用?一次又一次的台海軍演,到底有沒有人害怕?有沒有人心慌?是誰在害怕、是誰在心慌?盡管嘴上說不怕,輿論上說軍演如同演戲,但是心裏是怎麽想的,其實大家誰都清楚。那麽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個東西需要說明,那就是經常性的軍演,把壓力日常化,是不是將來我們要提升壓力的時候,就會沒「牌」可出了呢?其實想多了,按我們現在台海軍演的水平,要想提升壓力,後面的余地還多的是。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聯合利劍-2024A」、「聯合利劍-2024B」,演的都是台海封鎖,如果說下一個聯合演習,我把演習的課目稍微變一變,加上了兩棲登島的內容,這個壓力就會驟然提升,因為那個時候可能出動,甚至抵達到台海附近海空域的,可能就不僅僅是單純的作戰平台了。如果有兩棲戰艦,如果有大型運輸機也抵達了海域和空域,那麽你台軍動還是不動?那麽你的緊張度,是不是一下子就要提高八度呢?道理都是這個道理,我想這個道理,我基本上也講明白了,是不是這麽個理,大家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