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了心要走?蘋果iPhone16傳來訊息,央媒的呼籲該重視了
蘋果的「去中國化」:是未雨綢繆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最近,關於蘋果iPhone 16系列將進一步降低中國大陸供應商比例的訊息甚囂塵上,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蘋果「去中國化」的擔憂。從曾經的「中國制造」樣板間到如今的供應鏈大遷移,蘋果的「去中國化」戰略似乎正在加速推進。
蘋果的「去中國化」:從數據看真相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蘋果一直在有計劃地分散其供應鏈,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數據顯示,iPhone 15系列中,中國大陸供應商的配件占比已經降至2%左右,與巔峰時期20%的比例相比,可謂斷崖式下跌。
「去中國化」背後的動機:規避風險還是另有所圖?
對於蘋果的「去中國化」戰略,業界眾說紛紜。支持者認為,分散供應鏈可以幫助蘋果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和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將生產線轉移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也有助於蘋果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
反對者則指出,蘋果的「去中國化」是短視和不負責任的行為。中國擁有完善的產業鏈、熟練的技術工人以及龐大的消費市場,這些優勢是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離開中國市場,蘋果可能會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產品質素下降、市場份額萎縮等風險。
華為的逆襲:給「抱大腿」企業的警示
值得註意的是,在蘋果「去中國化」的中國科技企業卻在逆勢崛起。以華為為例,面對美國的打壓和封鎖,華為並沒有屈服,而是選擇自力更生,加大研發投入,最終突破了芯片封鎖,推出了國產化率高達90%的Mate 60系列手機,贏得了全球的尊重。
華為的成功,不僅是對「造不如買」思維的否定,也給那些過度依賴蘋果,習慣於「抱大腿」的中國供應商敲響了警鐘。將自身命運寄托於他人,無異於將自己的未來置於危險境地。
「去中國化」浪潮下,中國企業該如何突圍?
面對蘋果「去中國化」的浪潮,中國企業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積極尋求突圍之路。
要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要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中國企業要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擺脫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要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中國企業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要積極開拓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中國科技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蘋果的「去中國化」戰略,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企業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化,以更加務實的行動推動科技創新,最終實作高質素發展,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更大的話語權。
行動號召:
你認為蘋果的「去中國化」會對中國科技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