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晚清67:鴉片戰爭中的賣國賊奕山,為什麽又是保衛新疆的功臣?

2024-08-12台海

1847年8月24日,在新疆的英吉沙爾縣附近。從北疆趕來增援的4800名清軍,和3萬多名叛亂的穆斯林相遇了。

穆斯林為什麽又叛亂了?

前面我們說過,自從大清被迫和浩罕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以後,浩罕在大清擁有了治外法權,所以它就間接的控制了在南疆地區的穆斯林。

因此來自中亞的極端伊斯蘭傳教士,借通商之名,源源不斷的進入了新疆,可以在南疆大肆宣傳極端思想,鼓吹分裂中國,讓穆斯林極端分子的數量迅速增加,導致清政府在南疆的統治更加風雨飄搖。

而與此同時,浩罕新的統治者繼位,按照遊牧民族的慣例,他必須要向其他人證明,他是最牛逼的一個,足以領導整個國家。

所以,他必需要找一個人,暴揍一頓,讓手下的人都知道,他拳頭的硬度,從此不敢挑戰他的權威,對他的統治俯首帖耳。

而不久前,才被英國人在鴉片戰爭中打得大敗,國力更加虛弱,正在從南疆撤軍的大清,無疑就成了他最好的靶子。

況且在他周圍的鄰居中,北邊的俄羅斯人正變得越來越強硬,南邊的布哈拉汗國,和他勢均力敵,只有東邊的大清王朝,新敗之後,看起來更像一個軟柿子,此時不捏,更待何時?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浩罕的新統治者,對這一次入侵做了精心的準備。半年之前,他就命令浩罕在南疆的商務代表,秘密通知各地的穆斯林阿訇,開始組織穆斯林進行洗腦,從中選出極端份子,做為即將暴動的骨幹。

另一方面,他又派浩罕的軍官,化裝成商人,透過商隊偷運武器,悄悄潛入新疆境內,對這些穆斯林極端分子進行武裝訓練。

這是他吸收了前幾次叛亂失敗的經驗,做出的改進。

因為倉促之間聚集起來的穆斯林極端分子,雖然狂熱有余,但是經驗不足,組織混亂,所以會被清軍擊敗,這次他要先把他們訓練好,確保萬無一失。

當然,為了避免意外,他不會親自出面,而是命令大小和卓的幾個後裔,負責這次行動,因為他們是南疆白山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

時機很快就到來了。

當浩罕在南疆的官員探明,大部份的清軍已經撤走,南疆的兵力薄弱以後,立刻通知浩罕的新統治者,可以開始行動了。

於是他派出張格爾的三個侄子,率領了1000名最精銳的浩罕騎兵,越過邊境,進入了南疆,和早已被訓練好的南疆穆斯林極端分子會合,瞬間就變成了一支數萬人的大軍。

暴亂進行的非常順利,早就埋伏在喀什和英吉沙爾老城裏的內應,迅速的開啟城門,迎接叛軍,瞬間就占領了南疆的幾個主要城市,裏外夾擊之下,清軍只有落荒而逃,全都龜縮到幾個滿城裏頭去了。

穆斯林叛軍看起來形勢大好,但是他們也遇到了一點小麻煩,那就是那彥成之前修建的這些滿城,全都在穆斯林聚居的回城之外,而且堅固無比。

這些軍事據點,這時候發揮了作用,雖然他們被穆斯林叛軍團團包圍,但是穆斯林叛軍,卻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攻下這些堅城。

但是形勢對大清來說,卻是萬分危急,這一次和以往不同,大清自從被英國人敲開了大門以後,鴉片大量湧入,白銀大量外流,財政赤字嚴重,現在囊中羞澀,一時之間,居然無力像上兩次那樣,立刻組織大軍遠征。

南疆的清軍被圍在據點裏,命懸一線,內地的軍隊又由於缺錢,一時無法派往新疆,可是時間不等人,一旦南疆的據點失守,要再收回,那可就難如登天了。

道光皇帝急得團團亂轉,朝中的大臣也束手無策,無奈之下,只有死馬當作活馬醫,先派北疆的軍隊南下,應付一下再說。

可是北疆又能派出多少軍隊呢?東拼西湊之後,勉強組織了一支五千來人的小部隊,只是前兩次南征大軍的一個零頭。

更讓人氣餒的是,前兩次清軍南下,都有能征善戰的名將坐鎮,第一次有大名鼎鼎的常勝將軍楊遇春領銜主演,第二次有經驗老道的長齡和楊芳支撐台面,怎麽看票房收入都是有保證的。

可是這一次領兵出征的,卻是著名的票房毒藥,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草包,滿清腐朽沒落的代表,皇上的親戚,奕山!

愛新覺羅 奕山

奕山走入人們的視野,是因為他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在廣州城下的蹩腳演出。

他在和英軍的對陣中,完全找不著感覺,他和楊芳兩個人,被道光皇帝作為救場的明星,派往廣州,可是在第一戰中,就被英軍打得大敗,被迫求和。

然後他又背著楊芳,出爾反爾,企圖偷襲英軍,結果又被打得落荒而逃,導致英軍進攻廣州。

接著又被英軍猛烈的炮火嚇得屁滾尿流,倉皇之間舉白旗投降,背著大清政府,私下和英國人簽訂了【廣州條約】,賠款600萬兩白銀,作為英國停止進攻廣州的贖城費。

這還不說,他還欺騙道光皇帝,說是英軍都被台風刮到海裏沈沒了,事情已經解決了,讓道光皇帝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

等到英軍出現在浙江,攻下上海和鎮江以後,奕山的謊言被戳穿,道光皇帝大怒,命令將他捉拿回京,要取他項上的人頭。

就是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家夥,道光皇帝當初,為什麽要派他去保衛廣州?又為什麽最後饒了他一命,讓他到新疆來效力呢?

一般的歷史書上,都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因為他是皇帝的親戚,再加上清朝政府昏庸無能,所以像他這樣的爛人,居然能一再的出現在舞台中央。

那麽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清朝的皇親國戚多了去了,不多奕山一個,也不少他一個,為啥老是選他上鏡?那是因為他之前的表現,還是很有亮眼之處的。

奕山第一次走上政治舞台,就是跟著楊遇春,南下平定張格爾叛亂的時候。

那一次由於楊遇春指揮有方,清軍表現神勇,奕山自然也是頻建奇功。

特別是渾河之戰中,楊遇春決定在沙塵暴肆虐之時,逆河而上,奕山率領的部隊,就是全軍的先鋒,表現出眾,第一個攻入了喀什城。

當然,這份功勞也不能全算在他身上,他只是執行者之一,主要還是因為楊遇春謀劃有方。不過之後清軍主力退走了以後,奕山被留下來善後,表現的也還是非常不錯。

他不僅僅數次率軍,擊退了浩罕隨後的襲擾,而且在內政方面,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特別是為了減輕南疆駐防清軍的供應困難,他親自在巴爾楚克一帶尋找耕地,招募維族農民,在漢人的指導下進行耕作,基本上解決了數千清軍,在新疆中部一帶的吃飯問題,大大減輕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深得道光皇帝的賞識。

所以作為皇族子弟,至少在鴉片戰爭之前,奕山絕對是出類拔萃的,所以深得道光皇帝的賞識,被當作救火隊員,派往廣州,也就不足為怪了。

至於在廣州的表現,那是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比自己高一個等級的文明,所以自然無力抗拒。

英國人和他之間的差距,就像大城市裏的一個精英,同一個山區裏的老農民,雙方之間的差距一樣大。

所以他步步失機,處處挨打,最後變得驚慌失措,舉止乖張,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那麽,為什麽他又被道光皇帝免了一死,派往新疆呢?

當然,這和他的皇族身份是有關系的。不過更重要的是,在已經腐朽了的皇親國戚裏,他多少還是有點能力的,不像其他的人,只會提籠架鳥。

所以道光皇帝也很無奈,像這樣至少願意做事的皇親國戚,現在他手上也沒有幾個可以選擇的了,殺了奕山就更沒人可用。

再加上他以前在新疆,多少也是立了一些功勞的,所以最後,道光皇帝考慮到這些因素,就留了他一條小命。

1843年,浩罕對新疆的侵擾日益頻繁,俄國人也受到了鴉片戰爭的鼓舞,開始變得日益活躍起來,以武力作威脅,要求享受浩罕和英國人的待遇,逼清政府在新疆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在這種情況下,道光皇帝又想起了奕山,作為一個新疆通,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還和外國人打過交道,這樣的「人才」,在滿人中是不多的,於是道光皇帝就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去和俄國人談判。

奕山這次表現的中規中距,完全按照道光皇帝的意圖,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比照著和浩罕的條約,同俄國人簽訂了【伊塔通商章程】。

當然,這個章程又是大清吃虧,開放了包括伊犁在內的兩個通商口岸,而且對俄國人免稅,又給予了他們領事裁判權,又是一場外交失敗。

不過這個是道光皇帝的意思,大清現在疲憊不堪,南邊英國人才剛鬧完,北邊俄國人又生事,這個條約的簽訂,至少讓大清喘了口氣,所以對奕山來說,也就是奉命行事而已,無功無過。

道光皇帝看見奕山還算聽話,能嚴格的執行他的命令,多少是一個可用的親信,就把他留在了新疆,讓他將功贖罪。

就這樣,奕山這個「賣國賊」,就陰差陽錯的擔負起了挽救南疆的重任。

而且更糟糕的是,他帶來的這支軍隊,是一支雜牌軍,因為清政府在平定張格爾叛亂之後,為了讓駐軍安心防守,所以實行五年輪換制,現在他帶來的這支軍隊,大部份都是剛從內地換防過來的,沒有實戰經驗。

一個蹩腳的主演,再加上一幫群眾演員,在缺乏資金的狀況下,又要上演一部史詩大劇,他們能演得好嗎?

1847年的盛夏,南疆的戈壁上驕陽似火,3萬多裝備精良,以逸待勞的穆斯林大軍,和被趕鴨子上架,遠道而來,不足5000人的清朝援軍,在英吉沙爾附近相遇了。

這次的穆斯林叛軍和前幾次的不同,都是經過長期準備,事先訓練的,而且由擁有豐富戰爭經驗的浩罕人指揮。

他們排成了整齊的陣型,寬度和厚度都是清軍的幾倍,一時間刀戈如林,旌旗遍野。

而且更恐怖的是,他們前排騎兵的長矛上,挑滿了人頭,上百名阿訇在部隊中,齊聲發出了洪亮的誦經聲,聽起來像是死亡的詛咒,士兵在浩罕軍官的指揮下,號令統一,齊步向前,大地都為之震動。

大部份的清軍都沒有見過這個陣勢,不由得人人嚇得渾身發抖,而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畫風詭異的場面。

「膽小懦弱」,「愚昧無能」的清軍將領奕山,忽然縱馬向前,來到了清軍佇列之前,發表了一番慷慨陳詞的講演。

他對清軍士兵說:「我們跋山涉水,遠道而來,前面有被圍的兄弟們在等著我們,後面是沙漠隔壁,無路可退,今日之戰若想活著回去,唯有奮力向前,若是有人後退一步,我必取他項上首級,若是我後退一步,人人皆可取我項上首級!」

作為一個皇族,能說出這一番話,頓時讓所有的士兵肅然起敬。

然後他又說道:「敵軍雖眾,不過是犬羊之輩,我軍雖少,但均是虎狼之師,他們來的越多,我們打勝了,繳獲的就越多,我將不取一文,全部份給大家,你們想不想發財?」

士兵們聽到這裏,不由的來了勁,於是齊聲歡呼:「想!」

接著他又說道:「大丈夫生當為人雄,死亦為鬼傑,我們千裏戍邊,為的就是立功建業,封妻蔭子,我會看著你們每一個人的表現,凡是殺敵英勇者,我都會一個不漏,親自保薦給皇上,你們想不想當官,回去光宗耀祖?」

士兵們這次的歡呼聲更大了,齊聲喊道:「想!」

看到士兵群情變得激昂,奕山再次大聲的向士兵們動員道:「那我們就一起殺光眼前的敵人吧!」

「殺!」全軍發出了長時間的怒吼聲,一時間人人變得勇氣倍增,充滿了信心。

接著奕山開始了軍事部署,考慮到敵眾我寡,奕山決定先守後攻,在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以後,乘敵人混亂之時,尋機發動反擊。

看見敵人的步兵大陣前,有兩個騎兵方陣,奕山決定引誘他們先發動沖鋒,他故意把火槍兵放在前排,把長矛藏在腳下,把騎兵全部安排在陣後,讓對方覺得可以輕松的沖入清軍之內。

雙方逐漸逼近,浩罕指揮官一看清軍這個陣型,立刻組織了數千騎兵,挺著長矛,舉著馬刀,向清軍發動了沖鋒。

一時間整個地平線上,全是黑壓壓的穆斯林騎兵,馬蹄聲讓大地都感到震動,漫天的塵土遮天蔽日。

看見敵軍沖來,清軍的指揮官在陣內來回巡視,大聲的喊著:「穩住!穩住!不要開槍。」

當敵軍沖到100多米的距離時,清軍突然敲響了銅鑼,前排的士兵立刻把火槍後遞,撿起了地上的長矛,組織起了一道矛墻。

浩瀚的騎兵看見這個情況大驚失色,但是沖的太猛,這時候已經勒不住馬了,前面的騎兵紛紛被長矛紮到,被擋在了矛墻之前。

於是清軍開始擂響了戰鼓,後排火槍擡槍,一齊向高高騎在馬上的穆斯林騎兵射擊,打的對方紛紛落馬。

雖然穆斯林騎兵中計,一時受挫,但是浩罕的指揮官畢竟是久經沙場,也是經驗老道,他立刻命令後面的騎兵下馬,舉起火繩槍和腰刀,步行攻擊清軍的矛墻。

看到這裏,可能有讀者就會想起了柯爾平之戰,楊芳的副將胡超,就是這樣破了敵人的長矛陣的,那麽清軍會不會也被敵人打得大敗?

下了馬的穆斯林騎兵,一些人在近距離用火繩槍射擊清軍的長矛陣,另外一些人紛紛舉著馬刀,徒步沖向清軍的長矛陣。

情況看起來萬分危險,一旦有手持短兵刃的敵人突入了長矛陣,長矛將無用武之地,士兵也只有落入任人宰殺的境地。

就在敵人沖到了幾米遠的地方的時候,只聽見清軍一陣鑼響,前排的長矛兵突然集體蹲下,後面黑咚咚的槍口全部指向了穆斯林叛軍。

在這個距離上,再落後的火器,那也是一槍一個準,徒步沖鋒的穆斯林騎兵,完全無處可藏。

清軍先是用鳥槍逐個射殺,然後士兵迅速後退裝彈,擡槍兵立刻上前,又是一陣轟擊,接著擡槍兵又迅速後退,手持大口徑散彈槍的士兵,又是一輪齊射,然後交替往復。

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奕山用的就是楊遇春的成名之作,速戰陣!

這個陣型,楊芳在廣州城下對付英軍的時候,卻一點兒也不靈,炮戰時就被英軍打得屍橫遍野,對射的時候,更不是對方線膛燧發槍的對手,只有抱頭鼠竄的份!

可是這套戰術打穆斯林叛軍,卻顯得綽綽有余。

在密集的彈雨下,穆斯林騎兵被成片的犁到,清軍的陣線之前,屍橫遍野,到處都是慘叫聲。

穆斯林騎兵面對著噴著火舌的槍口,看著身邊的人紛紛倒下,全都嚇尿了,也不準備去天堂,陪伴他們的真主了,轉身騎上戰馬就往回逃。

奕山一看機會來了,立刻揮動令旗,清軍步兵迅速的讓開了幾條通道,土爾扈特的蒙古輕騎兵在前,錫伯營和索倫營的重騎兵在後,立刻沿著這幾條通道蜂擁而出,開始追擊敵軍。

蒙古輕騎兵速度極快,迅速的就追近了身披重甲的穆斯林騎兵,密集的箭雨呼嘯而至,把跑得慢的穆斯林騎兵紛紛射倒。

本來穆斯林騎兵,是想從自己步兵陣線的兩翼繞過的,可是由於被清軍的輕騎兵緊追不舍,又被密集的箭雨射得慌了神,於是慌不擇路,直勾勾的就從自己的步兵陣營中穿了過去,頓時讓自己的步兵陣型也大亂。

清軍的騎兵也趁勢沖進了穆斯林步兵大陣,刀砍馬踩,把敵軍沖的七零八落,與此同時,清軍戰鼓齊鳴,步兵全線壓上,打的穆斯林叛軍屁滾尿流,鬼哭狼嚎,全線崩潰。

是日,清軍以區區4800人,用不到百人的損失,大破穆斯林叛軍3萬余人,斬殺無數,繳獲的騾馬物資,用了一天的時間都沒有撿完。

這完全就是廣州城下,英軍打清軍的翻版,看來真是一物降一物,在那個時候,歐洲文明遠遠高於東亞文明,而中華文明又高於伊斯蘭文明,所以層層之間,都是碾壓關系。

「廢物」奕山,於是也有了春天,看來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確實是千古名言!

不過清軍確實今不如昔了,以前楊遇春的時候,動輒就追出敵人十幾裏地,像這樣的大勝,對方最多只有幾百人能逃生,可是清軍現在只追出了幾裏地,就跑不動了,騎兵忙著搶戰利品,步兵一個個都躺在地下,擺出了葛優癱的造型,很多人還抽起了鴉片。

但是不管怎麽樣,這一仗還是嚇破了穆斯林叛軍的膽,無論是浩罕人還是南疆的穆斯林極端分子,紛紛作鳥獸散,南疆再次回到了大清的控制之中。

但是只要有伊斯蘭教極端勢力在,新疆就不可能清凈,不久之後,乘內地爆發了太平天國叛亂之際,浩罕和和卓的後裔們,又借機發動了多次入侵,也曾一度占領了南疆部份城市,但是都被清軍打退。

這些頻繁爆發的戰爭,讓大清在新疆的控制力,越來越虛弱,隨著內地的太平天國叛亂越演越烈,大清無論在財政上還是軍事上,已經徹底無力照顧新疆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更厲害的敵人登場了,1862年,寧夏的金積堡裏,昏暗的燭光之下,新教教主馬化龍,正在對一個人面授機宜,讓他去新疆做一番大事。

這是他的又一個大陰謀,新教自從被乾隆滅掉以後,並沒有消失,反而把觸角伸到了全國各地,他們一直在暗中發展,悄悄壯大。

建立一個包括甘肅,陜西,青海,雲南,四川和貴州部份地區,還有新疆的伊斯蘭國,分裂中國的半壁江山,是他們多年來的夙願。

在中華文明的所有伊斯蘭教敵人裏頭,他們是最陰險,最有計謀,最懂得隱忍的。

雖然他們的手早就伸向了新疆,早就在那裏有了大量的教眾,但是他們並不著急,雖然依靠浩罕的支持,和卓家族一次又一次的入侵新疆,但他們只是冷眼旁觀,他們知道,機會還沒有到!

他們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要你的命!而且他們每次都做到了這一點,無論是在雲南,還是在西北。他們在新疆,自然也不會落空。

一場空前規模的腥風血雨,已經在新疆的上空積聚,同即將發生的故事相比,我們前面所說的所有叛亂,都顯得不值一提,它導致了新疆的徹底淪陷!

在以往所有的歷史書上,關於這場動亂起因的描述,都是錯的,我可以拿出鐵一樣的證據,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就像本書的上冊一樣,先給你講事情的經過,再給你一個完整的證據鏈。

那麽這場空前的大災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如果覺得本文可讀,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