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紅嬋、潘展樂等一眾運動健兒結束港澳行後,不少觀眾感嘆四年一季的夏日盛會結束了!殊不知巴黎殘奧會正如火如荼地舉行,中國代表團已斬獲了87枚獎牌,並以43枚金牌的成績霸榜,遠超排名第二第三的英國隊和美國隊。
隨後,「殘奧會關註度低」登上熱搜,引發熱議。要知道殘奧會已經開賽5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羽毛球、乒乓球、田徑、遊泳等專案上都發揮出色,其中硬地滾球專案還創造了中國首金的歷史。這些榮譽不比健全奧運健兒差,但是卻鮮少有觀眾看過他們的比賽,記得他們的名字,就連熱搜關聯詞條也少得可憐。
談到殘奧會關註度低的問題,不少網友也感到疑惑,並紛紛分析了原因,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有的表示「不太敢看殘奧會,會覺得他們太可憐了」;有的認為中國隊在殘奧會上向來都是斷層第一,無需觀看;有的表示媒體及平台區別對待,電視台很少直播比賽,熱愛轉播夏奧,平台也不推熱搜,關註度自然差,還有部份媒體也不公正,仿佛夏奧結束就全部結束。
不過,這些不關註殘奧會的理由經不起推敲,尤其是不忍心觀看殘奧會。有網友認為這番不忍心是對殘疾人運動員的網絡暴力,運動會本身就是突破人體極限的賽事,殘疾人運動員透過自己的能力突破身體極限符合體育人的拼搏精神,重點應該是關註殘疾人的運動能力,而不是殘疾本身。
若是只能共情到殘忍而不是不放棄不服輸,那並不是真正的尊重與愛。尊重應該是給予他們拼搏的肯定,關註他們的閃耀時刻,而不是回避。
至於媒體層面,有網友認為殘疾人運動員的商業價值低,部份觀眾也青睞接地氣的活潑運動員,媒體從中得不到流量,順勢而為,從而形成了迴圈。
比如射擊運動員盛李豪打羽毛球的名場面,不止運動員笑成一團,媒體也沒有放過各種玩梗,觀眾更是在各大評論區嘲笑「腿像假肢」、「一開始不敢笑,以為是殘奧會」等等,而到了真正的殘疾人運動員不關註了。
而且仔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部份媒體對殘疾人運動員的選圖也有偏向,習慣性地遮擋「殘缺」。
當然,也有部份觀眾一直關註著殘奧會,為殘奧會的運動健兒們的突破激動,也擔心他們退役後沒工作的生活狀態,因此呼籲媒體和大眾多給流量,讓他們的生活能夠更容易一些。
提到本屆殘奧會的感動時刻,有網友提了了外國運動員夫妻Tara和Hunter,表示Hunter在場外為Tara加油的場面很火。
而國內的感人例子也有很多,比如33歲的田徑運動員劉翠青與20歲領跑員陳聖明的組合,新舊搭檔讓人淚目。陳聖明是劉翠青第二位領跑員,為了領跑暫時擱置了自己的運動員事業。在比賽中,兩人一起並肩奔跑,到達終點沖刺前,領跑員放慢腳步,由盲人運動員全力撞線,這當中的磨合難以想象,而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中國田徑運動員周鵬帶傷上場,用筋膜加壓帶包紮腿部,外國運動員先後主動上前給予幫助和鼓勵,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體育精神。
殘疾人是折翼的天使,站在運動場上,他們的努力與拼搏需要肯定和關註,無論拿到獎牌與否,他們都是生活的強者,值得所有人學習和關註!
本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