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檔期太擁擠,因為國產電影的一種依賴癥

2024-06-15辟謠

作者:曾於裏

今年端午檔十分擁擠,短短三天,竟有超過10部新片上映。

近些年,熱門檔期屢屢重新整理上映新片數量紀錄的「史上最擁擠的××檔」,已讓觀眾對熱門檔期大片紮堆的現象多少有些免疫,但面對如此擁擠的端午檔,仍有不少業內人士表達擔憂,「中國電影的大檔期迷信真的越來越嚴重了」。知名影評自媒體「3號廳檢票員工」表示,「我們很直觀的感受,平時越來越沒有片子寫,一到假期檔就寫不過來。」

國產電影的「檔期依賴癥」雖是老問題,但老問題愈演愈烈,著實需要業內深刻反思。

應該承認,片方對於熱門檔期的依賴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熱門檔期,即使單部影片的排片率不如平時,但由於總觀影人數的激增,仍有可能實作票房的大幅增長。對於高成本的大片來說,選擇熱門檔期上映,是追求票房回收和盈利最大化的一種策略。

端午檔跟春節檔、國慶檔等熱門檔期仍有體量上的巨大差距,但端午檔如今也愈發被業內看重,一大原因是它與暑期檔的銜接。如端午檔影片質素上乘,形成正面的觀影風潮,可為影片在暑期的長線放映奠定良好基礎。去年端午檔上映的【消失的她】就是成功的案例。所以,今年端午檔擠入超過10部電影,從行業慣性來講並不意外。

但顯然,短短三天紮堆擠入這麽多部電影,註定有要成為炮灰的,這是市場一再給出的教訓。有觀眾戲謔道,雖然2024年只過了不到一半,但若復盤2024年電影的關鍵詞,一定不能落下「撤檔」一詞。如春節檔大年初一上映的8部電影,竟有4部電影撤檔,五一檔的【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因票房不佳撤檔,【來福大飯店】臨上映時撤出端午檔,調整了檔期。熱門檔期從來都是雙刃劍。雖然觀眾觀影熱情高,但面對紮堆的新片觀眾往往難以抉擇,優質電影可能因資訊過載而被忽略,同時高票價和擁擠的觀影環境也可能降低整體觀影體驗,間接抑制了整體觀影需求。春節檔上映的【我們一起搖太陽】豆瓣評分8.1分,是春節檔口碑最高的電影,卻因與春節檔「調性」不符,排片與票房不盡如人意。撤檔後重映時票房不錯,卻也難逃「一鼓作氣,再而衰」的困境。

電影紮堆熱門檔期,也會對電影生態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其一,平時的檔期淪為冷門檔期,因缺乏吸引觀眾的新片,導致影院上座率低下,影院的放映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也給影院的經營帶來巨大壓力。其二,冷門檔期的「片荒」促使觀眾形成只在特定時間觀影的習慣,減少非熱門時段的觀影需求。這種觀影習慣的固化,既擠壓了中小成本影片、文藝片等非主流類別電影在冷門檔期的生存空間,也限制了電影文化普及和觀影市場的深度開發。其三,「檔期依賴癥」會加劇電影類別的單一化。制作方更傾向於在熱門檔期推出被認為更有市場保障的大片或特定類別電影,而忽略小眾題材或實驗性作品的培育和探索,削弱電影藝術的多樣性、豐富性、創新性,破壞電影內容創作的生態平衡。

如何破解「檔期依賴癥」?

歸根結底要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影片的質素,另一個是影片的發行體系。一方面,提升中等以上制作影片,尤其是商業類別片的質素,讓它們擁有在冷門檔期定檔的自信。商業類別片一向是電影市場的中流砥柱,熱門檔期的頭部電影幾乎都是商業大片。當前商業大片紮堆熱門檔期,主要原因還是對影片內容與質素不自信。當影片內容與質素不足以支撐其在競爭激烈的熱門檔期脫穎而出時,片方則會傾向於選擇跟隨潮流紮堆熱門檔期,寄希望於檔期本身的高流量帶動票房。然而,這只能「騙一時」。相反,質素過硬的商業類別片,能夠突破檔期的時間限制,即便在非熱門檔期上映,也能憑借口碑和影響力持續吸引觀眾,實作票房長尾效應,比如【少年的你】【芳華】【無名之輩】【揚名立萬】【保你平安】等。何況,冷門檔期上映可以減少直接競爭,爭取到更多放映時間和曝光機會,形成「反季」熱門。

只有當觀眾在非熱門檔期也能持續看到高質素的電影時,電影市場「冷熱不均」的局面才能緩解,觀眾才更有可能在全年不同時間段走進電影院,而不是只等待假期或特定檔期的大片上映。這有助於平衡全年票房分布,減少檔期紮堆現象。所以,行業應鼓勵和支持高質素內容創作,建立長效的市場培育機制,減少對單一檔期的過度依賴,構建更加成熟穩定的電影生態。

另一方面,發行體系也有必要進行變革。長期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采取較為集中的發行策略,即電影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上片、統一投入併集中上映。這種模式有助於快速形成市場熱度,利用假期或特定檔期集中吸引觀眾,推動票房爆發。

集中式發行存在的不足是,它傾向於將宣傳資源、放映場次和優質檔期集中分配給少數幾部預期票房高的電影,尤其是那些預計能在重要節假日期間吸引大量觀眾的大制作影片。這種資源的集中配置,促使制片方和發行方更加看重這些「黃金檔期」。而隨著集中式發行模式的長期執行,觀眾逐漸形成特定的觀影習慣,傾向於在節假日和長假期間觀影,這種觀影習慣的形成會進一步固化「檔期依賴癥」。

為此,探索「差異化發行」十分必要。在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電影業高質素發展」分論壇上,中宣部電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長毛羽指出:「差異化的發行是破解目前市場吃‘大鍋飯’、缺少活力、影院內容同質化的重要手段。」他提出,要認真落實全國電影工作會議和【「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中提到的鼓勵開展分線發行、多輪次發行、區域發行、分眾發行等創新業務,「希望每一部電影都能夠按照自己的定位,在其合適的渠道、合適的時間發行放映,準確找到目標市場和受眾,制定精準有效的市場策略」。

以分線發行為代表的「差異化發行」,改變了傳統集中式發行的模式,允許每部電影根據自身的類別、題材、目標觀眾等特點,選擇更適合的院線或特定區域進行放映,延長電影的市場壽命,給予口碑發酵和長尾效應發揮的空間,減少對首周票房的過度依賴。當電影制作者和發行商意識到不完全依賴大檔期也能成功時,會更加敢於嘗試不同類別和題材的電影,促進內容創新和多樣性。

總之,中國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片方、發行商、院線乃至整個行業共同參與,破除「檔期依賴癥」,堅持「內容為王」,確保優秀作品能夠跨越時間限制,觸及更廣泛的觀眾;同時,不斷探索和實踐更加科學、精細的發行模式,讓更多電影能在適合的時機和平台上綻放光彩,從而促進電影市場多元化和持續健康發展。(曾於裏)

來源: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