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21變1!昌盛園社區拆除圍墻打通「心墻」

2024-01-06辟謠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雪檸 潘之望

小廣場上打打柔力球,議事廳裏唱歌、朗誦,公益書店裏約見好友……在昌平區城南街道的昌盛園社區,61歲的居民權力燕享受著「家門口」的幸福生活。拆掉內部的封閉圍墻,引進統一的物業管理,社區公共空間寬敞了,綠化面積增加了,「一老一小」也有地兒活動了。「現在我們成了一個大家庭!」權大姐說。

事情要從20多年前說起。昌盛園社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是街道內最大的連片開放式老舊小區。40棟居民樓分屬21家產權單位,被「圈」出36個獨立小院。這其中,只有兩棟高層有實際的物業管理。多年來,社區內一層外接、頂樓加蓋違建現象普遍,臟亂差問題也長期得不到解決。

從2020年7月開始,昌盛園社區分步啟動改造,一期工程於2021年6月竣工,二期在2022年夏天完成。改造後,私搭亂建和內部圍墻被拆除,2萬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間連成一體,敞亮通達;新增綠化美化面積1.4萬平方米,規範調整停車位1000余個,還增設了環形步道、兒童樂園等,適小適老空間達到1800平方米,老舊小區實作美麗「蝶變」。

「我們總結了這種做法,叫‘一並二拆三統籌’。」城南街道工委書記李建忠說,一並是將21個物業管理區域合並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二拆是拆除違建、拆除圍墻,開啟公共空間;三統籌是統籌社區空間、統籌使用資金進行集中建設、統籌實作一家物業接管。

「你猜猜這個屋原來是幹嗎的?肯定想不到。」跟隨李建忠的腳步,記者走進了一間溫馨舒適的小屋,「以前這是鍋爐房,後來改成集中供暖了,我們就把它變成了咱社區居民的議事廳。」

議事廳不大,但很受歡迎,討論社區大事小情、手工刺繡體驗、朗誦活動……一周計劃表上排得滿滿當當。「社區有個活動叫‘重返20歲’,其實就是照顧我們這些退休的老同誌,把年輕時候的愛好撿起來,就跟興趣班似的。」權力燕說,她最喜歡的是朗誦和唱歌,鄰裏鄰居聚在一起,特高興。

沿著安全舒適的環形步道向前,一座智能垃圾桶站令人眼前一亮。在封閉的站點內,多個垃圾桶一字排開,人一走近,相應垃圾桶上方投放視窗的擋板就會自動開啟。「我們在小區裏減少了10個老投放點,代之以兩個智能桶站。」昌盛園社區黨委書記吳陸冰說,跟以前相比,有的樓居民需要多走幾步,為此社區曾有過擔心,「沒想到大家都特別支持,說是幹凈多了,環衛清運垃圾的效率也大幅提高。」

三年來,在黨建引領、主動治理的理念下,昌盛園社區走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昌盛模式」,小區「硬軟件」顯著提升。

改造還從社區走向街區。昌盛園社區旁的介山路,曾經是一條背街小巷,整體空間老舊、交通秩序混亂,商業活力不足。街道創造性將「昌盛模式」推廣至介山路改造中,透過成立「商居同盟」,組織商戶、居民、產權方、設計公司、行政管理部門等多個主體在同一平台對話,群策群力,實作街區煥新。

去年「雙十一」,介山路以昌盛小街的新面貌開街了,變成充滿活力、整潔有序的品質街巷,公益營運的介山書店為居民們提供閱讀、休閑的好去處。

近年來,在「昌盛模式」1.0版本基礎上,城南街道還在不斷探索、叠代新版本,「昌盛模式」也成功推廣到了街道的拓然家苑、砂石廠等社區。「拓然家苑就是2.0版本的代表,防盜窗全部拆掉,同步布設外圍的監控,樓本體改造後品質大幅提升。」李建忠笑著說,有居民從外地回京後走回家,直呼「一打眼差點兒認不出來」。

不止如此。被住建部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第四批),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昌盛模式」正走出北京,為國內其他城市的老舊小區改造提供範例。「我們正計劃落地3.0模式,要透過數碼化智慧化建設,把改造落到居民家裏。」李建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