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滿天下的蘇軾蘇東坡,堪稱一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但蘇軾出場、卻為配角,這在以往的話劇中實在罕見。這一次的主角,是他的母親蘇母程夫人。
在【宋史·蘇軾列傳】中,一開篇就是蘇軾受教於程夫人的記載,「母程氏親授以書。」蘇母程夫人出自名門,嫁入蘇家後孝敬長輩、支持丈夫、教育子女,不僅為三蘇父子的遊歷、交友、訪學和赴京趕考提供了全部的物質保障,更直接教育和塑造了蘇軾蘇轍成人後的人生觀、道德觀和生活觀。
【蘇母】定妝照
歲月留痕,家風長傳。蘇母程夫人身上的和煦家風,吹出了名聞後世的眉山三蘇,令後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4月27、28日,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的大型原創話劇【蘇母】將在天壇之側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觀眾將透過話劇舞台上蘇母形象的首次精彩演繹,深切感受到蘇母家風的當下情懷和現實意義。
而在4月20日晚的【蘇母】首次帶妝彩排試演上,全場震動,掌聲雷鳴。
為媳為妻:恭孝勤儉
古代倫理中,孝,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程夫人十八歲嫁入蘇家時,蘇洵的祖母宋氏仍健在,但因年老多病而導致其性格怪異。有人走過即便是輕微的腳步聲,也可能遭來她的一頓嚴厲呵斥。這樣難伺候的老年人,程夫人卻能順其心意,深得宋氏喜愛。
雖然這一場景並未在【蘇母】中呈現,但蘇家上下對新婦的認可卻有歷史明文記載。程家本為青神名族,程夫人的父親程文應又在京身居高位,作為富家千金的程夫人嫁入家境不比自家的眉山蘇家,身上卻沒有絲毫的任性習氣和驕橫做派,始終對上禮敬、對下關懷,以謙遜和誠懇待人,因而得到蘇家上下的敬重和愛戴。蘇軾、蘇轍的乳母也是程夫人的使女任采蓮,一生侍奉程夫人達三十五年之久。在話劇【蘇母】中,嬌俏可愛的婢女春蓮從出嫁就一直伴隨程夫人身邊,對程夫人忠心耿耿,而任采蓮正是其原型。
程夫人(【蘇母】定妝照)
程夫人為媳恭孝勤謹,為妻更是賢惠有加。世人皆知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當時眉山人都視蘇洵為不學無術的浪蕩子弟。程夫人不僅始終支持蘇洵、相信蘇洵有朝一日必能有所成就,更慨然接下了操持蘇家生計的重擔。她把家鄉青神的絲綢販來眉山,經營布帛織物的生意,蘇洵才有遊歷的路費,蘇家上下才有足用的衣食。
蘇洵(【蘇母】定妝照)
【蘇母】劇中,蘇洵第三次科舉不中,喪氣返鄉。一群下人雜役議論紛紛,明裏暗中翻著白眼。自感難堪的蘇洵,寫下一封和離書遞給程夫人,程夫人卻將和離書一撕兩半,一語驚醒蘇洵:
「我只替先生不平,何曾為自己惋惜?!我仰慕的是先生這個人,而非功名!」
屢敗屢戰的蘇洵,背後是程夫人始終信任有加、不離不棄的支持。沒有這樣的賢妻,便沒有大器晚成的蘇洵,更沒有名動天下、光耀後世的三蘇。
但若只憑恭孝和賢惠,就能培養出蘇軾和蘇轍來,似乎顯得太過輕易。作為母親,程夫人超凡的識見和透澈的智慧,或許才是最終造就出「三蘇」的關鍵。
三蘇父子,千古罕見(【蘇母】定妝照)
為母則教:識慮高絕
由於蘇洵常年在外,蘇軾蘇轍出生後,操持生計的程夫人還要承擔教育啟蒙的責任。而蘇軾印象最深的幼年教育,無一例外都來自出身書香門第、識見卓越不凡的程夫人。
蘇軾逝世後,蘇轍追憶往事,感嘆母親特別重視以史為教鑒。蘇軾十歲時,程夫人帶他一起讀【後漢書】,讀到【範滂傳】一節時不僅慨然長嘆。
範滂是東漢末年漢桓帝和漢靈帝時期的大臣,他既有真才實學,又清正廉明、不事奸邪、為黎民百姓的疾苦而吶喊。公元169年,範滂因宦官陷害而被漢靈帝下獄並判死刑,臨刑前,範滂的母親到獄中與他訣別,程夫人正是讀到這裏而感慨。
在【蘇母】中,這一節堪稱濃墨重彩鋪排的章節。聚光燈下,當程夫人和蘇軾相對而顧時,白發蒼蒼、手拄拐杖的範母和一身縞素、滿懷忠義的範滂忽然現身,如東漢時人穿越八百余年的時空來到北宋。範滂下跪向母辭行訣別,深明大義的範母仰天長笑,擲地有聲:「如今兒要赴死,娘送兒一程!」
一旁的蘇軾見證這一幕,被範滂的氣節和操守所感染,問程夫人:「若我的誌向是做範滂那樣的人,母親可準許?」
程夫人的回答平靜如水卻又堅如金石:「你即是做得那範滂,我又有何做不得範滂的母親!」
程夫人對蘇軾的教育,從33歲即為國為民而赴難犧牲的範滂開始。她把範滂的事跡敘述得具體而生動、歷歷如在目前,再給蘇軾留出自我思考和感受的空間,讓範滂為國為民、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在蘇軾心裏自己樹立起來,也由此塑造了蘇軾一生正直、絕不曲學阿世的人生觀。這就是程夫人以史教子的智慧。
蘇母教子(【蘇母】定妝照)
不僅從小就以史為訓,在日常生活裏,程夫人更以言傳身教來塑造蘇軾蘇轍寬容、和善、大氣的品質。
蘇軾和蘇洵的姐姐八娘,向來是程夫人的掌上明珠。但八娘嫁給程夫人哥哥程浚之子程之才後,卻因程之才的家暴和虐待身染重病。在【蘇母】中,當八娘掙紮著想要抱一抱自己的孩子時,卻被跟小妾鬼混的程之才踹倒在地。目睹這一情景,不由得人不心痛鼻酸。
八娘就此因病離世。噩耗傳來,憤怒的蘇洵打上程家,並將程家的罪狀刻石為碑,通告鄉裏。程夫人痛失愛女,又夾在蘇家與娘家之間,身心交瘁的程度比蘇洵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劇中一段程夫人的獨白,將母親的悲痛表現得入木三分:
「我的人生進入暗夜,我活在噩夢之中。沒想到母女一場,竟是有限的溫存,無限的辛酸。這世上再也沒有什麽比一個母親的懊悔更像煉獄的地方。喊不出的悔痛一次次撕裂我,皮開肉綻。我的心……被生生地剜了去,我變成了一口枯井。」
程夫人向來教導孩子們要常懷仁愛之心。蘇軾在【先夫人不殘鳥雀】一文中回憶,程夫人向來禁止蘇軾蘇轍和家中仆役捕鳥,因而鳥雀也就紛紛築巢、與人相近。即便在遭受喪女之痛過後,蘇洵宣稱與程家斷絕往來,程夫人依然教導蘇軾蘇轍不要將仇恨遺傳下去。
程夫人和八娘(【蘇母】定妝照)
而蘇軾也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1094年他被流放惠州,在嶺南為官的程之才對蘇軾處處照顧有加,而久歷坎坷的蘇軾,也因此與程之才再度往來,將兩家長達數十年的宿怨就此化解。
程夫人對蘇軾的教導,往往在蘇軾的傳世傑作中有所表露。蘇軾少年時,紗縠行曾在地下挖出一個大甕,下人們都猜測裏面是金銀財寶。但程夫人卻做了出人意料的決定:命人用土將陷下的坑填好,告訴大家那東西是前人埋下的,不屬於蘇家,誰也不準去挖取——既然不是自己的東西,又有什麽必要知道裏面究竟裝著什麽呢?
多年後,蘇軾在【赤壁賦】中「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曠達,正是來自程夫人無時無刻的言傳身教。
才學識見卓爾不凡的蘇母(【蘇母】定妝照)
家風傳承,百代不息
話劇【蘇母】由始至終,場景基本只聚焦於蘇家。程夫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展示著她身上所蘊含和代表的、家風的意義:一個家族代代傳承下來的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家風,既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產。
一部優秀的舞台藝術創作,不僅需要一個好的題材,一個能夠打動人、具有真實性的人物,還需要對現代社會有價值、有意義。【蘇母】正是這樣的一部優秀作品:它不僅是第一部以程夫人作為主角的話劇創作,也堪稱全國首部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為題材的話劇作品。它讓人不僅記得「三蘇」,更銘記三蘇背後那一位傑出的女性、偉大的母親。
蘇母齊家而澤被後世(【蘇母】定妝照)
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母子之間的心心相印、母女之間的舐犢情深、姊弟之間的深情厚誼……【蘇母】將蘇門家風家訓化作鮮活戲劇場景的同時,也讓觀眾感受到蘇母家風成就「三蘇」的偉大精神品格。精湛的演技、深刻的內涵和話劇特有的藝術魅力,足以觸動現場每一位觀眾的心弦。
天下之本在國,而國之本在家。三蘇之家風高山仰止、流芳百世,而程夫人則是蘇家的主心骨和內核靈魂。一部【蘇母】,便展示著流芳百世的起點。
文/啟淩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