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護春運通車安全 橋梁工飛檐走壁為大橋「做體檢」

2024-02-03辟謠

1月30日,在廣茂線西江特大橋上,鐵路橋梁工登上10米高的鋼梁進行高空作業。南方日報記者 鐘誌輝 攝

1月30日,春運已經開啟,廣茂線西江特大橋上寒風陣陣。肇慶工務段肇慶橋檢查工區的6名橋梁工先後爬鋼梁、鉆「橋肚」、下橋底,「飛檐走壁」為大橋做「體檢」。

工長王俊傑和工友爬上橋面上方的檢查梯,確認安全繩已綁好後,他雙手緊抱一旁的斜柱,依靠臂力下滑至下方鋼梁。鋼面刺骨的冷意傳來,王俊傑跨坐在鋼梁上,半躬著背,慢慢爬向中間檢查點。

這樣的流程,在他工作的10年間常常進行。這群橋梁工也被稱為高空中的「醫生」,為橋梁「聽診把脈」,確保春運期間列車安全透過。

練就聽出瑕疵的「順風耳」

1月30日,寒風刺骨。在西江特大橋上,6名橋梁工正仔細聆聽著橋面傳來的敲擊聲。

西江特大橋於1987年4月1日開始營運,全長1631米,是公鐵兩用大橋,分上下層,上層走汽車,下層跑火車。由於西江特大橋是連線嶺南地區的重要鐵路橋梁,春運期間,每天會有30多趟列車透過,因此,橋梁工檢查的頻次也上升許多,每半個月就會對橋上1980根枕木、護木螺栓和3960根鉤螺栓以及12個支座進行全面檢查。

「我們每天上午開始檢查,重點看各連線部位是否有裂紋、鋼梁角落隱蔽部位有沒有銹蝕、扣件有沒有擰緊等。整個檢查下來,一般都到下午5時多了,中午都顧不上吃飯和休息。」王俊傑道。

「聽聲」是橋梁工的一項重要技能。錘子敲擊鋼軌和枕木上的螺栓後,會發出清脆的「咣咣咣」聲,若是螺栓松了,就會有異樣的聲音,檢查人員要進一步檢查處理。

「90後」橋梁工李凱典在日常巡檢中早已練就了一對「順風耳」。一旦發現問題,他便單膝跪地,用手旋擰好螺栓鉤頭後,仔細擦掉表面灰塵。在確認整體沒失真壞也無裂紋後,李凱典松了口氣,轉身掏出滑架扳手將螺帽擰緊。

「橋面有列車透過時就得及時下道,所以這個活就講究一個快和準。」李凱典抹了把鼻尖上的汗,俯身繼續敲擊下一個螺栓。

克服恐高的心理難關

相比橋面,鋼梁上檢查難度更大。因為結構復雜,每個月,他們都會登上10米高的鋼梁進行高空作業。綁好安全繩,兩腳搭在鋼梁上,一手抓緊旁邊的鋼梁,一手拿著作業工具,檢查螺栓有無松脫現象、鋼梁有無裂紋。腳下十幾米是來往的船舶和奔騰的河水,頭頂是飛馳的列車。恐高,是他們必須要克服的心理難關。

在這次檢查裏,王俊傑和工友要爬上橋面上方的檢查梯,在確認安全繩已綁好後,王俊傑和工友雙手緊抱一旁的斜柱,依靠臂力下滑至下方鋼梁。鋼面刺骨的冷意傳來,王俊傑跨坐在鋼梁上,半躬著背,慢慢爬向中間檢查點。

「縱梁及橫梁連線處存在裂紋。」王俊傑一手緊抓身旁的鋼梁,一手拿著鋼尺判定裂紋情況,拍照片、做標記,10年的工作經歷練就了他發現病害的「火眼金睛」。

「橋底檢修更是一種挑戰,坐在手搖車中像坐搖籃,懸在半空心裏直打顫。」檢查時,王俊傑和工友需翻過護欄,踩著鋼梁鉆進掛在鐵路橋底部的巡檢手搖車裏。

手搖車只有兩端與鐵路橋底部連線,需手搖兩側的傳動齒輪驅動前行。江面橫風吹來,手搖車晃晃悠悠,兩端齒輪發出「咯吱咯吱」聲,腳下十幾米江水奔騰,不一會兒寒風就吹紅了大家的臉頰和耳朵。顧不上揉搓,橋梁工們繼續一手拿著工具,一手扶著欄桿,眼觀、耳聽、手摸……

因為同一份責任一起堅守

「冬季的江風像刀子,夏季的墩台縫隙裏像蒸籠,但是大家從來不喊苦,在橋上吃麪包都說是豪華江景位。」王俊傑開起了玩笑。

為了節省時間,檢修時的午餐他們都在橋上對付。大家並坐一排,享用著「幹糧美味」,在橋上簡單吃些麪包、曲奇、沙琪瑪、火腿腸等,喝點水,簡單休息,為下午的工作補充能量。

肇慶橋檢查工區一共6個人,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34歲,絕大部份是「90後」的年輕小夥。

工區「90後」職工韓佳智來自東北,今年春節也將和往年一樣,在工區過年。他平時靦腆話不多,但和父母影片時,有一份對家的思念和虧欠。「在工區,我們朝夕相處,從同事到兄弟,一個又一個春節,因為同一份責任而在一起堅守。」韓佳智說。

在這個工區,年齡最大的是就王俊傑,他來自安徽,在橋上工作了10個年頭。

因為值班任務,王俊傑今年過年還是不能回家,這已經是他第10個沒有回家的春節。「來拍張照,給我閨女看看他老爸守護的大橋長什麽樣!」照片中,王俊傑與工友們的笑容格外燦爛。

南方日報記者 楊天智 劉倩